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收美景 笔绽奇葩
——题南京玄武湖获奖作品创作思路
魏艳鸣
何须寻六代繁华,千秋胜迹,况更有烟笼古寺,月照高城,趁一湖风起,且来消夏;
最堪怜翠堤红树,粉靥青裙,犹记得文苑昭明,武帷公瑾,问十里荷开,可待知音?
【本联曾获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楹联报》联合举办的2017《对联中国》年度最佳作品奖】
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清初文学家余澹心在提及金陵时曾情不自禁发出了上述感叹。吴敬梓《儒林外史》借书中人物之口也曾赞道:真乃菜佣酒保,皆有六朝烟水气!的确,南京(金陵)不但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尤其厚重。写南京,自然离不开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印迹。算来,自己也为不少景点写过楹联或诗词,比如阅江楼、瞻园、莫愁湖、秦淮河、栖霞山、清凉山等,比如城墙砖、六朝松、秦淮八艳等。欲再写一南京之玄武湖,既觉得有优势,又觉得不好写。优势是自己对南京的一城人文以及玄武湖还算是比较了解比较熟悉的,甚至还曾写过一篇《一带玄武湖,半部六朝史》的文章,内容是以玄武湖的古代楹联为线索来对玄武湖作了一番“游览”的。但,不好写之处也恰在于此。李白、韦庄、吴汝伦、周维藩、单之珩、薛时雨、李烈钧……前人之诗之联备矣!自己如果再写,该如何选取视角、如何立意呢?如何才能表现出玄武湖不同于其它景点的个性来,表达出不同于其它景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来呢?在准备阶段,再做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是,知道得越多越好,了解得越广越好。了解她的地理环境:毗邻苍苍南朝古刹鸡鸣寺,周围环峙是巍巍明城墙,远处青山隐隐是钟山。了解她的景色特点:春天满目烟柳,夏日一湖荷花;五洲相连,烟水渺渺,于湖上泛舟,清风徐来时最是惬意不过。了解她的前世今生:从数千年前的桑泊,到南朝的皇家园林,隋朝的“耕、垦、荡、平”,到唐代颜真卿的“放生池”,再到宋朝王安石的“废湖还田”,再到疏浚后明代黄册库,直到今天面貌一新的市民公园;据说,三国周郎曾在次训练水军;据说,南朝昭明太子萧统曾在此读书并组织编选了著名的《昭明文选》……多少回兴废沧桑,多少次凤凰浴火……看得越多,越熟悉,也更加产生了感情,总觉得一种想要表达的欲望已经在萌动了。
进入到谋篇布局阶段,就是要考虑如何选材,如何剪裁,如何运用语言,如何艺术地表达出主题了。对联虽是短短两行,但却能博纳山川、涵容万物。除基本格律外,形对意联是必需要注意的。上下两联看似平行,实是大有关联,经纬交织,相互配合,从而产生出1+1>2的效果,最终服务于一个主题。上联用了“寻”字,视角随着走和寻的游览视角,将看到的周围景象铺陈笔下,切时切地;下联由眼前景触发情感,展开想象和回忆。这里选取的是昭明太子和周公瑾两个历史上与玄武湖密切联系又知名度很高、分别又是一文一武的代表性人物,这样,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并激发想象和感慨。最后,自然又将镜头拉回现实,回到眼前:千古风流人物如今安在?只剩下眼前这一湖烟水、十里荷花,他们绚烂盛开的同时,是否寂寞,是否还在等待知音来赏呢?全联立意也皆在此处显现。这是用提出问题的方式作结,不用回答,亦没有明确答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本联试图将一湖美妙景观、千古历史厚重以及现实的感受融于一体,其中作者的活动也已暗含在其中了。相信,每一个读者也会读景生情,而每一个人又自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加上联中几处自对、领字、句式变幻等技巧,以及比喻、拟人、用典等修辞的综合运用,我想这副联所呈现出的玄武湖,她应该是一个美而雅的、古典又清新的,沧桑又厚重的,有点梦幻朦胧又带点神秘色彩的。尤其不应该是遗世独立、不食人间烟火的,而是充满感情的玄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