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汪艳玲:探寻楹联之美

汪艳玲:探寻楹联之美

2019-08-30 22:44:27汪艳玲荆楚联坛 0条评论

  楹联是一种集汉字语言学、音韵学、修辞学等综合性极强的文学载体,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文学艺术门类,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都是通过精妙无比的语言和节奏明快的韵律,通过对不同意象或事物的精准描述,从而实现对种种情感的表述。经过千年不断地演变,楹联的美在当今文学艺术门类中可谓是一枝独秀,其独特的美早已为人们喜闻乐见且历久弥新。楹联之美可以说多种多样,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形式美、语境美和逻辑美。       

    一、形式美。

    形式美是楹联独一无二的特征。中国古代文学中,对仗佳句可以说比比皆是,无论是春秋诸子的四书五经,还是两汉时期的赋体文章,也无论是魏晋年代的骈体文学抑或唐代以后的近体格律诗等,已将对仗语句演绎得日渐成熟,使对偶这一手法成为贯穿古代文学不可替代的语言表达方式。独有的方块汉字,且一字一言一意,本身就为楹联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生长的先决条件。

     正是因为有了对偶这一显著特征,使得与之有关的骈文、诗词、楹联等文学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极强的生命力。

     对仗是楹联最基本的要求,出句和对句两行并列,无论数百言还是寥寥数字,通过内在的字句关联、平仄交替而形成充满魅力的形式美。中国人历来奉行中庸之道,讲究的是好事成双,正是这种语句对称、字数相等、排列成双的形式赋予了楹联在新时代更广阔的实用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风景名胜、亭台楼榭,还是婚嫁庆贺、传统节日,无不有楹联的存在,或纸写,或镌刻,既能成为一种文化装饰,又能充分表现出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一种精神追求,更能尽情描写出不同地域的人文地理和乡土风情。

      广水市新建的印台山文化生态园占地三千余亩,它的成功建设,楹联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悠美的自然环境和各处景点悬挂的一百余副楹联交相辉映,使得广大百姓在该园休闲娱乐时,能真正享受到楹联文化视觉所带来的快乐。

    如生态园西大门悬挂了刘书平先生所创作的楹联:

    涢水河中,亦景亦情,风轻云淡一方镜;

    印台山上,如诗如画,草绿花红四季春。

    大门气势恢宏,楹联隽永瑰丽,大门因楹联意境精美而生辉,楹联也因大门恢宏正大而高雅,形式与内容浑然一体,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二、语境美。

     语境美是楹联生命力的象征。任何文学都离不开语言环境,而楹联的语境虽与其它文学载体有相近之处,却有更多的不同,散文从某方面讲是唐宋八大家的延续,讲究的是形散神不散,语境自由自在,可以不受任何形式限制;诗词讲究的是合律合韵,有标准的创作规范,语境方面和楹联虽然极为相似,所追求的都是高度提练的语言文字和深度契合的环境意象,但诗词苦于受字数、句数、格律和韵脚限制,如欲表达出高升意境和情调,远非一般初学者可为,且常常因语境顾此失彼、牵强附会而不忍直视。

     楹联语境虽然在平仄方面与格律诗词有相似之处,却保持相对独有的特性,句子长短、文字多少、意象分布、意境直白或含蓄等方面都相对自由,相对通俗易懂,初学者只要具备一定文字功力,只要掌握了平仄分布的一般规律,就能尝试创作。

     优美的语境是衡量楹联水平的重要标准。在有限的出句对句里,优美的语境一定是深度契合了时人时事时物等直观环境或想象因素,既能充分或含蓄地表达出时情时感等意境,又能达到让读者深品深思之目的,离时恋恋不舍,思之又回味无穷。

    如印台山文化生态园南大门皮治洪先生创作的一副楹联:

    正宜邀友同游,林丘云壑藏幽雅;

    大可携孩追梦,披古参今访宋连。

    此联语境优美,令人心旷神怡。上联点明了游者入园前心情,是愉快的,是放松的,是内心知道有无边景致可寻的;下联更深层次的提醒游者要明白游乐的另一份价值,不但自己,更重要的是要让后辈们在游玩中深切体会先贤品质与精神。

    又如印台山文化生态园北大门陈佐松先生的一副对联:

    胜境蕴风流,曾供处士传薪、尚书吟杏;

    新园开气象,更引潜龙抖撒、腾凤扶摇。

    此联大格局,大气象,上联寥寥数语,点明了园中独有文化符号已成为广水市的标准文化品牌,而“处士传薪、尚书吟杏”等优美语境,品之则风流无限,令人遐思;下联“潜龙抖擞、腾凤扶摇”与其说描写虚象传说,倒不如说是一种美好祈盼,抑或是一种心灵慰藉,谆谆之情怀,跃然眼前。    

     三、逻辑美。

     逻辑美是楹联上下联之间互为关联的重要体现。古往今来,任何一副佳联,无不讲究楹联的逻辑性,一副逻辑性强的楹联,无论是单联,也无论是上下联之间,一定是无缝衔接、浑然天成。句与句之间,上下联之间,或并义,或反义,或辅义,或无情,或虚实,或动静,或递进等,一定是合情合理,合乎人们的思维,反之,一副联如无缜密的逻辑性,而随意杜撰,往往是语无伦次,杂乱无章。

    从某种角度上讲,楹联之所以称之为联,就是因为上下联之间存在缜密的逻辑思维,所表达的意境才能给人启迪,给人深思,给人回味,给人有形和无形的心灵享受与洗礼。

    如印台山文化生态园标志性建筑丹凤阁正门,是柯丹先生所撰的一副楹联:

    立高标以畅高怀,胜景牵心临碧水;

    凌皓宇而抒皓志,雄风振翼搏青云。

    此联的逻辑美在于采取了合情合理的比兴手法,上联写人的动态与心态,直抒胸臆,而下联间接点题,重点描写丹凤阁中的凤,而以凤“凌皓宇”“博青云”等风姿,喻指了为人处世须应具备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敢于拼搏的精神。

     又如印台山丹凤阁北门易凡女士的一副楹联:

     百代文章,千秋伟业,尽收丹凤阁;

     三关气象,贰国风云,汇聚印台山。

    此联自对与工对有机结合,怀古咏今,纵横捭阖,语句的逻辑性一丝不苟,从丹凤阁与印台山小处着笔,却映带出了广水市悠久的地理和人文历史。

      而阙东明先生四贤祠的一副楹联同样采取了自对与工对结合、上下联意相互递进和互补的手法,此联逻辑上环环相扣,不可分割,上联从乡贤着笔,重点阐述桑梓乡土情结,下联则从国家着笔,升华到为国为民情怀,读之不觉肃然起敬。其联为:

     一祠惟两姓增辉,风月关情,湖山遗爱;

     千古有四贤垂范,勤廉国事,才德济民。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探寻楹联之美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