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今联语汇选·三集》载有阮文达题北京菜市口扬州会馆联,联曰:
二千里远引江淮,凡甲乙科同在中朝,皆敦乡谊;
尺五天近临韦杜,当己未岁重新上馆,更启人文。
跋云:嘉庆四年三月己未朔仪征阮元撰书。此为江都、甘泉、仪征三邑旅京士子所居,故称扬州上馆。后因高邮、宝应诸邑颇有违言,遂改上馆为老馆,而别建新馆于珠巢街云。
甲乙科:旧时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科举考试甲乙二科的合称。泛指科第。唐萧颖士《送张翚下第归江东》诗:“地尽东南美,朝遗甲乙科。”宋王谠《唐语林·企羡》:“崔起居雍……兄明、序、福,兄弟八人皆进士,列甲乙科。”
乡谊,同乡的情谊。明叶盛《水东日记·张夏各推所长》:“张学士士谦、夏太常仲昭,两人同登第,乡谊甚密。”
尺五天,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据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辑本)韦杜:唐长安城南的韦氏、杜氏,皆为望族,后人以“韦杜”喻高贵门第。
这副对联直接写到了大运河,这在阮元创作的对联里是罕见的。上联首句为“二千里远引江淮”,主要是指扬州到北京的运河之长。
二千里,长度;尺五天,高度。甲乙科同在中朝,彰显人才培养的宽度;己未岁重新上馆,感慨历史岁月的跨度。皆敦乡谊,高度赞美情感的浓度;更启人文,自信传统文化的厚度。
扬子江的碧浪,大运河的绿波,将扬州的才子们送到了京城。扬州同乡重视珍爱乡情,互相帮衬扶持同行,共同开启人文之路。
阮元撰书此联时36岁,同一年,他还撰有将近600字的《重修扬州会馆碑铭》,备叙扬州会馆于京城之地理位置,初建、重修之时间,主要参与者以及重修原因、目的,并以铭赞之。极力讴歌扬州文风道畅,人才辈出。于文得知,扬州会馆位于宣武门外,始建于乾隆初年,嘉庆元年集资重修之。
这一年扬州举子连夺文武科前三元,由阮元亲撰《重修扬州会馆碑铭》勒石嵌壁,铭中写道:“维我广陵,运会日昌,元甲天下,解领江乡”(原注:是科文武解元、会元、探花皆出扬州。),抒发了对扬州人文荟萃的自豪与喜悦之情。
会馆建有“和会堂”、“联星堂”及东西两厢。会馆影壁刻有汪中的《广陵对》,联星堂东有阁,以祀神位,数处院落间种花木果树,宽敞幽雅。第三进院中种竹百竿,有轩屋,以“宛然禅智西,亭外千竿绿”之意题“小竹西”。第四进院中种海棠、桃、杏等花草树木,用唐人“春风得意”诗题其额“看花馆”。
扬州会馆给家乡来京的学子提供了方便之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记载道:壬午二十三岁(道光二年1822年)春间,公车到京,咸集会馆。……四月,会闱揭晓,公车四散,复至会馆,仍住联星堂,与堂叔元裳同爨cuàn。
附:
重修扬州会馆碑铭
京师宣武门外扬州会馆,始建于乾隆初年,汪君从晋出白金四千,金君门诏益金而成之者也。其事详于旧碑。六十年来,頽坏日甚,虽屡有修葺,而莫能新之。和会堂、联星堂,地势甚卑,邻水来侵,夏不能居,墙圯柱倾,公车罕至。嘉庆元年,郑君宗彝官吏部郞,请于其叔郑君监元,得白金四千,鲍君志道、张君绪增、黄君楫又各出白金一千,乃合赀重修之。和会堂、联星堂曁东、西厢筑基增高三尺许,治其井匽,水有所归。第三、四两院以次修立,复建阁于联星堂之东,以祀神位焉。先是,屡欲修而未成,今嘉庆四年,岁次已未,乃集事。读旧碑,乃知创修者前己未岁也,殆亦有数存其间乎。工既成,乃栞石纪名,兼载图事,俾后之人知今义举之盛,必将有踵而行者,使旧基无废,新构益增也。勒以铭曰:
江、淮合域,牛、斗垂躔,灵秀隩区,人文出焉。彧彧人文,济济甲第,魏阙联班,春明竝骑。斯馆肇修,已未之春,轮奂竝美,桑梓同邻。堂开和会,门接宣武。公车之来,于时处处。岁深垣圯,莫芋莫凝,瓦尘积草,庭潦生萍。又六十年,岁周己未,惟我鄕人,兴废举坠。乃构其堂,乃高其基。庖湢井廐,具无不宜。嘉树可誉,甘棠勿拜,藤垂紫绶,药翻金带。礼神之阁,峙于其东,文昌下照,其光熊熊。孟夏之朔,星珠联瑞,鸠工庇材,适当其会。(是科文武解元、会元、探花皆出扬州。)作此铭词,以栞乐石,后有继者,永永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