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楹联人生】父亲与楹联

【楹联人生】父亲与楹联

2020-06-04 23:12:33谭秀慧天下茶乡 0条评论

时过不候,寒冬已随旧岁去;

机遇可再,暖春正伴新年来。

这是今年春节贴在我家大门上父亲撰写的春联。乍一看这副对联毫无新意,更没什么特别之处,不过老生常谈而已。父亲看到我一脸茫然,解释说:过了大年三十,丙申猴年就象翻书一样过去了,一切不好的霉运、晦气也伴随旧岁逝去,即谓“时过不候(猴)”。今年是丁酉鸡年,“机(鸡)遇可再”,新的一年从即时开始,虽然曾经失去过很多机遇,但祈愿还有更好的机遇再次出现。经父亲这么一解释,感觉这副春联确实还有那么些意思。

去年(猴年)的春联,父亲是这么写的:

岁在丙申,喜含猴年马月吉兆;

民处盛世,更有莺歌燕舞胜景。

父亲一直认为自己走背字运,嘿!终于赶上个“猴年马月”的年份,希冀能交上好运,也莺歌燕舞一回。

父亲时常喟叹自已是个顶顶没有出息的人,说是 “命途多舛,时运不济”,心里挺不服气,觉得自己至少也应算是半个文化人——我家祖上十多代都是读书人,而父亲却只读了初中便做了地地道道“修理地球”的人。至于写字和拟对联,那都是受到了爷爷的影响。

爷爷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兼具魏碑和唐楷的古拙和法度,恢宏、大气,用父亲的话那叫升华为“谭体”了。父亲对爷爷的字更是钦慕得不得了,每每说如单以写字而论定不输当今书坛所谓大师,只不过爷爷一个普通百姓,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头衔和名气而已。

父亲评价其自己的字,却常常自谦说比爷爷的字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但我觉得父亲的字虽不如爷爷的恣肆豪迈,但也不泛灵秀之气,颇具另一种美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年关将近,整个屋场七八十户的乡亲们都要请爷爷帮忙写对联。写对子时得有人牵引纸张才行,这个牵对的任务大多都落到了父亲手上,爷爷写父亲牵,年复一年;平时屋场里人家有个什么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也时兴贴个应景的对联,如此耳濡目染之下,父亲自自然然产生了兴趣和“创作”的冲动。

父亲第一次“创作”对联,是在爷爷遇到一个比较为难的场合。那是屋场里一位辈份最高的老者,拿了红纸请爷爷帮他拟写一副门联。时值他家的老伴做寿、儿子完婚、新居进伙三件喜事并在一起,并且特别要求在对联中一定要同时交待清楚。以使前来喝喜酒的亲朋们明白有这么个三合一的大喜事,喝喜酒时可不能含含糊糊只封一个礼。爷爷面对老者这档子要求,好一会也没琢磨出个满意的对联,直埋怨这老者出了个难题。一旁的父亲小声向爷爷说,对联不妨就照直陈述。爷爷略带愠色地问:“怎么个照直陈述法?”父亲便说:

寿婚新迁,三喜共设一宴;

戚朋邻里,四座多饮几杯。

爷爷虽然觉得父亲这副对联过于直白而无风韵才情可言,但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也算是勉强救了个场,只好将就写上了。

有了第一次尝试,第二次作联就成熟了许多。这一次是爷爷外出未归,屋场里有户人家新居进伙,却直捱到将要摆酒席了还未贴对联,那人家着急得只好请父亲来写。一来这户人家为人极好,父亲对他们非常敬重;二来父亲觉得难得有这么个机会一试身手,于是乎胸中文思自然喷涌而出,只略一思忖,便举笔写下:

几度绸缪、几番辛劳、挣得三间容膝居;

一腔赤诚、一席薄宴、难酬四座鼎力情。

写时一挥而就,而写完心中却对自己的水平犹疑起来,不知爷爷要如何评价。没想到爷爷办完事回村看到父亲写的这副对联称赞有加,说联、字俱佳,父亲心里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

1998年对我家来说是悲喜交加的一年。我家十数代人丁不旺,爷爷虽说有四兄弟,但三位伯祖父都早早亡故且无后人,只剩爷爷育有父亲和叔父。那年弟弟的出生为这个封建传统思想浓郁的家庭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添了一个宝贝金孙,爷爷别提有多高兴了。但这份喜悦却仅持续了两个月,爷爷就突然发病只半日便离开了人世。想来爷爷是长久以来因窘急无助终致忧郁而终,父亲沉痛挥毫写下:

锦胸滔滔、能文能武堪称好身手;

铁骨铮铮、敢笑敢骂无愧大丈夫。

父亲亲手把这副挽联挂在挽帐上,算是对爷爷一生的最高评价。在大门上则是一副长联:

痛吾父匆匆西去,临终嘱咐已不能,教儿等怎生是好;

幸我辈济济东来,异日秉承定无悔,愿父灵在天得慰。

爷爷突然过世,未能有半句交代,给了父亲一个措手不及。而这年婶婶也怀有身孕,且父亲、叔叔都正当壮年,所以父亲在联句里说“幸我辈济济东来”,从联句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父亲要继承爷爷遗志的豪情,即便万难也将无怨无悔、砥砺前行。

爷爷的突然离世,办厂失败的巨额债务便有待分配。那时父亲尚年轻,为不使债权人债权落空,父亲独自主动到银信部门且其他债权人处更换爷爷所有借据。奈何世态炎凉,父亲背负巨债之下,再也无处筹措资金,东山再起无望,一日比一日艰难,因而常常把这些对未来的期盼写进对联。

屋场谭氏祠堂重修庆典,父亲作联:

祖宗源来上古,苍苍茫茫历经风雨;

儿孙栖身盛世,浩浩荡荡沐浴阳光。

我们村村民委员会新址落成典礼,父亲书联云:

亲民爱民谋利要为村民;

良心善心办事须凭公心,

横额:民心可贵。

舅舅那年成亲,父亲为之作联:

湘东湘西千里缔良缘,祈婚姻幸福美满;

舍南舍北群山皆嘉木,蕴泉溪源远流长。

这副对联舅舅颇为称道,我们地处湘东,舅母家在湘西,可称千里良缘;舅舅家在大山里,四面群山环抱,林木茂密,溪流淙淙,乃湘江最大支流洣水的发源地之一,也暗喻舅舅今后子孙发祥,如江流不绝,似瓜瓞延绵。

对联是我国汉语独有的文学形式,虽说父来没有什么文字功底,创作这些个对联虽然朴实无华且略显生涩,但对比起如今人们为图省事购买的印刷联而言,才更有生活韵味和情趣。如若百门千门同联,了无新意,且多为大赚钱大发财之类题材,俗不可耐,岂不有愧于对联这种传统文化艺术乎?

其实楹联这种艺术形式,创作者或有感而发,或歌颂时代,或抒怀言志,或描绘风景,讴歌真善美,针砭假丑恶,皆无不可。若是依了“工业制造”批量生产,反倒丧失了其思想内涵和魂灵;对这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传承,也确实将是式微了。

那年我考上大学,按我们乡下的规矩得办酒席写门联,更何况我算是我们村自建国以来第一个真正考上“重本”的女孩子,这写门联之事更不能含糊。父亲便写道:

家门洁清,喜今日凤鸣梧枝;

祖德芬芳,愿他年鱼跃龙庭。

父亲认为,我能够考上大学除自身努力外、与家庭熏陶、与祖宗阴德都有很大的关联,做人要洁身自好,行善积德,子孙才能平安发达。其实父亲这副对联,与我家毗邻的谭氏祠堂的门联是一脉相承:

门当邓阜朝阳时听凤鸣;

地有源泉春水常看鱼跃。

我作为姐姐今日已“凤鸣”在梧桐高枝了,弟弟不日也将考取大学,鱼跃在后。鱼跃到哪里呢?所以父亲说:“鱼跃龙庭”,就是指望弟弟也能鱼跃成龙。果不其然,四年之后弟弟考上更好的大学,虽然不是清华北大不能说满足了父亲的心愿,但父亲还是高兴地写下:

家门吉庆,自古寒庐多俊秀;

祖德芬芳,从来茅舍藏雄奇。

这一秀一奇,把我和弟弟的名字巧妙镶在联尾。喜悦、自豪之情都从联句中喷溢而出。

每年都有春节,每年父亲都要亲自写上新的春联。也年年盼着家境有新转机。“寒庐”本作谦辞,而到了我家却是白描:八十年代落成的旧房在村子里已是“鸡立鹤群”,承重结构也逐渐变形,早已被认定为不宜居住的危房。政府依照精准扶贫政策向我家提出易地搬迁的救助办法,父亲却说着“穷要穷得有格”、“君子固穷”,婉拒了好心。而家中仍有不少债务,如不是国家的助学贷款,我和弟弟也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我知道父亲心中也饱受自责和歉疚的熬煎。愈是自责,愈是奔忙,但手中的毛笔却始终没有放下:

面山面水面临绝境;

杀东杀西杀出重围。

早年的经历让父亲更加急功近利,家人的建议也并没有收到多少成效。父亲已然是“知天命”之年,两鬓也已斑白,若能趁这机会认真反思,冷静抉择,仍能成就事业。正如父亲不久前在我们家微信群里说的:“忠厚之家断无久困之理”,我们一定都会好起来的。

世泽常推耕读好;

家声最重德才高。

横额:忠厚传家。

这是爷爷在世时写的对联,挂在厅堂一直沿用至今,依孔子“三年无改其志可谓孝”的说法,父亲也可算是大孝之人。

父亲撰写的这些对联,虽然严格来说或许有欠工整,难登大雅之堂,只能说“乡里狮子乡里舞”,但对联这种传统文化的奇葩需要这种民间的土壤。去年暑假弟弟返校时父亲特地送了一套笔砚与书写布,我估摸这是父亲希望弟弟能接过这支笔,把楹联写下去吧。

   2017(丁酉)年春节于茶乡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人生父亲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