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于锋:也谈挽联不宜嵌名

于锋:也谈挽联不宜嵌名

2019-06-06 22:23:00于锋互联网 0条评论

近年来,挽联嵌名数量呈上升趋势,也有挽联嵌名之风形成的迹象。拜读潘洪斌老师《挽联嵌名之风何时兴起》文和王家安老师《挽联实不宜嵌名》文,颇有感触。笔者赞同潘洪斌老师和王家安老师挽联不宜嵌名的观点。也有的老师认为,作者为抒发情感,挽联嵌名未尝不可。那么,挽联是否应该嵌名呢?

 

先看一看什么是嵌名联。

 

嵌名联,顾名思义,就是嵌入人名的对联,也就是把人名、地名或其他事物名称嵌入联内的有关部位,使上下联相互对应,以提高对联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嵌法也因情况而多种多样。嵌字联大体分为整嵌和分嵌,分嵌中还可分为若干种。好的嵌名联切题精确,语言精练,感情充沛。

 

嵌名联在婚联及题赠联中运用较多,在挽联中运用较少。潘洪斌先生曾统计了《挽联荟萃》(欧阳发、郭静洲编著,黄山出版社1995年出版)中“名人悼挽”部分的1137副联,发现嵌名挽联有68副,约占6%。尽管这个比例数不小,但还算是少数。王家安先生统计了《中国对联集成》(全国卷)中民国及以前约1400余副挽联,其中嵌名联仅3副,仅占0.2%。

 

为什么民国及以前嵌名挽联较少呢?

 

中华民族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自古就讲求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这是孔子编纂删定《春秋》时的原则和态度。这一态度是儒家“礼”文化的体现。古代的人,有名有字有号,相互称呼是不能直呼其名的,一般称其字或号。民间也有“逝者为大”有说法。人去世了,就更不应该直呼其名了,这就是民国及以前嵌名挽联较少的主要原因。

 

2018年末和2019年初,两弹元勋程开甲先生、于敏先生和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先生逝世后,楹联界为纪念缅怀老先生,组织联友撰写挽联。期间,有的联友整嵌或分嵌老先生的大名,尽管组织者和有的联友提出“不宜嵌名”的要求,仍有部分联友在挽联中嵌入了逝者姓名。2019年春挽四川凉山30名灭火英雄联,也有嵌名现象。

 

现实生活中,同辈同事同学朋友之间,年龄相近时,直呼其名而不加姓,显得亲切。而对长者尊者师者贤者,以示尊重,也不会直呼其名,一般情况下称呼是:姓加职务、姓加先生(女士)。对不熟悉的人士,一般称呼是姓加先生(女士),在文学艺术界,通常称呼是姓加老师或姓名加老师。因此,我们写挽联时,对长者尊者师者贤者,不宜嵌名;而对年龄相近的同辈同事同学朋友,挽联虽然可以嵌名,但为尊逝者讳,还是不嵌名为好。

 

挽联不宜嵌名,已基本上达成共识。但有的联友认为,康有为挽刘光第联:“死得其所,光第真光第也;生沦异域,有为安有为哉。”;黄兴挽宋教仁联:“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就是袁世凯!”;郭沫若挽鲁迅联:“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都嵌入了逝者姓名,并且是采取的姓名整嵌方式,这又怎样解释呢?

 

大家应该知道,康有为是刘光第的老师,老师挽其弟子联直呼学生名,没有大碍。而黄兴与宋教仁同是国民党领袖,身份地位基本相当,又是同志,所以黄兴挽宋教仁联嵌同志名,也就能理解了。郭沫若挽鲁迅联,也属这种情况。鲁迅先生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郭沫若先生也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可以说二人学术成就不分伯仲,所以郭沫若挽鲁迅联嵌了名,也就可以理解了。

 

今天我们在微信群里写挽联,多数情况下与逝者并非同事密友,也非同辈同龄,多数的被挽者,是为国家和民族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模范、科学巨匠、文学大家等受人尊重的知名人士,挽联嵌名就没有充分的理由了。还有的联友,在题伟人比如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联时,也嵌了名,这也是不应该的。

 

挽联是否适宜嵌名,主要看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看与逝者的关系,如果与逝者不是很熟悉,不很了解其人其事,挽联就不宜嵌名;二是看与逝者的年龄和辈份,如果与逝者年龄和辈份相差较大,挽联也不宜嵌名。三是看逝者的社会地位、社会贡献。如果与逝者社会地位贡献相差较大,挽联也不宜嵌名。

 

某一副挽联,如果不讲其艺术性,只要是用真心写了,充分表达了缅怀之情,就是好作品。在以后的挽联撰写中,联友应该注意尽量不要嵌名。组织方在征集挽联时,也应该说明尽量不要嵌名,以共同维护楹联的严肃性和挽联的庄重性。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挽联嵌名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