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伯九十九座半庵观寺庙,虽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但无法湮没的,是那美好的记忆。
在邵伯,除了那些发生在庙里庙外的神奇故事,至今仍在津津乐道地口耳相传外,还有许多镌刻在抱柱上的楹联,仍然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且不谈“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佛号经声,唤回苦海迷路人”。“鸟语花香,尽是真如妙性;风清月白,全然自在天机。”“大肚包容,容世间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若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如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这一类司空见惯的联语。
其中,“土生土长”,独具邵伯特色的楹联,细细读来,却另有一番情趣。
史载,邵伯有三座关帝庙。一在铁牛湾,一在东河头,一在馆驿前。
铁牛湾的关帝庙建于康熙年间,位于大运河转弯处,庙前铸有镇水铁牛。乾隆二十六年和五十一年,庙内先后挂起两付楹联。一联云:“独持大义昭千古,更挽狂澜卫万民。”另一联云:“神敕止西风,激浪胥恬,保障堤工忻赐兆;宝刀分洚水,威灵再显,匡维黎庶庆安澜”。原来,康熙四十年,洪水在此决堤,里下河一片汪洋。于是,邵伯人以楹联的方式将“挽狂澜”。“分洚水”的重任寄托在这位关老爷的肩上。很有水乡特色。
来鹤寺大雄宝殿前成亲王的那一付楹联,“月明古寺客初到,雪满空庭鹤未归”。邵伯人读来特别感到亲切,她令你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个古老的传说,想起一对洁白的仙鹤自天外翩然归来的神奇景象,从而倍感家乡的美丽可爱。
邵伯庙巷内有一祠堂名“大悲阁”。内有两联。“六代莺花,词章欲并青宫望;三军凫藻,忠孝争援白下围。”“泪洒台城,南国江山余玉座;功高淮堰,东溟蛟鳄避云旗。”
大悲阁供奉的是梁代邵陵王萧纶。“泪洒台城”讲的是南北朝南京城里发生的故事,似乎与邵伯无关。但是萧纶做过扬州刺史,“功高淮堰”,在扬州邵伯治过水,深受水患之苦的邵伯人自然忘不了他。由此可见,庙里的神灵,原来也是人,不过是那些有所作为的人罢了。
康熙元年,邵伯东山书院右侧建“多宝院”。多宝院以救生为己任。时值兵荒马乱,丛林古刹,日渐萧条,南来北往的僧尼、羽客难得一饱。邵伯多宝院则为这些苦难中人大开方便之门。而使“饥者得食矣、渴者得饮矣、劳者得息矣。”一时门庭若市、昼夜不息。多宝院住持月修见了,欣然题联:“闭门石半夜,拥被月三更”。不以操劳半夜为苦,反以拥被三更为乐。大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闲适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