病联为何竟出现在李光曦追悼会上
今天3月19日,著名抒情男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李光羲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他享年93岁,在生前接受采访的时候,李光曦曾表示人生值得。
追悼会现场,好友们手捧鲜花,以此表达对李光曦的尊重和不舍。
门口处张贴的“挽联”纪念着李光曦的高风亮节,中间有11个大字——“缅怀李光曦,我们永远爱您”。
然而令人非常遗憾,这副“挽联”完全不合楹联格律。一个堂堂的国家级歌唱家,身边应该不乏文学艺术大腕,难道看不出这挽联的不足之处吗?
请看原联:
音容宛在,勤奋一生传佳音;
神魂离去,英名百世著清风。
从文字内容来看,“音容宛在”,虽是最常用的挽词,但用在去世的歌唱家身上尤其合适,这是门上挽联里用得好的词语。然而对照联律,硬伤颇多。
首先,上下联末字都是平声字,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其次,句中平仄、句脚平仄多处失替、失对,有违联律,上联句末出现了“四平尾”。
第三,联中有不规则重字,上联出现了两个“音”,下联在相同字位并非重字。
第四,对仗词语结构有不一致处,如“勤奋”与“英名”。
……
云帆怀着对一代歌唱家的敬佩之情,在此撰写挽联一副,以寄哀思。
音容宛在,祝酒歌飞,传将事业云韶府;
艺德永存,敬茶花拥,留得光曦人世间。
对这副挽联,我稍加解说。
祝酒歌飞:改革开放后,李光羲从歌剧舞台走向了歌曲舞台。在新时期唱响了一曲引起强烈共鸣的《祝酒歌》,这首歌的唱片不到一星期就卖出了一百万张,李光羲因此赢得了首届中国唱片“金唱片奖”的荣誉。
云韶府:唐代宫中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旧唐书·职官志二》:“内教坊。武德已来,置于禁中,以按习雅乐,以中官人充使,则天改为云韶府,神龙复为教坊。”
敬茶花拥:1955年,中国上演第一部西洋歌剧《茶花女》,李光羲在其中扮演男主角阿尔弗雷德,一剧走红。他在《茶花女》中举杯高歌《饮酒歌》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这次告别仪式上没有播放哀乐,而是播放着《祝酒歌》《北京颂歌》《鼓浪屿之波》等李光羲的代表作,这一定如他所愿。我想,若是有一副形式和内容俱佳的挽联,那更会让逝者满意。由此,我们又忍不住再一次重复那句老话——楹联的普及与提高任重而道远,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