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厚积薄发——张颖的撰联艺术

厚积薄发——张颖的撰联艺术

2020-06-29 21:56:32徐玉基 上海对联天地 0条评论

一年多前才知道张颖这个名字,那是主评同题楹联“华山”时,张颖的征联吸引了我,联曰:

 

题华山

凭云台万仞,俯眺三秦,黄河一缕飘天际;

览玉女千姿,行吟八景,灵掌亿年印石楼。

 

我当即将之评为“优秀”,并写下了评语:此联立意在“站得高,看得远”,读之有如登临华山之巅,俯眺八方,追寻远古之感。作者巧妙地撷取了四座有代表性的山峰为意象,云台、玉女、灵掌、石楼,营造出居高临下,意境高远之意象。化用典故、诗词亦见功力,融入神话传说及李白、张翥等诗意,使联作内涵更加深邃。

我当时想,此联非常成熟,作者恐也在联坛耕耘多年,功力深厚。后来看了介绍,才知道张颖学联还不足一年,开始只是参加些对句,入《中华楹联群》征联也才几个月,就有点惊讶了。没多久,她一个月中有八副联被评为优秀,就很不容易了。同时也促使我思考,怎样才能迅速地入门、深造,对学联者有些什么借鉴意义。

再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读到她的感悟:“所有做过的功课,都没有白做。”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成语:厚积薄发。

“厚积薄发”出自苏轼《送张琥》:“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厚积薄发指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体现出一种谦虚,博学,慎取的态度和思想,教育人们博览好学,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学联学到一定阶段,那就是文化底蕴的比拼。

“厚积薄发”正是联家成功的秘诀。细数当今联坛名家,都是学富五车,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将胸中所学,在撰联过程中,选取所需材料,精心加工,撰成一副副高质量的对联。假如没有这么一个丰富的知识库,撰联时往往捉襟见肘,找不出撰联所需的材料,无法立意造境,更难以化用前人的佳句名作,升华所欲表达的思想,即使符合格律,也只能写成一副合格的平庸联了。虽想用赋比兴手法,功力不逮,只能望洋兴叹。

并不是说书读多了,对联就写得好,因为写对联有写对联的规律,还有个人的兴趣和感悟。但是不读书,对联一定写不好,偶尔写得几副佳联,不过侥幸罢了。读一读清代的对联,发现那些顶级的联家,胸中才学和笔底文章都是相得益彰的。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很有道理的,一副对联,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学识修养气质性格。

现代科学技术发达,需要材料可临时上网搜索,甚至对仗词汇都可以上网查询,这给写对联带来极大的方便。但这不能代替读书求索,没有深厚的功底,搜不来也用不好,或只是拼积木式的将所搜资料搭配,难以成为一副好联。在现代化的今天,读书仍旧没有捷径。

我不了解张颖的经历,但读她的联,感觉她肯定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因为她在对联中所体现出的语意、境界和思想,都是自己所悟所思所想,归根到底,是胸中才学的厚积薄发。

从张颖的对联中,我们可以研究一下怎样做到厚积薄发。

1、博览群书,扩充自己的知识量。书本是前人和当代人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我们的许多知识不可能亲自去实践而得到,大多是通过书本学来。因此多读书,读好书是取得知识的最好途径。无论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还是自然科学,新闻报道,都有大量我们要掌握的知识,对于撰写对联用处很大。我们读一些好联,其中用典、借句、化用、截取、造境等,均得益于前人的经典。如果我们不熟悉这些,就无法为你的对联增色。反之,我们掌握得越多,用起来越得心应手。例如张颖的这副《题王莽》对联:

 

禅让之恩何以酬,递废递兴,难为新主推新政;

得失之数安于命,非时非势,聊寄错刀祭错躬。

 

王莽是个大家即知之又不详的人物,并且历史上和当今对王莽的评介也多元化,给这样一个人物写联,首先就要做功课了。光凭道听途说或想象,很难写出一副深刻的对联来。张颖显然是下了功夫的,不但读了记载王莽的典籍如《汉书·王莽传》,还了解了古今对王莽评价的文章。王莽篡汉并非是偶然现象,所以作者用了“递废递兴”,西汉此时已在走下坡路,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周公再世”,所以“王莽改制”并非偶然。而下联的“得失之数”“非时非势”则为王莽的瞎折腾找出了根源。结句“聊寄错刀祭错躬”尤其精彩,不但品评恰当,而且余味无穷。“错刀”即金错刀,王莽“托古改制”所铸之刀钱,铸有“一刀平五千”五字,虽为掠夺百姓财富,亦是工艺精品。历代文人雅士如张衡、韩愈、钱昭度等,留下了“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荷挥万朵玉如意,蝉弄一声金错刀”等诗词。在此借以寓王莽执政理念和统治方法,起到很好的效果。上联的“新”重字不难,但下联的“错”字重字不易,这里就看出读书对撰联的作用。张颖用了“错躬”,贴切、恰当而又有文采。“错躬”出自《汉书·元帝纪》:“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意思是老百姓的忧愁烦恼,没有不亲自过问的。但王莽用“错刀”显然没有解决“错躬”的问题,这也是王莽失败的最终原因。此联如果不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很难写得如此深刻。

2、善于思考,将书本知识为我所用 。读书有死读和活读两种方法,活读不追求量而追求质,读一本有一本的收获,读一句有一句的收获。当然,没有量也就没有质,这里指的是以质取胜。特别是前人那些凝结了高度智慧和深邃思想的名篇佳句,能起到以一当百的作用。死读则食古不化,贪多务得,结果知识库虽丰,精品不多,条理甚乱,真到用时翻箱倒柜,不知所需之词在何处。我家乡古时教子孙读书有一副对联:“传家惟有十三经,读过毋忘,便为佳子弟;插架何须千万卷,用来恰当,即是好文章。”就是说要读得好还要用得好。

张颖《题曲阳北岳庙》联,即善于思考,将所学所查所用凝之于一联,讲历史,讲典故,讲现实,因而生动而灵活,切合此庙。

 

飞一石曾安舜帝,移祀又如何,念千秋赫赫威名,残碑仍勒;

望三关曡秀吾乡,谒文犹可奉,看九曲滔滔滹水,紫气继兴。

 

       作者以“飞”“望”二动词领字起句,给一个固定的古建筑以生命,这里就涉及历史地理诸多知识。“飞一石”、“移祀”、“残碑”有力地佐证了北岳庙的沧桑岁月和奇特经历。而“望三关”、“谒文”、“滹水”,则交待了北岳庙的地理环境和崇高地位。明代以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在今河北曲阳之北。时间跨度四千年,空间遥及几百里,气魄不可谓不大。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没有实在的内容,只能用些空洞的、模棱两可的词。有些人写具体的人、景,为什么会写成通用联,放之四海而皆准呢?写泰山,放到华山、嵩山、恒山、衡山或者武夷山都适用呢,可能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具体的生动的契合的材料。如果写曹操,刘备也适用,虽然联律无瑕疵,终归不能算是合格的联。

       3、积土成山,处处留心皆学问。凡学联的人,要养成好习惯,读书也好,交流也好,优游也好,要有“莫放春秋佳日过,最喜风雨故人来”的精神,这里无妨别解,就如苏东坡云:“目遇之而成色,耳得之以为声。”不要放过我们所见所闻,化作我们的所思所想。虚心学习别人的见解,那怕一句话一个词对自己有启发,都要收纳入库。虽然我们记不住那么多,但日积月累,必然丰厚得多。就如旅游,走同样的路看同样的景,有的人看过拍过还是一片迷茫,而同行的人却能写出一篇游记,用心不用心之故也。联家读到好联,会分析、会比较、会挑刺,这就是学习。

      张颖的《题雨》联,我认为是她注重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结果。

 

轻灵似汝,滴答耳语入窗楞,润醒天街草;

暴虐如斯,叱咤龙吟掀海镜,惊闻铁马声。

 

联作抓住小雨与大雨两条线来演绎主题,且作鲜明对比,很是讨巧。如果只写空话,小雨如何小,大雨如何大,是难以达到出彩的效果的。好在作者平时注意观察雨的形态,这种观察可能是亲临其境,也可能是影视书本中所见。同时,不仅写了真实的雨,还写出了空灵的雨。只写实未免呆板,只写虚未免空洞,虚实结合,恰到好处,美感自然生动。轻灵、滴答、润醒,让我们如见其形,如闻其声,领略了“好雨知时节”的诗情画意。而暴虐、叱咤、惊闻,则让我们亲临了暴风骤雨的壮阔场景,而为之震撼。两结句化用古诗,达到更上一层的效果。这就是读书与观察、思考相互结合的必然。上结化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紧扣小雨。下结化用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紧扣大雨。全联则雨的形象意境古朴幽远而又壮观激烈。


4、注入感情,让知识与心灵共舞。读书是要投入感情的,写联也要投入感情。能给你印象深刻的,打动你心灵的,一定是好的作品。读诗也好,读联也好,每逢佳句,不由得击节赞叹,这就是共鸣吧。所以我们在读书时,要关注那些能引起共鸣的篇章句子,不妨多读多想,百读而不厌。写联给人家看,也要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不是冷冰冰的句子,与国家、与社会、与百姓毫不相干。或者虽然歌颂、抨击,而流于口号式,不痛不痒,则联作很难成功。好的作品一定是感情充沛的、思想纯正的、观点鲜明的。如果我们在学习中和实践中,能关注作品中的感情,能抒发自己的感情,则作品自然会生动一些。我们来看张颖《题中国南海》一联,或可有所感悟。

 

祠堂祭祖,神庙进香,晨光里,碧水滔滔,飞鸟翩翩频致意;

海上捕鱼,岸边晒网,暮色中,罡风浩浩,渔舟点点正归航。

 

写南海,一般来说,笔墨多着眼于景。而且写海容易写成通用联,难以区别南海和其它海的不同。作者可能也意识到这点,上联起句就用了“祠堂祭祖,神庙进香”,点明中国人祖祖辈辈在南海耕耘,南海是我们的祖宗海,起句既切,又饱含深情。写景而景中蕴情,读来就生动得多。据作者自己说,她读过诗人乐冰2012年黄岩岛事件之后含泪写下了一首诗歌《南海,我的祖宗海》,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心。作者在这首诗歌的感染下,对南海作了详细的了解,知道了许多祖辈在南海的生活故事和渔民的奋斗传奇,再看这片海,浪涌沙滩,碧波荡漾,澎湃的心潮自然涌起。因此这副题中国南海的联,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感情充沛。前四分句的铺陈,让我们看到了南海的神奇和美丽,悠久和深邃,上结“飞鸟翩翩频致意”,通过飞鸟表达人们对南海的热爱。下结“渔舟点点正归航”,载回的是丰收的喜悦。无限深情融化在字里行间,读来感情充沛,诗意绵绵,让读联的人也感受到中国南海的美丽和可爱。

 

厚积薄发是一个大课题,感悟和演绎都不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巧办法和笨办法都是办法,努力的结果,都会殊途同归。只是我们能够学得快一点,掌握得好一点,水平再提高一点,借鉴别人的经验也是必须的。


2020年6月26日于上海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张颖撰联艺术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