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河南南召 刘长青
贴春联是古老习俗,已有几千年历史,讫今兴而末衰。
一,春联内容应积极向上,多为祝福类,忠孝类,理想类,庆贺类,最忌不健康的内容,还要避去消极的字眼,如:害,悲,伤,祸,哭,泪,艰,难,苦等等。
二,春联字数以七至十一字最常见,多字也可。
三,贴春联右边为上,身对屋门右贴上联,左贴下联,横披也是自右而左书写,一般从左边写最后一字,这样便于书写。
四,春联都用红纸书写,若哪家贴蓝联,绿联,哪他家一定是有人故去,农村习俗,灶爷联一般是绿的。
五,贴春联时间,一般是年二十八到年三十上午贴,贴完后还要放鞭炮,据说这是对神灵的尊敬。
02.河南洛阳 毛利民
写春联,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合规。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符合联律规则要求的春联,是撰联之基。
二是合情。传承民俗文化,写出属相的迎来送往(辞旧迎新),使人们通过字里行间感受到本年的收获喜悦,和对来年殷殷期盼的愿景(吉祥如意等)。
三是合理。写出属相的特点和寓意,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属相的灵动,鲜明地表现出来,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蓬勃向上之势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鄙人试做壬寅春联:
牛耕四季千仓满;
虎跃九州万象新。
03.湖北武汉 李家桥
关于春联的写作技巧前人今师备述尽矣,不以赘言,仅就当前春联现象简谈几句,仅是个见。
关于春联的长短。春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必须在春节期间能够张贴才有其意义,但现在有些社会征春联不限定字数,评委也喜欢长联,结果评出的春联实际没有谁去选择张贴,实现不了最终价值。所以征春联一定要讲究实用性,以短联为主。
关于春联的选择。千家万户,门庭不同,选择春联的内容必须符合自身实际。现在社会印制春联多,春节期间贴出的春联千篇一律,根本不符合自己家的实际,甚至闹出笑话。这就需要楹联组织加大宣传力度,帮助社会提高认知。
关于春联的张贴。到底上联贴门框的左边还是右边,这个有些专家只强调一种,就是上联贴右边,其实现在不一定是这样。古代书法习惯是从右往左,自然是上联贴右边,而现代总体习惯是从左到右,那上联就必须贴左边,不然就不伦不类。由此可知,贴春联不能一味地强调“古”,也要与时俱进,但也不是否定“古”,应该以春联的横批为准,以古代习惯书写的就按古代方法张贴,以现代习惯书写的就按现代方法张贴,也就是双轨制,切不能定其一而否其一。
04.贵州 黄国英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字形式。
春联的特点: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 2、对仗即词性相同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同的。我也抛砖引玉一联:
梅花吐蕊闻春讯;
柳线鸣琴奏凯歌。
05.山西偏关 范荣
春联,历史最悠久,应用最广泛,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逐渐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厂矿、企业等。近年来,西安、江苏(南京)等地城门挂春联,使春联的厚重感、时代感越来越突出,可谓;两行雅韵,满眼皆春。
06.青海西宁 李金梅
提起春联,大家都能体会它给中国百姓生活、古今文化流传中带来的精彩的文化艺术效果,百姓喜闻乐见。春联的传承,为我国每年传统节日增添丰富的家文化内涵,简练的两行文字浓缩精华,即体现喜庆祥和,弘扬正能量,又丰富了国度文化,起到宣传家风、民风、政风、国风的作用,融入到千家万户、各行各业,具有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魅力,值得中国人骄傲。联墨结合,书写风格迥异的春联,激发爱好者的兴趣,对学习和传承春联文化更有意义,值得发扬光大。
07.河南南召 李青旺
关于春联征赛的评奖,是一个不少联友关心的话题。一、凡是参赛者,大多都想获奖,这一点毋庸讳言。二、评委的水平高低决定大赛的成败。
作为吃瓜群众,我认为,凡是年年都爱写参赛春联的联友写出来的春联多数还是不错的,彼此之间的水平也差不了多少。在这种情况下,就看评委是怎样取舍了。几百副乃至上千副作品由几个评委说了算,这本身就难度很大,再加上评委有偏爱,这很难保证大赛结果没有遗珠之憾,甚至获奖作品不如不获奖的作品。
作为吃瓜群众,我们不怀疑评委的公心,只担心评委的水平。为什么一些大赛结果公布出来,很难引起应有的轰动呢?原因很简单,你评选出来的作品不能让人眼睛为之一亮,不能让人有一种确实不一样的感觉。如此这般,年复一年,人们对某些地方的楹联赛事就不看好了,对评委的水平就看轻了。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喜欢搞春联赛事的地方以及当地的评委们,确实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鉴赏水平,使每一年的春联大赛活动越办越好,越办越让参与者以及旁观者都认为:0K。
08.湖北通山 陈绪太
李青旺老师之言,已是事实。评委之欣赏、人缘应是首位。此外,联语求新。当然,新意、新语为好,值得点赞。然而,一种无形锁链禁锢作者(抄袭除外),化用都必须戴上套用枷锁。文字源于古人,今人袭用,岂不是都成套用?如果有人效武则天创造新文字,评委自会以“硬塞”而打入冷宫。赛事多多,联音浩荡,只求评委有份公心!
09.山东新泰 和西典
楹联,是中国古来的一种特有的、极具魅力、大众喜爱文学形式,它言简意赅,用途广泛;而它的表现内容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婚丧嫁娶,乔迁贺寿,楼堂馆所,旅游景点,甚至猪栏茅厕等等都有它的身影。说到春联,更是规模宏达。中国人的春节,城乡处处,户户家家,是没有不贴春联的。它成为普通民众,党政机关,各级社会阶层表情达意的最好形式。有人购买,有人自书。后者当前社会上不少;而前者也是气势非凡,总之,春节期间,中国就是楹联的海洋,红红火火,举目皆是。这也成为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一种情结,挥之不去,根深蒂固,已伴随炎黄上千年的时光。过春节可以少买酒买肉,但春联无论如何是不能没有的。这就是人的一种文化基因的传承,更必将发扬光大延续下去,而世界也将会受此感染,把中国特有文体形式逐渐本土化,楹联将会全球开花,以特有的浓郁清香韵味熏陶世间朋友。
10.湖南临湘 李中军
吾乃农夫,今说的是春联,(也就是通常话语中的对联),过年时而贴上又作春联。实是之需,广又能包,并不是某某哪个人振臂一呼而说了算的!观点、事情、意趣、……涉在于农而疲于命。逢年我也贴联,年年有复,去年联曰:家国共驱瘟,喜我神州春给力;风云齐搅局,瞧他世界路生坑。只是侃谈,哪顾得什么七里八湾,且行又乐,笑而从从。
11.湖北大冶 周万全
一切文艺皆抒情言志,春联亦不例外。春联即新年对联,生活的欢乐,逆境的刚勇,往事萦怀,时下惬意,未来向往,疫情疲倦,对酒当歌,书于联中,表于心外,岂不快哉!然现在的春联时下有些变异,以余所见不外乎这几种:
一,形式主义,不重内容,所写与此情此景此人不搭调。
二,重字不重文,只要字好就行。
三,摊位买联,书者据文本抄写,买者亦不善择优。
四,印刷对联,千篇一律,画边龙凤,字体鲜妍,相当于在门框贴几张彩画。
五,更有甚者买一副油纸对联,一贴几年,经久不换,纸色由红转白仍在风雨中飘搖。
六,当然也有自作自写抒情言志如我辈者,虽无大技巧,却有真感情。
但此种对联,多乎哉?不多也;观赏者多乎哉?亦不多也。说孤芳自赏,可也。原因何在?人心趋利,文化疲软之故乎!
12.山西新绛 朱怀印
春联,从明朝起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风俗习惯。
为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欢庆节日,歌颂春天,祝福美好,给节日增添喜气。家家户户都在农历正月初一之前在大门或其它门上张贴用大红纸书写的对联,叫做《春联》。
一副春联分上联、 下联和横幅,按风俗,上联贴在门左边,下联贴在门右边,横幅贴在门楹上。
春联包括内容广泛聚多。主要是描绘春天景象,寄愿新的一年四海升开,国泰民安,家庭和谐幸福,万事如意;各行各业,从行政机关到企业工厂,春联内容各有特色。
从古到今春联已成为文学艺术表现手法之一。为继承弘扬民族传统习俗,全国各地每年都开展春联大赛。文人墨客,大显身手。高水平、高质量春联层出不穷。给楹联创作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创作好春联,也成为一种新风尚。
13.辽宁 王瑞华
什么是春联,普遍认同春联就是春节粘贴的对联就是春联。其实这么理解一点也不错,在清朝以前,更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就是这样,如今只不过把写在这个时段粘贴与否,含有清新气息的统称罢了。
春联往往是张贴者新春佳节对美好愿望的一种宣示。在农村对老人无非是健康长寿;对子女事业有成;对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种地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种菜的品优价好;养殖的增值创利……不一而同,吉祥如意,财运亨通。在城里无非是出入平安,财源广进,健健康康。
随着楹联事业的发展,机关厂矿也加入了楹联征集之中,不在仅仅局限于原来的财源广进,事业兴隆,政通人和。他们需要文化内涵,精神风貌,底蕴深厚的作品,体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魄力风格。
一副好的春联作品,胜过一首诗,一篇文章。他的活力经久不衰。例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一些地方色彩,时代色彩的春联,那就是昙花一现,装点门庭几日,便雨打风吹去了。
我希望春节贴的春联,福禄寿喜,财源广进,催人向上,警戒生活的为好。不要谈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创作春联也要根据需求,创作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符合联律的作品。不要追求什么技巧,朴实就好。
14.黑龙江延寿 郁犁
什么是春联?春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的一个种类。简言之,春联就是附有对联要素的新春祝福语。众所周知,无论乡村百姓,还是城市居民,大都喜欢吉利话,有的也不看平仄、词性、结构等等,只要喜庆顺口就行。我们有很多联家,总是反映乡村贴的春联不合律,存在这样或那样毛病。这与我们只顾埋头创作,忽略与春联经销商或印刷公司的联系。我参加过送春联活动,编了一些合律的雅春联,感觉高大上,但村民不喜欢。问有吉利话春联吗?我信口说:四面八方方方泰;一年四季季季安。我话音儿刚落,村民就说写这个。写完一看有不规则重字,但村民不在乎,高高兴兴拿回了家。因此我想,能否写一些雅俗共赏,老百姓喜欢的春联呢?如:一帆风顺千般就;万事心安百业兴。堂新福满年年旺;运好心宽步步高。联家看了都说俗,但百姓喜欢。喜欢就是硬道理,不喜欢白给人家都不贴。如:闻鸡起舞;放犬缉私。犬厉堪欺虎;鱼灵巧化龙。文绉绉的,一点儿春的氛围都没有。这样的春联你要吗?
15.广东五华 王永祝
说说创作春联的难点:
一、难在创新,不能写成,年年差不多、人人差不多、家家差不多、口气差不多、内容差不多的春联,也就是说,要写出与众不同的春联,还要写出既含有春天气息又含有时代脉搏的春联。
二、难在使用手法,表现手法有很多,不知如何构思精妙的手法,才能把要写的春联表现出来,好的表现手法才能产生春联的美感。
三、难在腹中无货,虽然知道要创新,要有美丽的表现手法,要写出怎么样怎么样的春联,但总跳不出老套的框架,苦思冥想都写不出真正创新引人满意的春联,因为腹中无货。这是本人的感受。
16.云南龙陵 杨选从
撰贴春联是华人过年的重要习俗,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五代十国开始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它主要以描春景、颂吉祥、限时令、写时事,抒胸臆,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撰写时要求对仗工整、文字简洁精巧,平仄相对,符合格律,奇数不论,偶数分明,词性相同,仄起平收,忌合掌。
17.黑龙江兰西 赵式立
七嘴八舌说“春联”
春联,顾名思义是指在过春节时人们各家门上所贴的楹联。本人苟同联家老师们所说的春联要突出和带有“春”和“节”的浓厚氛围,以及吉祥快乐喜庆团圆美好祝福等优雅联意,但从春联的实用范畴上说,春联是家家户户,几乎逢门必贴,看到在过节时居家满院图个新鲜吉利瑞气,显现主人一年的喜悦和祈愿。本人想表达的春联不单单拘于把春联只贴在院门正门室门上,是说比如牛棚、猪圈、粮仓、井房、车库、下屋等等房门,都要贴上楹联福字,所谓的过春节贴上的红对子。由此而言,春联因每个房屋的实用性不同而不同,所说的啥门贴啥对,以别它屋它门。本人大胆认为这种楹联也叫春联或春联附带的一种,因为都是在过春节时贴上去的联,也由此谈到这种春联的联义就不同了,也就不必要完全表达带有浓厚的“春”和“节”的字义和味道了,只要是积极健康向上、祈福祝愿、吉祥如意、兴旺发达等嘉句吉言,或有意境深远的话在楹联上表达出来就可以了,不必将春联的范畴和语义狭小化、特定化、传统化、禁锢化,春联也要形式和写法的多样性,凡事万事都是与时俱进的推陈出新发展,例如过年发现有些地方商家把春联做成条幅垂挂在楼间距楼层上,联句也不一定带有“春”的气息。一管之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不吝请教,虚心探讨!
18.黑龙江哈尔滨 李士权
关于春联的张贴
说到春联的张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上下联的左右位置。这主要是由古人的书写与阅读习惯所决定的。春联有横批,古人写横批是从右至左横写。上下联由上往下竖行。阅读横批,自然是从右往左横读,那么以此推论,上联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使横批与上下联的阅读顺序和谐统一。
而今天,写横批是从左往右横写。看横批,自然是从左向右了。以此看来,上下联的位置正好与古人相反。
而实则不然,还是延用着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的习俗。但也有上联在左,下联贴右的,按今天的书写和阅读习惯论,当无可厚非。
左右的判定以面对的院、房门来区分。
春联张贴的时间,多在除夕的上午。我老家是在早8点前贴好。
以前的农家院门,房门,仓房门的春联不等到年底,早被雨打风吹去了。现在是楼房,就是平房也大多有雨搭。这样贴春联时,就要先清除旧联,把门或柱擦干净,以示除旧布新,迎瑞纳福之意。然后用浆糊,双面胶等粘在联的背面,贴于门或柱上,用手压实,以防被渐起的春风刮掉。再于两联的中间的房门上倒贴一个大福字,以寓福到家的祝愿。然后放一挂爆竹,一两个二踢脚,就开始吃早饭了。
19.山西 廉廷
为什么对联张贴要以右为上?
从明清以来时期宫廷的对联张贴以及名胜古迹里的对联悬挂情况来看,大多(个别地方除外)是以右为上。为什么呢?因为古代书籍的印刷和阅读都是从右开始的。这和宴席上客人座位的安排没有丝毫关系。所以,我们今天提倡对联的张贴不能随意找依据。我们不可能主观确定门的左右,而要以人为主。人要面对大门而立,右边为上,左边为下。既然全国各界都认可这种贴法,大家就没必要再争论。联斋是一个平台,我们的任何言论不慎都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春节到来之际,让大家都清楚如何正确张贴春联,而且一直传承下去很有必要。如果因为自己的错误说法,让自己周围的人,尤其是孩子,接受了不正确的春联张贴方法,将来还要费劲纠正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20.青海西宁 赵春恩
春联是对联中使用最广泛、最受人们尤其是广大普通劳动者喜爱的一种节日用联。
每当辞旧岁、迎新春之际,我国城乡各地。千家万户都要张帖春联。大红的春联犹如鲜艳夺目的繁花,和洁白晶莹的瑞雪相映,与催人振奋的爆竹声相呼应,给节日增添了更加浓郁的气氛,也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除旧迎新的祝愿和美好的希望。
历史悠久的写春联贴春联早已形成了在春节时一项迎春活动,成为我国民俗的一个重要特色。其內容主要是表达人们喜迎新岁、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书写春联活动十分普及,成了移风易俗,鼓舞民心的一项重要活动,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形成了群众性的撰写春联、书法家深入基层书写春联、印制发行、互赠春联等等许多形式的有益活动。
我认为撰写春联时要加以分类,可以分通用联和专用联两类。 通用联包括迎春、颂党、爱国、宣传党的政策、提倡文明团结、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盼台湾回归、祝家庭幸福等方面的内容。
专用联则可分为机关团体、工交、农业、园林、商业、服务业、科研、文教体卫生等等。因部门广泛,其内容丰富,有各行各业的特点,其内容也要紧密结合每个行业的不同特点撰写出不同特色的春联,表达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可谓百花齐放、生动活泼。
若要在春联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已的情感,抒发自已的切实感受和期盼,最好由自已来撰写。或将自已的肺腑之言吐出,请人代笔撰写。写出最能表达自已的情感,最能反映自已实际好春联来。
21.江西遂川 彭克云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的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创作春联要尽量用一些美好的、吉祥的词语,避免一些不吉利的、不好的字词,如:灾、死、凶、难、苦、荒等等。
22.河南 庞广三
春联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是楹联文化的集中代表,更是楹联文化的肇源。由此引申发展,出现了其他的与楹联相关的对联文化的形式乃至现象。这是汉语言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是区别于世界其他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表明汉语言文化确实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产生的一朵奇葩!我们今天学习、交流,传承、发扬春联创作,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好事,说“利在当代,功系千秋”,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成千上万的文人雅士和新的爱好者孜孜不倦投身其中,正是对联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我们为此感骄傲自豪!
23.山西 刘科元
关于楹联的张贴,廉老师已说的很清楚,不需要再争论了!但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一:楹联的横批从左到右读,上联应贴左边;横批从右往左读,上联贴右边。那么没有横批呢?上下联就随便贴?
二:现在教课书都是横版印发,沒错,教课书没有说,楹联也应横版印发!大家仔细看看市场上卖的楹联哪个是横版印的?再说横版和竖版只是印发和书写的习惯,横版左右不了竖版,况且只要有楹联,竖版永远绝迹不了!我们不提倡印发楹联,竖写不就是竖版的形式吗?况且我知道“对联”杂志,一半横版,一半竖版!
三:上下联是对等关系意思是什么?就是不分上下联想怎么贴就怎么贴?那么平仄还要吗?平仄正是鉴别上下联的关系,不是吗?
四:青少年只是一个年龄过度阶段,不是说现在都是横版印发习惯从左到右读,就应该上联贴左?楹联仅仅竖写两行字,先念哪边不是一样念吗?非要先念左边呢?
五:就竖版印发而言,有的书从左往右翻,有的书从右往左翻!
六:两千多年的人写竹简,我没见过,也不知道他是往左摊开写?还是往右展开写?还是一个一个竹板写好后串联起来的?这没有影响资料,也没有记载,让考古学家考古吧!因为从左往右碍事!从右往左墨未干碍事吗?还是休息一会再写?写多了是否需要卷起来?碍事吗?还是悬笔大写?这咱就不研究!
七:说事拉理讲依据,磨闲嘴,我说实话是没功夫!尽管贴对联是个小事,个人好者为之吧!但必须摆事实,讲道理!
24.河南 庞广三
关于春联的贴挂方法,历来议论多多,各书己见;现实中也未完全统一起来,故而也造成一些混乱。这种情况应该正视。下面我冒昧谈一点个见,亦籍此机会就教大家。
1,楹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而受到喜爱重视,并且得到传承发展,必有其内在魅力和相当的合理性。在现阶段,应该继续做好传承发展,不宜强调新的做法,或者过分考虑适应新人新手。做好宣传推介,让人们认识本真,任重道远,不可因为有难度而避难趋易,而应该让人们学习到真正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是正途。
2,由于联界自身认识的不统一,和很多虽涉及联事但并未深入了解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随意性,导致的混乱,须要慢慢解决,所以目前的态度应该是:承认存在,加强工作,逐步提高。而且,目前主流媒体的平面纸质出版物,依然沿用“横排左到右。竖排右为上”的原则,这既是一种依据罢,也说明对联、特别是春联的书写、贴挂,还是以“右为上”为宜。
3,统一思想,统一口径,加强宣传推广,带头作好示范,利用春节这个最大的传统节日,让楹联文化得到更好的普及推广,是我们大家的义务和责任。
所议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25.山西运城 廉廷
各位联友早安,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关于对联的张贴方式,我们不需要讨论,也没必要改变。明清是对联发展的高峰期,宫廷和著名的寺庙观阁等其它名胜古迹里,大多数的对联都是(面对大门而立,右手侧贴上联,左手侧贴下联),肯定有的地方不是这样,但这少数的不一样绝对不能成为我们当今联界的典范。这不是我们个人感觉,我们没必要把个人感觉舒服说成是真理,到处宣扬,混淆视听。对联是学问,不是儿戏,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新中国成立以前,书籍的排版和印刷都是从右往左,对联的张贴也是以此为根据。后来,为了方便人们的阅读,排版方式改为了今天的从左往右,但我们有必要马上就说对联的张贴方式也随着改变吗?传统,传统,有些好的,就要流传,没必要创新。首先,上下联要确定,上仄下平,上联仄起,下联平收。其次是面对大门而立,右手侧贴上联,左手侧贴下联,就这么简单。横批的书写,不论是从右往左,还是从左往右,不需要改变对联的位置。对联教学就是要把正确的东西教给学生,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现在媒体很发达,可以说一夜之间,新闻传遍全国。讨论归讨论,但我们绝不能把错的概念,尤其是没有根据的,硬说成合理的,扰乱校园楹联教学!那样做不是守正创新,而是抱残守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