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对联故事重读|回文联综述

对联故事重读|回文联综述

2020-07-17 22:25:22韩崇文青青导读对联杂志 0条评论

回文、回文联,概念不同。回文,是一种辞格,修辞手法。可以顺读、倒读,利用前后语句在词序上的往复回环以反映事物间的关系或表现萦回的情意。此后,发展成为主体,有回文诗、回文词、回文曲、回又赋、回文联、回文图等等。回文在南北朝时已蔚为大现,历代不少文人雅士都有这方面的创作。如庾信、王融、白居易、秦观、苏轼,汤显祖等,都有作品传世。到了明、清两代,出现了鼎盛局面。清代有专制回文图而著称者,如万树的《璇玑碎锦》,童叶庚的《回文片锦》等。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回文这一文体渐趋衰落,只有回文联生存下来,并有所发展。最早的回文对,见于唐上官仪的“诗对有八”说:“七曰回文对,‘情亲遥得意,得意由情亲。新情终会故,会故亦情新’是也”(参见《中国回文诗图大观》山西人民版)。最早的一副回文联,是北宋的“相公公相子;人主主人翁”。回文联就是运用回文这一修辞手法创作而成的楹联。回文联一样具有正读、倒读皆能成文,且给人以行云舒卷,海浪遥叠、空谷反响、弦外回音的美感。回文联分类:


一,按组织结构分类,可分为单句回文联、复句回文联和局部回文联。


(一)单句回文联,有人称之为大回环。如:


马歇尔歇马;

华来士来华。


佛山香供香山佛;

翁源乳养乳源翁。


(二)复句回文联,如: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映,因人传地地传人。

——杭州西泠印社联


(三)局部回文联,有人称之为小回环。如:


文中戏,戏中文,看文看戏,各得雅趣;

音藏调,调藏音,听音听调,皆有奇情。


黄花岗,岗花黄,黄照碧血,血柒黄花留芳阁;

绿水河,河水绿,绿映白塔,塔印绿水存真容。

——广州黄花岗墓联


“文中戏,戏中文”“音藏调,调藏音”,“黄花岗,岗花黄”“绿水河,河水绿”为局部回文。局部回文联,也有运用综合修辞手法的回文联:如:


静而修,修而静,静静修修,修修静静;

空者悟,悟者空,空空悟悟,悟悟空空。

——福州鼓山白云洞联


此回文联运用了顶真,叠字,反复等修辞手法。


二,按对称轴的位置不同分,可分为明回、暗回两类。


有的学者认为:“回文格在对联中,依据对称轴的有无分为明回,暗回两类”,这一说法是不够准确的,回文之所以能回,必须要有对称轴,如果没有对称轴,就无法回文。所有回文联,不管是明回,暗回,都是有轴的,只是位置不同罢了。


(一)明回,对称轴在联语的中心位置的,称为明回。如: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


秀水青山青水秀;

香柏古风古柏香。

——云南通海秀山联


斗鸡山上山鸡斗;

龙隐岩中岩隐龙。


上面三联的对称轴是“头、尾”、“山、风”,“上,中”,轴的两边对称,成为倒影式。顺读、倒读词序完全一样,意义也完全一样。在明回中,还有一种谐音回文联,如: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大海波澜渤海大;

连云桂月瑰云连。


这两联,固其对称轴在联语的中心位置,所以是明回。但其两边的字,又不完全相同。有的字是音同字不同,因而称谐音回文联。

有趣的是,前“画上”一联,顺读并逐字推移,回环,可得六联:


上荷花和尚画画;

临汉帖翰林书书。


荷花和尚画画上;

汉帖翰林书书临。


花和尚画画上荷;

帖翰林书书临汉。


和尚画画上荷花;

翰林书书临汉帖。


尚画画上荷花和;

林书书临汉帖翰。


画画上荷花和尚;

书书临汉帖翰林。


由于文字的推移回环,形成新的楹联,意境、寓意各不相同,变幻奇妙,别有情趣。


(二)暗回,对称轴不在联语的中心位置。如:


人中柳如是;

是如柳中人。


香凝绿潋荷塘淬月;

月淬塘荷潋绿凝香。


以上两联,对称轴在上联之尾,下联之头。头尾重叠即成为对称轴。还有一种情况是,上下联的尾字,分别是上下联的对称轴,只要顺读后,倒读即可。如:


天连碧树春滋雨;

地满红香花送风。


迢迢绿树江天晓;

蔼蔼红霞海日晴。

——武汉龟山联


以上两联,不是无对称轴。无轴就回不去了。轴在哪里呢?在联语末端。“雨”、“风”“晓”,“晴”都是对称轴。倒读后,形成了新的联语。像上面的两副回文联,须上下联对调才行,还有一副杭州孤山“西湖天下景”亭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此联的对称轴也在句尾,是叠字回文联。还有一种回文联,其对称轴处于交叉位置,如:


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站起来;

千万人站起来,一个人倒下去。


此联的对称轴就是“千万人站起来”。由上联的后半部分,下联的前半部分,重叠而成。也可以称交叉回文联。

回文联作为楹联的一个品种,是很受人欢迎的。它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聪明、睿智。它工巧,奇特、别致。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好形式。但是,因其创作要求高、难度大,佳作还是比较少。特别是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回文联,就更少了。这就更加需要联界的朋友,共同努力,把回文联的创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回文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