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于北京。作为一位受到中外人士普遍注目的世纪伟人,其逝世自是举世为之震惊和哀悼,而寄托哀思的一种形式就是挽联。《追悼记事》选录哀思活动角度不一,但“会场挂满挽联”、祭堂内“团团偏列各界挽联”、“四壁及支柱上挽联满目”、“挽联不计其数”、“挽联鳞次”、“挽联之多,二十八间之大会场层层挂满”等等形容挽联盛况者多处可见。孙中山逝世后停灵祭吊期间,约有数十万人前往中央公园公祭,表达哀思怀念之情。据治丧处统计,仅于月底前,就收到花圈7000多个,挽联59000余副,横幅500余条。而加之全国各地均有追悼,挽联总数估计不下十万,其中名篇佳作无数,下面谨举数例:
国学大师章太炎:
洪以甲子灭,公以乙丑殂,六十年间成败异:
生袭中山称,死伴孝陵葬,一匡天下古今同。
上联中,洪,指的的是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甲子灭,1864年为旧历甲子,清军攻陷南京,太平天国灭亡,同年洪秀全去世。“灭”含有贬义,而“殂”则是褒义,《书·舜典》帝乃殂落。。下联中,中山称,指孙文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可以看作是“承袭”了中山王徐达的“王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紫金山南麓西侧,中山陵则在东侧,所以说“死伴孝陵葬”。《论语》有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朱元璋,徐达驱逐元蒙统治,光复汉室;你中山先生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可以说是古今相同,都完成了“一匡天下”的历史使命。此联通过通过洪秀全、朱无璋、徐达的对比,更加突显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
民国总理段祺瑞:
共和告成,溯厥本源,首功自来推人世;
革命而往,无间终始,大年不假问苍天。
此联虽赞中山对革命事业的坚毅、首创共和的丰功,并惋惜他的英年早逝。但联中藏有玄机:段祺瑞一贯自诩对民国有“再造共和”之功。创立共和,“首功”是孙中山的,我老段讨平张勋复辟之举,也有“再造”之绩。如此一来,段氏借祭悼中山,把自己也表扬了一把。
旷代逸才杨度:
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全世界能全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创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上联评价孙中山是大英雄,并说明他之所以成为英雄的原因。下联是中山所言“革命尚未成功”的演绎。杨度的评价,把孙中山与历史上许多“家天下”的英雄区别开来,将“天下为公”这一理念天衣无缝地嵌入联语之中,非大手笔不能为。
然而,上面三副佳作虽然均堪称妙笔,甚至绝唱,但却因为正在欧洲考察的徐树铮用电报发回的这副作品不得不让出了“头把交椅”的位置,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下:
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
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此联上句典出《论语·子路》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说明治国之道无他,只要掌握一个“民”字。所以中山先生创造的主义,称为“三‘民’主义”;所建立的党称为“国‘民’党”;所建立的政府称为“国‘民’政府”;所建立的军队称为“国‘民’革命军”。徐氏说:“一言足以兴邦,一言足以丧邦。”这所谓一言者就是一个“民”字。也即所谓“得民者昌,失民者亡”的意思。
下联典出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下联是称赞中山先生的伟大,就是一个“天下为公”的“公”字,中山先生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民国初年他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帝王封建统治,而后为了国家安定,毅然决然将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期待袁氏也能做到大公无私。可袁世凯却背叛民主,私心称帝;中山先生又毅然决然“讨袁”,因此使得天下人不敢再有称帝称王的。
作者信手拈来,区区数十字,便概括了中山一生的主要事功。据黄埔军人出身的报人周游所记:“中山先生之丧,全民哀悼,举国偃旗,挽词之多,莫可纪极,而当时竟共推徐氏此联为第一。余曾分别询诸李协和、胡展堂、汪精卫、张溥泉诸先生:何以国民党内文人学者盛极一时,而竞无一联能道出孙先生心事,以堪与徐氏抗衡者?所得答复,虽各不相同,但一致认定:徐之才气,横揽一世,远不可及。”不少人对此评论说:“徐氏之联,用典精辟,含义深刻,可谓之头筹!”
徐树铮(1880年—1925年),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皖系名将。字又铮,号铁珊,又号则林,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早年考中秀才,1901年从家乡赴山东投奔袁世凯,开启了军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东渡日本学习军事。他是段祺瑞的心腹谋士,在辛亥革命、洪宪帝制、张勋复辟时辅佐段祺瑞“三造共和”,又在与冯国璋的斗争中引张作霖奉军入关,以巩固皖系权力,并主持“武力统一”。他还成立安福俱乐部,操纵国会选举,活跃于民初政治舞台。后因南征失利及军阀间的不和,徐树铮转向西北筹边。他以武力为后盾,于1919年11月迫使外蒙古无条件撤销自治,回归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并以西北筹边使身份坐镇外蒙,加以经营。1920年夏返回北京,参与直皖战争,败北后逃亡日本。后来他试图扶植段祺瑞东山再起,联络孙中山、张作霖形成反直系三角同盟,曾攻入福建,组织建国军政制置府,但很快失败。1924年以后出国游历,1925年冬回国,欲联合孙传芳和张作霖反对冯玉祥。因徐树铮曾暗杀冯玉祥的舅父陆建章,故冯玉祥对他更加仇视,命张之江在1925年12月30日徐树铮乘火车离京经廊坊时将其劫持并枪杀。
徐树铮文武双全,才华横溢,著有阐述他政治思想的《建国铨真》及文学作品《视昔轩文稿》《兜香阁诗集》《碧梦庵词》等。对联散见于各史料掌故,未见有专门收集,下面谨就流传者简作赏析:
挽张勋
仗匹夫节,挽九庙灵,其志堪哀,其愚不可及也;
有六尺孤,无一抔土,斯人已死,斯事谁复为之。
张勋一生中最著名的就是作为“辫帅”的复辟行为,在当时逆历史潮流而动,失败为必然,自己也注定成为悲剧的负面人物,因此挽联绝难为之,因为直接的称颂或批评都是不妥当的,而徐的这副挽联先是肯定其“节”其“志”,复怜其“愚”,再用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太高,继而生哀生叹,可谓评价公允,手法精到。读者可与以下两联共赏,则高下立判:
民国张作霖挽张勋联
是忠义传最后一人,廿三史从此告终,无亏臣子;
于共和国别开生面,四百兆不能夺志,方算英雄。
民国倪云庵挽张勋联
复辟事无功,此时饮恨黄泉,一死英雄难瞑目;
起兵书有例,他日争光青史,千秋直道在人心。
题江西九江锁江亭
飞气吐长虹,天与大江成锁钥;
骞身摘星斗,人从绝顶看光芒。
气势豪迈,难以言表,可以与以下二联共赏: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天,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愧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题九江昭忠祠船厅
拍岸涌惊涛,辽海月明闻鹤语;
回栏凭砥柱,沧江云卧有龙吟。
上联首句化用苏东坡《赤壁怀古》,下句丁令威化鹤本为常见挽典,此处使用,除了切题之外,还有情景交融之妙。
下联浩然之气喷薄而出,且有自负之意,满腔英雄气,跃于笔端。
“龙”“鹤”之对,多有妙品,谨举两例:
云归大海龙千丈;
雪满长空鹤一群。
海为龙世界
云是鹤家乡
挽汤觉顿等海珠三烈士
当时变出非常,万丈白虹平地起;
今日魂归何处,九霄孤月照人寒。
汤觉顿曾以陆荣廷和梁启超的特使身份,只身赴粤,向龙济光陈说利害。4月12日,龙部、民军和广西三方的代表举行联席会议于广州海珠岛水上警署,讨论独立善后问题。与会的有将军府顾问谭学夔,广东省警察厅长王广龄,龙济光的部下颜启汉、贺文彪,民军总司令徐勤,中路民军司令吴仲铭,北路民军司令王伟,商团领袖岑伯著及两广护国军的代表汤觉顿等。会议由徐勤主持。当谈及军队改编问题时,发生严重争执,颜启汉及卫士突然拔枪射击,汤觉顿、谭学夔当场饮弹身亡,会场乱作一团。王广龄、吴仲铭、岑伯铸相继身亡;徐勤和王伟逃出会场,幸免于难。这就是震惊一时的海珠惨案(海珠事变)。此事即为上联首句本事,“白虹”疑切刺杀之事。下联写哀,结以景语,倍感孤寒。
附
梁启超挽觉顿联:
纳公规若毫发,贻公谤若丘山,不祥如余,愿世世勿相友;
尽其力为张良,洁其身为龚胜,非命而夺,疑苍苍者匪天。
题江西石钟山坡仙楼
小住即蓬莱,更鹤侣云俦,跌宕平原十日洒;
重来访泉壑,记鹭汀烟渚,苍茫大海五湖秋。
全联摇曳生辉,鹤鹭对仗亮眼,若非目睹,绝难相信出自武人手笔。加下结宕开,大意境全盘托出,更加令人赞叹。
题江西九江昭忠祠听涛眺雨轩
沧江艳月,紫阜垆烟,渔具亦宾俦,眼底风晖足潇洒;
红雨涨天,绿阴满径,琴樽忘主客,云中楼观是神仙。
两起自对工整自不待言,相对亦可玩味,全联立意虽未出前人窠臼,但仍可称上品。
文末,再录两副挽徐树铮的联:
王彭挽徐树铮
在公羊传讳贤非怒虽许复仇为宜,犹特书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国可家不可;有李北海干将莫邪难与争锋之气,惜未能名与功偕,事与时并,人云我亦云。
王揖唐挽徐树铮联
交谊国人知,犹及京华留一诀;
才名公论在,即言文艺亦千秋。
和清代民国的多数名家一样,徐树铮未有专门的联集出现,目前收集到的作品也不到十副,但是即使抛开其他不论,谨就挽孙中山一联而论,也足矣名垂联史,今末学在能力范围内,尽量收集,略作赏析,不足之处,还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