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阵不停的在威海乡村行走,有很多惊奇的发现。特别是有一日在乳山市乳山寨镇的寨中村,发现一户人家的门上贴着一副有意思的对联,进而回忆起威海也曾有过两张与对联有关的著名老照片,于是将三张跨越了上百年历史的对联照片放在一起,做一个简单的解读。
图1:威海卫人家老照片(1900年代)
图1的老照片,可能是曾在英租威海卫工作过后任溥仪老师的英国人庄士敦所拍,在他的作品《狮龙共舞》当中引用过这张照片,应该是威海卫城内某处临街住宅,大约是拍摄于表1900年代的初几年。从大门的规模与建筑材料来看,显然是一户家境不错的人家,门上所贴对联充满古典诗意,摘选了《滕王阁序》中的句子,“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1900年代的威海卫城,地理位置在威海卫英国租借地之内,但是并不属租界地范围,仍由文登县管理。威海卫城一派古城景象,卫城内建筑林立,飞檐红漆,如若流丹。卫城外三面环山,层恋耸立,确有对联所述之景。对联的内容与卫城的城市背景完美的结合,可谓一副佳联。
图2:石岛渔村人家老照片(1937年)
图2,是民国时期著名行德籍女摄影家赫达·莫里逊在1937拍摄于石岛渔村。门上对联内容是“虎行雪地梅花五,鹤立霜田竹叶三”。如果是对中国传统对联不熟悉的读者,可能觉得内容有些莫名其妙,其实这副对联妙在两个数字。对联中的梅花五,指梅花花瓣五片,暗寓梅开五福,即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之义。对联的中的竹叶三,是指竹子一柄三叶,暗寓竹报三多,即多福、多寿、多男子之意。也就是说,对联的内容只用几个字,就含蓄地道出了八种祝福,用词婉约、语境优雅,可见当时石岛民众的审美趣味。
有趣的是,图1、图2这两个对联均出现一定的错误。图1的对联本应该是“層巒聳翠 飛閣流丹”,却写成了“層人聳翠 飛阁流丹”,或许是对联的题写者文学素养不高,也或许他是为了书写方便而故意简化了。图2的对联则贴反了方向,考虑到住宅为当时渔民所右,贴对联的人未必有太高的文化素养,分不开左右,也是可以理解。有意思的是,这两副对联所出现的错误,反而让照片带有浓重的时代印迹。1900年代的威海卫城里,1937年的石岛渔村,对联的内容折射出当时当地的威海居民的审美情趣,对联的错误则表明当时当地的审美能力,也是相当合理而自然。
图3:乳山寨中村人家对联(2018年)
图3的对联,是我在乳山市寨中村一户人家门前所拍。连上横披,十八个由四字短语生造出来的字反能写出十九个祝福,确是有趣。因为内容极尽堆砌与直白,有人说这样的对联太俗,我反倒觉得,这也是当时当地当人的审美取向,是普通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反倒有相当的研究价值。图3与图1、图2照片里的对联放在一起,恰能联系起百多年的时光。
还要指出的是,图1、图2两张老照片的亮点不只是记录了当年威海的对联内容,还在于两张老照片里信息量极大,庄土敦与赫达不愧是民国时代的两位传奇人物,他们在拍照前显然做了精心选择,照片集中了对联、建筑、人物、发型、服饰、劳动工具等大量时代信息,比如,图3的照片里甚至还出现了威海民间今天仍有使用的篓子,这两张照片简直就是过往时代的一个缩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专注与记录到今天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