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杏花村的对联源自何处?

杏花村的对联源自何处?

2020-06-16 22:52:29阿扬说联阿扬说联 0条评论

朋友发给我几张杏花村的照片,其中有一副金字对联非常醒目,值得品味。

  提起杏花村,自然会想到杜牧的《清明》。全国杏花村之名数不胜数,而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则是在安徽池州秀山门外。“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典型的江南气候特点。林古度(明末清初福建福清人,寓居江宁,字茂之,号那子)诗云:

  郡楼高出秀山门,

  古迹今时不可论。

  杜牧当年有名句,

  独唱城外杏花村。

  在池州杏花村中有一景,门额为“一村一世界”,两边联曰:

  马嘶芳草地;

  人醉杏花天。

  天地之间,芳草萋萋,杏花灼灼,赏心的绿,耀眼的红,春色旖旎,不免惹得“马嘶”“人醉”。这副对联应是出自一副七言诗联:

  金勒马嘶芳草地;

  玉楼人醉杏花天。

  金勒,是金饰的带嚼口的马络头。南朝陈祖孙登《紫骝马》诗:“飞尘暗金勒,落泪洒银鞍。”

  这两句前人多有引用,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诸圣邻《唐朝开国演义》等,书中均有此联。

  《解人颐·萦思集》里“东坡、琴操问答”有如此对话:

  东坡游西湖,与妓琴操相携。坡云:“何谓湖中景?”操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何谓景中人?”操云:“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何谓人中景?”操云:“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坡云:“究竟如何?”对云:“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因悟,即日削发为尼。

  《水浒传》第一百零一回“谋坟地阴险产逆,蹈春阳妖艳生奸”有如下文字:

  一日,王庆五更入衙画卯,干办完了执事,闲步出城南,到玉津圃游玩。此时是徽宗政和六年,仲春天气,游人如蚁,军马如云,正是:

  上苑花开堤柳眠,

  游人队里杂婵娟。

  金勒马嘶芳草地,

  玉楼人醉杏花天。

  《李师师外传》载:帝尝御画院,出诗句试诸画工,中式者岁间得一二。是年九月,以“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名画一幅赐陇西氏。

  这几本书中虽皆说及宋人,但不能以此证明诗联出自宋代。元代石君宝创作的戏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中出现的这两句,非常明确地告诉人们,元代人已经熟悉这副诗联。戏文挺有趣,摘录相关一段如下。

  【天下乐】兀的不三月清明艳丽天,(带云)妹子,(唱)咱和你翩也波翩。绕着这古墓前,你看那香车宝马迭万千。行行里玩一会景致,行行里听一会管弦,(带云)妹子,你觑波,(唱)早离了酒席儿偌近远。

  (末做骑马同张千上,云)自家郑元和,离了父亲,来到都下,举场未开。时遇春天明媚,引着张千,且去那曲江池上赏玩一遭。可早来到也,你看好景致。(诗云)家家无火桃喷火,处处无烟柳吐烟。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张千,你见这两个妇人么?那一个分外生的娇娇媚媚,可可喜喜,添之太长,减之太短,不施脂粉天然态,纵有丹青画不成,是好女子也呵!(做坠鞭科,张千拾云)相公,坠了鞭子也。(末云)真个是风风流流,可可喜喜。(又坠鞭,张千拾云)相公,又坠了鞭子也。(末云)我知道。好女子,好女子。(又坠鞭,张千拾云)相公,又坠了鞭子也。(末云)我知道。(正旦云)我看那生裹帽穿衫,撒丝系带,好个俊人物也!(唱)

  【那吒令】谁家个少年,一时间撞见;一时间撞见,两下里顾恋;两下里顾恋,三番家坠鞭。(带云)妹子也,他还是个子弟,是个雏儿。(唱)他管初逢着路柳丝,他管乍见着墙花片,多应被花柳牵缠。

  这两句作为对联悬挂,至少在清代就已出现。记录了清代中叶以前俗曲总集的《霓裳续谱》有【南词弹黄调】: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予心乐,散步闲游赏名园,贪欢失迷了芳草路,遥望见杏花村内酒旗儿翻,左边写金勒马嘶芳草地,右边写玉楼人醉杏花天,急急走,忙向前,沽饮三杯一气乾,只见粉壁墙,画着一洞仙,原来是张果老留下太平钱,白头翁对着红娘子,巧姻缘内会神仙,逍遥过,庆寿筵,身在蓬莱万万年,倒骑驴儿哈哈的笑,他就是将谓偷闲学少年。

  后来引用这两句的诗文中往往和描写男女情爱有关联,这和联中的“玉楼”一词多义分不开。

  玉楼,一指华丽的楼。唐宗楚客《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旗列禁营。”其二,是传说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十洲记·昆仑》:“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其三,指妓楼。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诗:“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宋柳永《归朝欢》词:“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郁达夫《日暮舟中口占再迭前韵》:“玉楼歌舞人初醉,曲岸牛羊路欲迷。”自注:“北岸多妓楼,南岸多牧场。”

  《金瓶梅》第八回写道:

  妇人又向他头上拔下一根簪儿,拿在手里观看,却是一点油金簪儿,上面钑着两溜字儿:“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却是孟玉楼带来的。

  其书第八十二回再次提到这枚镌刻对联的发簪,成为书中不可或缺的道具。一根发簪将西门庆、潘金莲、孟玉楼、陈经济等人的爱恨情仇交织一起:吃醋猜忌,打情骂俏,威胁勾引,尔虞我诈,不一而足。而这簪子上的对联嵌着孟玉楼的名儿,在故事中有穿针引线的作用。

  那么这一副联源自何处呢?明代吴伯宗《大驾春巡诗应制》告诉了我们答案:

  君王马上索诗篇,

  杜甫诗中借一联。

  金勒马嘶芳草地,

  玉楼人醉杏花天。

  虽然目前从杜甫诗集中没见到这两句,但作为状元郎是不会在“应制诗”中编造的,只是我们无缘看到老杜含有此联的整篇诗歌而已。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杏花村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