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依韵律可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类。顾名思义,严对,就是要严格讲究格律;宽对,对格律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在《联律通则》六个基本规则中,它们除了“平仄对立”不同之外,其它五个规则都应共同遵守,即: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形对意联。
在严对的创作上,笔者认为跟格律诗的创作有相通之处。首先必须讲究平仄关系。如果是五字联、七字联,其平仄关系跟五言、七言绝句或律诗的句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按常规,对联的上联的尾字必须是仄声,那么下联的尾字就必须是平声,这就像约定俗成的。其它少于五字或多余七字的对联,在单联中的平仄关系,应该讲究粘连、交错,切忌“尾三仄、三平”,注重音韵和谐,上下联的平仄必须对立(相反)。在宽对的创作上,可以不受平仄的约束。
但必须注意的是,在严对创作中,要做到韵律一致,不能新旧韵混合在一起(混韵)。这跟格律诗词的创作是一样的。
在创作中,只要创作者对词性、词语结构、语流节奏有足够的认识,那么对所谓的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都能把握得住。唯独对“形对意联”这点不好把握。很多对联,在单联上无懈可击,但把上下联结合起来看,问题就很多。主要是内容上“游离”,反映的主题不突出,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但真正好的对联,在内容上必须相关,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副联所反映的主题是“成功的不易”或“对成功的领悟”,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再者,很多对联在对仗的形式上单 一、不活泼,这主要表现在下联。比如,有的在创作思路上固守一个模式,要么一味创作正对,要么一味创作反对,不一而足。对联在内容上可以分为正对、反对、串对和自对四种。正对,上下联在意思上是相似的,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种对式比较普遍。反对,上下联在意思上一正说,一反说,如“谦受益;满招损。”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联在意思上是相承一致的关系,或者说递进关系,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自对,上下联单联中就有对偶的成分。要想避免内容上的单一,就要灵活利用这几种形式,把这几种形式贯穿到日常创作中去。
严对和宽对,到底哪种形式最好?到底以哪种形式创作为主?笔者认为,要视其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对联的主题思想、意境都很好,尽管是宽对,也不要勉为其难,硬要以严对的标准去“以文害意”。这就跟诗词创作一样,符合格律的不见得都是好联,不符合格律的不见得不是好联。有些嵌名联、巧联、趣联、摘句联、集句联等,就不受严对要素的限制。有些约定俗成的词语和人名、地名等,如:改革开放、三个代表、社会主义……本身在语流节奏上就不符合平仄关系,如果单联中遇有诸如此类的词语,那就非作宽对不可了。在对联创作中,笔者认为,除了特殊情况,我们还是要提倡创作严对。严对,在创作上受制约的因素尽管多一些,创作的难度大一些,但毕竟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