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漫谈

2009-11-09 11:15:02 0条评论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又迎来了今天的高考,我想学生、家长和老师对去年的语文考试一定还会记忆犹新,因为去年语文高考试卷出现对联题目,全国试卷和福建、广东、广西、浙江试券上都不约而同考到对联,题目都是给出上联,对出下联。字数多为五言对,如:“学问藏古今”、“满园春色好”,更有长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福建),“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全国)。也有十一言的,“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全国)。最长的是十五字联“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还有上联为两句“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广东)。这种现象是历届高考没有出现过的,有的考生因此吃了不大不小的亏。这种命题人在文学常识试题中采用对联形式不能不引起同学和家长们的注意和深思。其实考对联早已有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清华大华的一次国文考试中,陈寅恪教授就别出心裁地出了一个对联。上联是“孙行者”,看似简单,却难坏了众多考生,有的竟以“猪八戒,沙和尚”对之,唯有一位考生对出了“胡适之”,概胡孙皆为姓,行和适词性相同,者与之又都是虚词,因此而得满分。

    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为世人嘱目,对联更是其中的精碎所在。对联,雅称“楹联”,俗称“春联”、“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丰富,琅琅上口,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具有着实用性、趣味性和很高的欣赏价值。对联的种类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等。在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我们更是有贴对联以寄情托意的习惯。对联在结构上由上下两联组成,也有叫上句和下句,或出句和对句的。它的特点是:上下联应该字数一样,结构相同,对对仗讲求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对联还讲求宽对和严对,宽对对平仄、词性讲求不严,我进过好多对联聊天室和聊天群里面的对联以宽对为多,但也有一味讲求严对的,也常因此引发宽严之争,对联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形式。正对是指上下联的意思基本相同,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反对则上下联的意思相对或相反,如:“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联有着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如:“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从古至今多少名人雅士也都热衷于对联佳作,各种名胜古迹处的对联更是不胜枚举,山海关上有名对:“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在西湖佳境有“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之联,济南大明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联。就是在民族英雄岳飞坟前也留下了名人佳作,“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这些联把对忠良被害的崇敬、惋惜,对奸佞的切齿痛恨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有些联涉及到地理、天文、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如:“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这联要是没有丰富的地理天文知识是对不出的。还有些联是拆字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更有谐音联难度更大些,因何(荷)而得偶(藕),有幸(杏)不需媒(梅)”。要想对好对联,没有广博的知识做后盾是不行的。这也是对联的情趣所在,一个好联就是一个智慧的结晶。    

   综上所述,可见高考出对联并非偶然,这种题目既能考查学生对我国古文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贴近生活,很好地体现了母语教学的特点。因此为命题老师所青睐。今抛砖引玉,也就将高考联,我来试对一下,希望能更引起大家对对联的兴趣。“学问藏今古,声名震中西。”“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敬业勤勉为治富源泉”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南征北战万盏灯火映江红”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人参鹿茸乌草,却为塞北奇珍”。

    最后愿对联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乐趣,虽然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本国的国粹更应珍惜。愿中华这份文化精粹渊源远流长,重放异彩。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漫谈对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