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恭亨长什么样
《对联话》一直被誉为学习对联的《九阴真经》,收录了大量清代、民国年间的对联,还有作者对联语的解读、评点等内容。作者吴恭亨,湖南慈利人,《慈利县志》记载,吴恭亨生于1857年10月10日,农历换算到今年的阳历,正好是今天——11月24日。作为大多数受过《对联话》恩惠的网络对联人,我想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首先我们看一眼“男神”吴恭亨的长相:
如果看过吴恭亨的对联,你会发现他的联风和这个奇崛、古朴的长相相得益彰。吴恭亨在记载吴獬的黄鹤楼对联时写道:
兹见临湘吴风荪獬一联,又若别有思想,所谓文翻空而易奇也。亟录之:
有所愁便写,无可道便罢休,君若问神仙,试想想崔李本事;
一自下故深,百能容故博大,我来望江汉,长殷殷官胡替人。
案,必作此奇辟语,方可免千首雷同之诮。吴为人质朴,似山谷之癯,庚子予在长沙候审所曾一见之,貌殊不逮其文笔之华美。
那么问题来了,吴獬到底长成什么样子,才会让本来就其貌不扬的吴恭亨如此不屑一顾?
#2
流行的《对联话》
世面上最流行的《对联话》是岳麓书社的这本,2003年出版,近30万字。
从普及角度来说,可谓功不可没。但是限于时代原因,删减了大量对联,点校者在前言中也坦承:
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思想中错误和保守、消极的东西也不少,如他对曾国藩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仍予肯定,对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也多所贬责。书中收录的自作及其弟子、友人的作品,很多质量不高,一些寿联、婚联、挽联完全是应酬之作,有些评论也较空泛。这是本书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本书原有作者的自序,对白话文极力讥讽诋毁,文字也拗梗难读,没有收入。还对书中显然质量不高的作品,有所删节。
这里我不评论曾国藩和太平天国的功与罪,但因这个原因便把大量对联删除,实在是不符合古籍整理的原则,况且曾国藩等湘军将领许多都是清代对联的名家、大家,大量删除他们的对联实在太过可惜。退一步说,即使这方面原因是无法避免的,后面所说——点校者认为不好的作品也一并删除,这个做法更让人难以理解,毕竟这是在做古籍整理而非编选对联选集,我也同样怀疑点校者是否有足够的眼光鉴别、甄选对联的优劣。至于因为对白话文的观点不同便删除作者的原序,这就已经到了几乎让人匪夷所思的程度了。
据我粗疏的统计,吴恭亨的原本《对联话》共有近4000余副对联,岳麓版的《对联话》删除了近800副,占到了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这个比例对于古籍整理而言,还是相当惊人的。
#3
删了哪些联
岳麓版《对联话》删除了哪些对联呢?下面我举几个例子:
季清太平军之役,凡官军将士殉者,皆就地立昭忠祠,以示奖劝。凡祠或又各题联语,以饰其行纪其事,兹分录尤佳者如下。
一、曾文正题湘乡昭忠祠云:
昭代褒崇迈古今,生而旗常,殁而俎豆;
忠臣精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一、程伯敷代李文忠题临淮淮军昭忠祠云:
我提劲旅,遥清函谷烽烟,遣诸军累岁驰驱,战关内,战关外;
帝许崇祠,仍倚临淮壁垒,愿再作他年将相,出山东,出山西。
案,用两个三字句兜截,厥重千钧。
一、杨石泉昌浚题全浙昭忠祠云:
合十数万人为一龛,武穆忠肃以还,此成创局;
愿几千百岁无再厄,吴山越水之畔,永展明禋。
一、左文襄题西宁昭忠祠云:
黄流东注,湟水南来,任浊浪纵横,百折终趋巨海;
胡笳勿悲,羌笛休怨,认灵旗仿佛,千年闻诵大招。
案,联末二句,平仄少舛,今去二字,亦似有节板。
一、吴挚甫题保定淮军大祠云:
讶许功名,天事三分,人事小顺三分四分与天拗;
是谁钟毓,淮水千里,淝水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
案,对幅用昌黎《嗟哉董生行》诗句,如自己出,且衬托尤工致,有一无二矣。
后面还有几副对联,就不全录出来了。上面这五副联都属佳品,作者也包括了曾国藩、左宗棠、吴汝纶等对联史上第一流的联家,只是因为站在了太平军的对立面,便不得不从《对联话》中消失了。
天津李文忠祠堂,袁世凯题联云:
受知早岁,代将中年,一生低首拜汾阳,敢诩临淮壁垒;
世变方殷,斯人不作,万古大名配诸葛,长留丞相祠堂。
抒写大方,不落边际,不知谁氏捉刀。盖袁仅粗知书,不似阿瞒之雄于文也。
这副联是袁世凯写给李鸿章的,都是所谓的“争议人物”,即使吴恭亨在评语里狠狠地奚落了袁世凯一番,仍然不能避免被连根拔掉的噩运。
嘉定花神庙,阳湖许太眉联云: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花风尔且慢到;
碧澥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且住为佳。
案,此作重楼复阁,末句各二排,尤为创调逸趣。
上海只园邹适庐联云:
翦取吴淞一泓水;
权作广陵八月观。
徐花农题俞楼联云:
四围花木多于屋;
万卷文章著等身。
如果说上面几副因为“争议人物”被删除还算“情有可原”,那么上面这三副就实在莫名其妙了。许太眉的花神庙联全用古人成句,清雅流丽,浑如己出,可谓清人风景联的名作。下面两副七言联也独具匠心,吴恭亨原本是将他们安排在一系列七言对联中间,其中还包括江峰青的“月光留客横拦路;花影蛮人斜过桥”、林则徐的“长空有月明两岸;秋水不波行一舟”等名作。这样的作品大概属于点校者序言里说的“很多质量不高”的作品?如此而言,即使不考虑古籍整理的规范,点校者的欣赏眼光也让人不敢恭维。
亡妾李孺人之殂,予自挽一联,已具上录。而当日朋好投联相唁者特多佳制,兹分系之。
一、尹堃云:
择木比良禽,具眼争传红拂智;
坠楼怜祸水,招魂不类绿珠亡。
一、田金楠云:
出夫主于忧患疾病九死之中,我铭随侍清娱,敢言贞石千秋笔;
闻佛家谓生灭去来万缘无尽,人悼降形天女,竟作昙花一现身。
案,自卓的良以下十一人,皆吾门生或小门生,莫涛域则又女门生也。摛藻掞华,为我传钵而助我遣悲,亡妾虽死,亦喜有荣曜矣。
赠妓嵌字,往往有因难见巧,因不易绾合而竟绾合之,如生铁铸成者,又录数联。
一、大姑云:
大抵浮生若梦;
姑从此地消魂。
一、月卿云:
月月相思三十日;
卿卿低唤万千声。
一、翠云云: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云云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一、二宝云:
二月莺花三月燕;
宝儿风貌雪儿歌。
一、巧林云:
卿非织女偏生巧;
我为梅花欲姓林。
透骨之思,精心之撰,令我欲妒造物。
第一段是吴恭亨的亲友、门生挽其妾李孺人的对联,共计26副,其中不乏悱恻、沉郁的作品,全部被删除;后一段是赠妓的对联,此是文人雅趣,往往嵌字巧妙,极尽变化流转之能事,薛时雨、江峰青等名家联集中有赠妓联数百副,可见此风在当时颇为流行,《对联话》中所记近百副,也均被删除。大约是点校者认为,妾、妓这样的身份不应该出现在新社会吧,只有徒呼奈何。
其他还有大量被删除的联作,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总之,有些被删除的原因让人哭笑不得,有些被删除的佳作则让人心痛不已。至于吴恭亨的评语,有些被删除,有些被篡改,有些被挪用他处,不一而足。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删除了吴恭亨《对联话》的序言,这就像《九阴真经》没有开头用梵文写成的总纲一样,难免让人不得要领。
#4
漏字和错字
《对联话》中还有一些缺字、漏字的现象,有的可能是吴恭亨记录不全,有的也可能是刻印过程中的失误,这类对联我们也尝试寻找相关佐证,比如作者的对联集,或其他联话、笔记等,尽量予以补全。这里的情况有些时候比较复杂,这里举几个典型例子:
某氏题徐烈士锡麟祠联云:
登百尺楼,看大好江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多猛士;
留一抔土,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此联《对联话》下联明显漏一字,据《古今联语汇选》,下联第二分句补为“以争光日月”。
莫愁湖曾公阁,薛慰农题云:
出西州门迤逦而来,看桑麻遍野,花柳成蹊,十万户重睹升平,白叟黄童齐堕泪;
与中山王后先相望,幸湖水波恬,石城烽静,五百年允符运会,大名并峙,衮衣赤舄更图形。
此联的上联在与下联“大名并峙”对仗处明显少了四个字,根据作者薛时雨《藤香馆小品》补为“遗爱难忘”,同时与薛时雨原联不同的“烽静”“十万户”也一并改为“烽靖”“十万家”。
田东溪挽王性成云:
宾客满门,雅不惭孔文举一流,岂期浊酒数尊,遽付与魏武征车,江郎恨管;
园林再过,倏哭马少监三世,太息浮云万事,莽愁煞内翰春梦,永叔秋声。
此联不好判断是上联多一字还是下联少一字,可能是上联多一“雅”字,也可能是下联“倏哭”中间少一字。经查作者田金楠的联集《半有堂联语》,此联记录如下:
挽王性成:
好客如君,差不惭孔文举一流,岂期浊酒数升,遽付与魏武征车,江郎恨管;
怀人累我,倏已哭马少监三世,太息浮云万事,莽愁煞内翰春梦,永叔秋声。
联文有多处不同,这应该不是吴恭亨记录问题,而是田金楠收进联集时又对作品进行了修改。《对联话》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如果全部按照原始出处进行修订,一来难免挂一漏万,二来也无法见到古籍的原貌。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没有明显的错字,均保留吴恭亨的记载,缺字处参考补全。此联即保留“宾客满门”“园林再过”等字样,而将第二分句前三字补为“雅不惭”“倏已哭”。
此外,关于《对联话》的内容,由于打字失误、繁简转化、通假字、异体字等问题,都进行了仔细的点校,这里不作赘述,摆几张校对时的截图大家自己感受吧:
01
02
03
01
02
03
#5
易读版《对联话》
我们最开始准备重新刊印《对联话》的时候,并没想到市面流行的版本竟然删掉了这么多对联,原以为只是无伤大雅的十几副而已,现在看来恢复这些被删除的文字实在是最重要的事情,但那时我们只是想做一个“易读版”的《对联话》。我们平时看到的《对联话》一般是这样的:
金山之胜,在俯临扬子江,从水次送睇楼观,皆作飞动之势。山有明月亭,伊墨卿知府秉绶署联云:月明如昼;江流有声。用成语雄桀惊人。山又有皇帝行官,或署联云:江澄万顷净如练;峰峙一拳高入云。视伊作较逊,然不害为秀语也。又潘伟如题江天一览亭联云:天镜照晴空,李白乍来又坡老;石钟留胜迹,小姑依旧对彭郎。语亦新颖。又江湘岚峰青题扬州二十四桥联云: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都是寻常字面,一经名手烹调,便若清脆可口。又陶潭题安庆大观亭联云:倚槛苍茫千古事;过江多少六朝山。雄兀只绝六合。又武进胡君复凤阳谯楼联云:王孙不归,芳草何曾歇;城郭犹是,白云无尽时。吊古不说破,更若俯仰无端。
叙述、对联、评论的文字挤在一起,给阅读增加了许多阻力。这里岔开说句别的,很多人喜欢读竖排繁体书,有的人甚至表示标点符号都不需要,这是对待古籍的态度。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尤其是作为普及读物,阅读的体验感受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宁肯做了一些在古籍整理看来非常不专业的事情:比如显误径改、不出校记;比如调整原来的顺序,把“卷一至卷四题署”编为卷上,把“卷六至卷十哀挽”编为中卷,而将“卷五庆贺”后移与“卷十一至卷十三杂缀、卷十四谐谑”编为下卷。虽然不合于理,但似乎更合于情,既保证了各卷内容的相对独立,也让页码厚度大致相当。
前文已述,《对联话》是集叙述、对联、评论为一体的联话著作,阅读方法有很多种。有人习惯通篇阅读,有人则专门挑出对联来读,还有人最喜欢吴恭亨辛辣恣肆的评点。我们最初的想法,是把对联内容变换字体进行突出,后来觉得这样还不够“易读”,于是干脆把对联单拎出来,分行排列成题目与联语应有的样子。好处是极大地改善了阅读体验,坏处则是增加了数倍的成本,但我仍然觉得这种做法是有意义的。于是,新版的《对联话》排出来是这个样子:
#6
《对联话》笺注
《对联话》正文的三册为“内编”,此外还有一本“外编”,是我从《对联话》中挑选了300副认为最好的对联,做了一些简要笺注。选联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努力让自己在客观理性的同时,兼顾各种题材和风格,但从结果来看,个人的偏好倾向还是相当严重的。
至于笺注,我并不喜欢那种事无巨细的注释,有些实在毫无必要,也没有做很细致的考辨工作,那实在是我能力范畴以外的。所谓“家有敝帚,享之千金”,若说这些笺注还有可取之处,我觉得不外以下几点:引用吴恭亨的原始评点,并对其发表进一步或统一或反对的意见;有些流传已久的作者、联文错误,查找原始资料进行了说明,有些资料可能还属于比较稀见的;笺注更多是从对联创作者的体悟出发,关注行联的风格技巧,或许对创作对联有些“他山之石”的裨益;保持了吴恭亨行文那种半文言风格,既不至于佶屈聱牙,也没有掺杂不清的弊病。兹举几例:
江天一览亭(潘蔚)
天镜照晴空,李白乍来又坡老;
石钟留胜迹,小姑依旧对彭郎。
笺:潘蔚,字伟如,江苏吴县人,清代医家,吴恭亨以“语亦新颖”评之。上联取李白、苏轼之游踪,只七字便将数百年之风雅付诸笔端。下联取当地民谚,“小姑”者,小孤山也,“彭郎”者,彭浪矶也,以读音相近为民间所谐,东坡即有“小姑前岁嫁彭郎”之语。以山拟人,小孤、彭浪遥遥相对,自是文人雅趣。此联亦有传为彭玉麟所作者,以“彭”字发端,更见鲜活。彭玉麟尝有诗句云“十万貔貅齐奏凯,彭郎夺得小姑回”,盖其于石钟山大破太平军后所作也,与下联有异曲同工之妙。尚闻野史云,彭玉麟妻见此诗后去信一封,但曰“借问小姑安好”,可付之莞尔一笑也。
四川新都桂湖(曾国藩)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笺:曾文正公为联,多见桐城笔法,雄深雅健,此联却见另一般面貌。上联绵延迢递,或有人事匆匆之慨,下联“一万顷”语风致翩翩,直若可歌之咏之舞之蹈之是也。左文襄题洞庭王庙联云:“迢遥长路三千,我原过客;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盖同一笔法,而摇曳之姿则远逊矣。又,吴恭亨以范肯堂狼山雷祖殿联对举,言“一诗人吐属,一经生吐属,语均不凡”,略觉无甚头绪。
秣陵清凉山(薛时雨)
四百八十寺过眼成墟,幸岚影江光,犹有天然好图画;
三万六千场回头是梦,问善男信女,可知此处最清凉。
笺:薛时雨,字慰农,安徽全椒人,有《藤香馆小品》载联四百余副,后人颂赞特多。陈方镛《楹联新话》言:“至慰农先生,蕴藉风流,专以神韵取胜。流派虽别,其饷我后学真如太羹醇醪,醰醰有味。”此联一片神行,两起句信手而来,结语亦毫不费力,最见慰农先生本色。是知联能以意韵胜者,何必挖空心思作尖辛想象,亦何必纠缠于一字一句之间?
挽黄叔梅世泰(周家禄)
立马问长安,溯太行山色,屈律河声,倦鸟归来,落日酒痕犹在袂;
飞龙误方药,叹玉树凋霜,黄杨厄闰,哀猿啼断,秋风尘泪忽沾衣。
笺:上联一片苍茫景色,忽作悲音,仿佛山川动色,悲且壮也。下联言哀情、发哀声,语若凄绝,而结语能拓开一笔,非作儿女啼哭之态,此谓之体格气象也。玉树凋霜为老杜语,“玉露凋伤枫树林”;黄杨厄闰指境遇艰难,盖俗言黄杨难长,遇闰年反缩也。周家禄,字彦升,江苏南通人。南通一派,以范当世、张謇、周家禄最善,范氏变化莫测,张氏以文法为联,气雄万夫,周氏则多见诗人笔调,温柔敦厚。吴恭亨评曰:“此联非不摹景,非不砌辞,而色味隽永,能不佻者,骨骼坚凝故也。此殆关于读书养气。”斯语实获我心。
挽松坡(汪云龙)
八十日洪宪,推翻须臾,我公如虎,袁僵真鼠;
五千年中华,整顿旦暮,成事在人,星陨则天。
笺:松坡即蔡锷之字,湖南邵阳人。辛亥时任云南都督,起兵反清,袁世凯称帝后,组织护国军,逼袁退位。病逝于日本,仅三十四岁,归葬岳麓山。此联即就反袁事落笔,袁世凯以洪宪为年号,八十余日而退位,蔡松坡之功伟矣。上结一虎一鼠,如见将军神武,而袁世凯胆怯猥琐之态也。下联不胜惋惜,对仗极见巧思。《对联话》载挽松坡联数十比,极见腾掷跳跃手段,观之可悟挽联变化之法,是知枷锁徒为庸人所设耳。
维扬符氏园(佚名)
剑客酒客慷慨至;
梨花梅花参差开。
笺:以访客之豪衬托主人心性,以次第花开而道园林之幽雅,此实以宾定主、以点带面之法。上联多用仄声,下联多用平声,以作者特意为之也。盖联之声律,有类近体者,有类古风者,有类散文者,或圆润、或铿锵,或奇崛,若必执于一端,则反陋矣。吴恭亨方之顾复初望江楼联曰“写景同顾作,而劲厚胜之”,二联似无可相提并论处,吴氏此评不知其所出也。
#7
一些小细节
还有一些算是比较用心的小细节。
恢复了吴恭亨《对联话》的原序,这不必说;内页配了一张吴恭亨的照片,就是一开始那张奇崛古拗的男神照;封面和封二的“对联话”几个字均是吴恭亨原版《对联话》的题签,一为雷以动所书,一为高野侯所书;中国楹联学会的主要创始人常江先生为这套《对联话》写了总序,京社社长秋扇先生为《对联话选评》作序,不吝奖掖、勉励之辞;14位书法家挥毫泼墨,抄录了27副脍炙人口的名联,让这本《对联话选评》蓬荜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