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什么鬼?一两句话是说不明白的。
所以,趁着百无禁忌的中元佳节,来鬼扯一下和对联有关的哪些人和事。
孟昶
(919-965)
964年除夕之日,成都。孟昶,作为十国中割据政权之一的后蜀领导人,他做了一件流传千古而又充满诡异的事——亲自写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桃符对联文字: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关于这件事的传奇,我们有必要追溯到当时四年前的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927-976)为帝,建立宋朝。这一年本是“显德七年”,赵匡胤将其改为“建隆元年”,还规定:从此后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他自己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即“圣节”。
一年后的965年,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后蜀,还委派了吕余庆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另外,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
于是我们再来对照一下孟同学的那副春联,就会看到这样的巧合——新的一年,我们迎接吕余庆将军的到来;我投降的那一天,正是个好节日:长春节。
苏轼
(1037-1101)
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轼,也写过桃符对子。据北宋张邦基说:苏东坡在黄州的时候,喜欢去住在东湖的王文甫家。有一次去的时候正赶上除夕,王家正在手忙脚乱地准备桃符对子,顽皮的苏轼同学手痒,就帮题了一副:
门大要容千骑入;
堂深不觉百男欢。
至于……王家具体是做什么的,我们就查不到了……至少,对联是传下来了。
据传,苏轼还给武汉的黄鹤楼题了一副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不用怀疑,这个可以确定绝不会是苏轼写的。因为在北宋时期,对联还没发展到这个样式。这只能说是后人模仿苏大胡子的口气整出来的。
米芾
(1051-1107)
米芾和苏轼一样,都是“宋四家”之一,书法写得好。据传,这大书法家还有一副对联碑刻传世,拓片现存河南某地。对联写的很棒:
瘦影在窗梅得月;
凉云满地竹笼烟。
上款署“崇宁元年”,也就是老米去世的前五年。但是上款和下款落得这么规矩的,就觉得太像真的了。
陆游
(1125-1210)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古今名联选评》一书中,收录了陆游的一副七言联《自题书巢》: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的确是放翁一贯以虚带实的笔法,但可惜的是,这两句是从老陆的七律《题老学庵壁》中摘出来的。
朱熹
(1130-1200)
朱熹是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学集大成者,后世尊为朱子。曾在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讲学,因此免不了要给书院题几副对联,来看看这两副:
道迷前圣院;
朋误远方来。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文天祥
(1236-1283)
文天祥,不仅是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还是爱国诗人,其《正气歌》《过零丁洋》至今传诵不衰。孟姜女庙有一副文先生题的对联: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正气凛然,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对孟姜女,更多的是对文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舍身忘死的大无畏精神。
赵孟頫
(1254-1322)
时间来到了元朝,元朝时期最著名的诗书画大咖,必推赵孟頫。据网上资料:元代初年,有一次临近春节,老赵路过扬州迎月楼,饭店主人跪求春联,老赵酒足饭饱,就给题了一副: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春联的内容与酒楼映衬,老板大喜过望,便把珍藏的紫金壶作为答谢。
这种段子,听听就好,不能不当真,不能全当真。
朱元璋
(1328-1398)
到明代了,要说对联的事,必须得大人物出场——duang~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传说他当上皇帝以后,特讲究排场(很可能是穷怕了),甚至在一年的除夕前下发文件: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大大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后来发现有一家没有贴春联,抗旨不遵啊,这还了得!把户主逮来问话才知道,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大大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上联写“杀猪”,下联写“劁猪”。这又是杀猪又是劁猪的,朱大大也不忌讳,心真大。
徐达
(1332-1385)
南京的莫愁湖景区有一座胜棋楼,据说是当年朱元璋和徐达下棋,老徐赢了,朱大大赏赐给他的。老徐深感皇恩浩荡,要写一副联回赠领导,想来想去,觉得给领导的办公室写一副吧。于是就有了这副《金陵皇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中有舜日尧天。
这马屁拍的,也真是高科技——千古英雄都没了,唐宫汉阙、吴宫花草、晋代衣冠等,各种都没了,就剩老朱你一个了!而我大明处处舜日尧天!这联告诉我们:不想当将军的联家不是好屁精,所以呢,到了现在,还有乌央乌央一大片的老干体如雨后春笋般“咔咔”蹿出。
解缙
(1369-1415)
说到不学无术的无耻之徒,各位是不是想要鄙视或者讽刺一下?
别急,这事儿明朝时就有人干了。解缙是明朝的大才子,曾主持编纂著名的《永乐大典》。他有才而不恃才,平生治学严谨,对那些务虚不务实的混子,他是极为痛恶的,于是他写了这么一个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这里,我想@一下群里那些整天没事而又喜欢惹事的群混子,还有一些不懂装懂的“老专家”,连基本的概念和常识都搞不懂,就在那瞎喷,还逮谁咬谁——你们也是够了!
徐渭
(1521-1593)
言归正传,还是来说说对联的事。
徐渭,这也是个大才子,和刚说的解缙,还有一个杨慎(《三国演义》开篇曲那首《临江仙》的原作者),并称“明代三才子”,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能诗擅书,写对联更不在话下: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魂归蜀道难。
这是老徐题芜湖灵泽夫人祠的一副联。据说,这副联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灵泽夫人(刘备夫人孙尚香)的庙即将竣工的时候,工程负责人梦到孙夫人来托梦说:“楹联且缓制,待徐文长来此,求其撰题。”后来,老徐果然到此地游玩,信笔题了此联。后来,孙夫人再次给那小包工头托梦表示感谢……不得不说,这联写得很棒,至于故事嘛,听听就可以了。
顾宪成
(1550-1612)
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有一副对联,很出名: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世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以顾老师为自己创办的东林书院题的,这副联蕴含着古代士子虽身处乡野而心系家国的政治抱负和博大胸襟,成为激励后人的名言警句,常常铭于座右,砥砺前行。不过话又说回来,“在一片诽谤声中与世长辞”的顾老师,不知道那一片声音,他可否“入耳”?可否“关心”?
李渔
(1611-1680)
李渔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南京有一座著名的宅子,叫芥子园,就是他的故居。他写过一本对联界的蒙学读本,叫《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当然,李笠翁并不是只会写“天对地,雨对风”这类对联,他有一副《庐山简寂观》,算代表作了: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间好话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先师。
为道友鸣不平,但没有贬低佛家来抬高道家,摆事实讲道理,尤其是最后搬出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手段很高明,不但为道家赚足了脸面,还很自然地自恋了一把:老子他姓李,老子也姓李!
孙髯翁
(1685-1774)
如果你要问,有清一代的对联大幕由谁开启?我想,孙髯翁应该算得上。他那纵横恣肆、旷古烁今的《昆明大观楼长联》,是不可复制、无可替代的: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莎、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气力。侭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此作被后人尊为“天下第一长联”,但并非说此联长度最长,而是说它的上下联把思想性和艺术性融汇得最成功。以至于后来有人想去修改,想去模仿,想去超越,都是徒劳的。
纪昀
(1724-1805)
貌似后来在民间一提到对联,很多凑热闹的人都会提到纪晓岚,这很可能是让许多民间故事给传的。只要是才华横溢、属对敏捷、风趣幽默的对联故事,都能安到纪晓岚的名下。因为,他曾夸下海口“天下无不可对之联”。当然,很多都是传说和演义,如果没有足够权威的史料为证,还是不要听啥都信。毕竟,《猜谜》那副对联(黑不是,白不是……诗也有,词也有……),就以讹传讹了好多年,多么尴尬。
不过话又说回来,纪大烟袋的确是对联高手。来看他这副《自题》联:
浮沉宦海为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看纪昀这联,参照发生在他身上的两件事就可以了:一是他曾因“瞻顾亲情,擅行通信”被贬新疆,二是他回来主持编撰伟大的《四库全书》——这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从这以后,对联进入一个爆炸时代,名家辈出,不胜枚举:
阮元(1764-1849)
梁章钜(1775-1849)
陶澍(1778-1839)
林则徐(1785-1850)
曾国藩(1811-1872)
胡林翼(1812-1861)
左宗棠(1812-1885)
彭玉麟(1816-1890)
薛时雨(1818-1885)
俞樾(1821-1907)
李寿蓉(1825-1895)
王闿运(1833-1916)
吴恭亨(1857-1937)
江峰青(1860-1931)
……
这些“雄鬼”们,我们这次就不谈了,神一样的存在。
对联是小道小技,需要大家都来关爱。虽然当代对联界也有不少“大神”,但能挑出作品与古人比划两下的,又有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