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七嘴八舌说“三仄尾”和“三平尾”

七嘴八舌说“三仄尾”和“三平尾”

2020-11-18 22:47:35未知联斋 0条评论

001.黑龙江哈尔滨  黄振业

最近联斋举办的关于“意像”和“犯题”等楹联创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的讨论,大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又展开对“三仄尾”和“三平尾”的讨论,我认为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因为从我刚开始学习写对联时,就有一个问题始终弄不明白,《联律通则》中说“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现在看来,对于这个“忌”字大家的理解完全一致,“忌”就是“禁”,一刀切,绝对不允许。而对于“尽量避免”四个字,大家的理解却大相迳庭,有人认为“尽量避免”和“忌”字应划等号,就是绝对禁止。也有人认为“尽量避免”四个字,就是说可以有回旋余地,在特殊情况下应该允许其存在。还有人则给了“三仄尾”网开三面,不仅允许其存在,而且还主张在获奖作品中也不应该受到排斥。

我就曾听到一位曾参加过对联评选工作的评委说,他的观点就是完全封杀“三仄尾”,所以他在第一轮选评时不管联写的好坏优劣,只要看到是“三仄尾”,就一律淘汰,在他眼里,这绝对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红线。

这种现象就让我这个初学乍练的楹联爱好者犯难了,我们不能在投稿前先得研究一下评委们的好恶,是持的哪种观点,以免自己的作品被淘汰。而有些赛事结果公布前,根本就不公布评委名单,我们真不知道何去何从了。

举个列子,有一副写蔡文姬的对联,其中上联的尾句是“胡笳十八拍”,“十八拍”这是个固定词组,一个字也不能改动,那么这个对联是否会被坚决否决呢?还是赖以能在网开三面的评委们的刀下留人呢?

所以我认为对于“尽量避免”这四个字,大家必须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如果能在我们联斋这次展开的“三仄尾”和三平尾”讨论中,让我们能进一步弄清它的含义所指,它的来龙去脉,它的发展趋势,真可谓功莫大焉。

 

002.山西偏关  范荣

对联是讲究抑扬顿挫的,如果没有波澜起伏,就失去了应有的韵味。在两句以上的对联中,除最后一句外,可以适当放宽“三仄尾”或“三平尾”,但最后一句绝对不能放宽。我们可以通过调换联句次序,把非有“三仄尾”或“三平尾”的句子移前,就能缓解一些。

 

003.湖南  黄丽君

我认为尽量避免三仄尾就是特殊情况允许存在,如专有名词:共产党,你不可能把她拆开!三平尾,是不允许存在。但如果碰到专有名词,如著名的鄱阳湖,东江湖,怎么办?假如在断句时按音节不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吗?另外,分句应该放宽些,结句严格要求!但没有规举不成方圆!希望联界大佬门尽量统一观点,不要各说各的。咱老百姓不好办,不知听谁的好?

 

004.黑龙江龙江  乔德红

中国汉字这么多,表达方式也很广泛,如果碰到有些字是三平尾或者三仄尾,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叙述,换个位置或者找别的词代替,如果实在避不开就不用,不用这个词只能是语意上弱一些,但不会有硬伤,毕竟目前联界只有极特殊的联才允许三平尾和三仄尾,那这种“特殊情况”是个模糊范围,行与不行是容易引起争议的。把这个难题就给别人解决,就不如自己先解决掉,至少这副联不会是风险联。

 

005.河南  杨东升

仄平尾

歌唱英明共产党;

复兴道德新中华。

 

006.河南南召  李青旺

“三平尾”是格律诗中韵句结尾三个字都是平声的句子,如著名诗人刘章老师写《平型关》的尾句“关关都是平型关”。诗人的意思是中国的所有关隘都是平型关,是任何来犯之敌的葬身之地。这首诗在一次抗日诗词大赛中榜上有名。由此可见,三平尾虽然被认为是诗家“大忌”,我们也确实要力求避免,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有时也可以破例。我们总是把某个字出律、某句话犯三平尾视作一首诗或一副联的“硬伤”,而很少把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不足视作“硬伤”,这似乎有点丢掉西瓜、只抓芝麻了。我写诗写联从来没有出现过三平尾,也不鼓励诗与联中出现三平尾,但我宁要有瑕的玉,而不要完美的石。

 

007.山东临清  杨学印

我认为一副成联应该避免出现失对,失替,三平尾,三仄尾。这是一副成联的基本要求。写联,评联必须遵循这一标准。初学联者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掌握了基本要求,反复练习,才可写出佳联。

 

008.广东五华  王永祝

当平时创作中,若遇到要用固定词组或固定地名和人名,不可避免时,就用。在征联和写群内同题联时,就坚决不犯,犯了就淘。

 

009.湖南岳阳  周水江

古人制订创作诗、联不犯孤平不犯孤仄,也同时出现孤平孤仄的,主要是要调节好朗诵时的读感即音韵和谐,能在创作中调节好音韵和谐,合理利用,如果是熟手名家,他们的构思用字巧妙,固定地名也能熟能生巧,也能避开!

 

010.江西遂川  彭克云

“三平尾”和“三仄尾”都是写诗作联必须尽力避免的,如果诗词联对中出现了“三平尾”和“三仄尾”,那么就大大影响诗词联对的韵律,读起来十分不爽,所以我们要力求避免。怎么避免呢?可以考虑用同义词或近义词。

 

011.山东临清  罗志勇

98年10月前,我出门旅游,根本不注意景点的对联,自从参加临清楹联学会,才开始注意对联,在安徽亳州看到了下面这副联:“善德善言善行总以善医至善;名山明水名胜更因名人而名。”

这也是安徽亳州华祖庵里的一副对联,对华佗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予以赞颂。地因人而有名,人缘医而至善,医德和医术并举、皆高,方为名医。

心想这不对吗?怎么是五平尾呢!在亳州当天我就发到“运河联声群”,很多老师都给我解释,我记得印象最深的是,时任群管刘新国老师说的,当时没有联律通则,再说写联的是名人,还举了一个六仄尾:“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刘老师说,我们必须按规则来,不能失对失替三仄三平尾,等成了名人有点问题也就是对的了。

 

012.河南南召  刘长青

南阳武侯祠有两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身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这两副联我认为都不合律,第一联上比下比头两字都是仄仄,第二联下比犯四平,我想撰联者不会不知,可也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叫不以律害意。襄阳与南阳是地名,不好改吧,这种情况多,这叫不能死搬教条,极特殊情况应特殊对待。

 

013.湖北大冶  石钧

(一)尽量避免尾三仄是说有难度的可不计较;忌尾三平是说此种现象是可以克服的,是要禁止的。如:歌颂英明共产党;复兴道德新中华。“新中华”可改为“美中华”。

(二)专有名词可以不计较。如“共产党”、“一国两制”、“胡笳十八拍”等。

(三)技巧联例外。如“关关都是平型关”、“因名人而名”、“自己也是百姓”等。

 

014.河南西峡  庞广三

凡事都应遵循“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的处理原则。依据联律现有规则创作评价作品是完全应该的,但特殊情况和特定词语(词组)应该作特殊处理和特别对待。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使用某个特异的字词才能准确表达语意,換作别的就无法达到目的或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毛泽东主席是语言大家,这个无人会否认。但主席就讲过不能“因韵害义”的话,强调表情达义的重要性。各地名胜古迹和古来文学作品中,对联作品汗牛充栋,佳联极多,但不少名联就与现在的规定相冲实。愚以为:创作要求应坚持高标准,评价要适当灵活,尤其对“换一字(词)难达到应有效果”者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该肯定的还是要肯定。

 

015.甘肃舟曲  刘晓晨

关于尾三仄和尾三平,联律规则有明确规定,避免使用尾三仄,禁止使用尾三平。楹联通则规范发布时间还不长 ,考虑到规则的稳定性和传承,拙意以为遵守比较合适。但是,关于三平和三仄的固定词组,可以进行技术上的处理。前置一组五字联标准分句就可以。示例如下(其它类推):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笔者在本地乡村旅游标杆村建设应征联中,也是这样解决了三平及三仄地名的镶嵌问题。

 

016.广西  蒋桂凤

大凡游戏都有规则。作为对联,它就是一个文字游戏,故在所难免。三平尾或三仄尾是对联规则中不允许的,所以必须得按章办事。

 

017.山西新绛  朱怀印

关于对联尾三仄,尾三平。“联律通则”第二章,第十条 在关于避忌问题时规定:(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这里明确了尾三仄是“尽量避免”,尾三平为“忌”。

“联律通则”第一章第五条 讲平仄对立时规定,“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所以说,在对联上联,尾三仄应该“尽量避免”出现,但在确实无法避开的情况下,则放宽了,也可入联。但尾三平为“忌”,故在对联下联,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018.河北滦南  王玉英

但凡游戏必有规则,参与者应严格遵守,若一直触犯,其后果就是淘汰出局。一副楹联从着手创作到最终完成,就是一项文字游戏的全过程,而《联律通则》即为游戏规则。“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这句话中,“忌”无须赘言,“尽量避免”四字则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我的理解是,在分句(多分句)中适当放宽,结句绝对禁止。我作联,从不用尾三仄及尾三平。遇到专用名词如“共产党”、“天安门”等等,则调整到句首。美玉微瑕不影响其温润可人,而无暇美玉则更加璀璨夺目(今日只谈平仄,不涉及意境等等)。楹联创作,完美主义者的游戏!

 

019.湖南醴陵  邓元军

在浩瀚如烟的联海中,有流传千古光辉闪耀的绝世名联,也有烟花一逝庸俗平淡,而转瞬消失在红尘当中的一缕轻烟,如此断言,你愿做前者还是后者,不被后人所嗤之以鼻,指指点点,吾以为,三平尾和三仄尾在联律通则中的告诫,值得后世来遵守,崇仰。此原则还存在猜忌,讨论的话,让后人贻笑大方也,即使有前人留下几副脍炙人口之作,也不能以此为借口,就不遵守其规则了,而是附和起舞,拿前人作挡箭牌。精彩的中华文化岂不被庸俗之人所糟蹋了吗。据此,先哲和今贤对中华楹联的精髓之所继承应该予以支持。不支持的人,要先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个文化之懒惰者,难道就真的找不出字来而破坏其规则吗?如果是真的找不出,你这副联又不能被人所尊崇,欣赏,而不如做一个其遵守规则的继承人吧?请记住;和尚也须受戒,诗家更必遵规。

 

020.广西南宁  杜泰年

曾经看到一个楹联同题某著名景点的征联活动,其中一副获优长联作品,简评大意:上联前分句平实,后分句笔锋急转,妥贴地采用拟人手法,结句景象雄浑开阔,大气沉稳。整体看,对仗工稳,平中见奇。不足处,上联分句句脚三连仄,下联句脚三连平。

长联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句脚相距较远,出现三连仄与三连平尚且判为不足,那么没有分句的短联,是不是更应该遵守规则,避免结句三仄尾与三平尾?

 

021.云南龙陵  杨选从

本人认为,处理律诗、楹联作品应当“实事求是”。一般情况下三仄尾应尽量避免,三平尾应禁止,但特殊情况下,应当允许其存在。

 

022.河南洛阳  毛利民

应按规范作诗写联。《联律通则》第十条避忌问题(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解读之,三仄尾在古人律诗中偶有所见,应尽量避免,但在确实无法避开的情况下,也可入联。尾三仄,仅指五七言律诗句式,非五七言句,则不必拘求。三平尾在古人律诗中极为罕见,故三平尾为创作大忌。

 

023.江苏泰州  杨红珍

“三仄尾”与“三平尾”初学写诗时我不注意也常犯这个毛病。后来头脑中确立这个概念,在写作时注意不犯,也就可以避免了。中国文字常用的几千字,完全可以避免,不必犯之。

 

024.青海海南  马明晓

我找读了相关的诗律和联律的书籍。在平仄交替的诗联中“三尾平”和“三尾仄”都是犯忌的。因为诗联是韵文,语音的阴阳顿挫,是靠“四声”即“阴、阳、上、去、入”来表现的,也就是韵律中的“平仄”来表达诗联音节的跌宕起伏,读起来才会有音律的美感,为什么有些诗词可以谱曲咏唱的原因就在此。      

 

025.河北临西  王玉璠

关于失替和三平尾,《联律通则导读》和《联律通则》表述的不一致,是造成联友对规则理解和执行混乱的根源。《联律通则导读》和《联律通则》是权威机构的刊物,对于这些决定、内容,应该有完全一致和明确的表述。

同一问题是名人也可叫好联。如孙中山手书过的: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古联中四仄尾、四平尾的也有,也是流传至今的好联。特别是现在有好些新的提法,拆开无法入联,放前边变味。所以我个人觉得三平尾应该避免,内容好的也可以放宽。

 

026.江西遂川  黄小平

新科学也有不科学的地方,虽然上天入地下海都有高科技的东西,但科学家都是通过古代易经原理等等进行深化探导研究出来的,无古是不成今的,我们不能随意改变古代文化。中国文化是奥妙而深沉,不要自以为是,胡作乱规,要赛过前人文化,现在恐怕万中难寻一二。

古联只规定上仄下平,意思上比结尾为仄,下比结尾为平就可以。我记得因果禅寺有副对联是这样:“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種甚因结甚果;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按现在三仄尾三平尾,这联一无所取。但是大家又悟开了前人的道么?你拿什么资格来规定三平仄尾?

还一副秦少游和苏小妹的对联:“双手推开窗前月;一石击破水中天。”这副联意义多好,如果你死扳硬套,偏用平仄检验,那么这联有用吗?古人做诗做对都有讲究的,并不是什么官大好题诗,假如做出的联和诗都不符合规矩的话,不管你官职多大都不会传统到今,早就被那些文人墨客拋却了。

我认为三平仄尾尽量减少写,有些成语规定或经典语气避免不了的,还是可用或最佳选择。文字的东西是古国精华,只有考古深入,学习前人佳作,我们不能污蔑前贤另开天文,成为历史文坛罪人。

 

027.黑龙江哈尔滨  马丽华

“一字入公文,九牛拉不出”,公文用词一定要准确无误,不能让人产生任何的误解和异议。遗憾的是现在大家对“忌”和“尽量避免”,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解读。由于通则没有对“忌”和“尽量避免”,作进一步地详解和细化,我们至今还不明白“忌”和“禁”有什么区别。在尽量也避免不了的情况下,比如大量的地名、人名等固有词语,算不算失律,这里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尺度。在楹联事业蓬蓬勃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对“三仄尾”和“三平尾”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了。应该让写者有所依,评者有所据,可不能再糊涂庙糊涂神了。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三仄尾三平尾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