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署名韩全兴(河北楹联学会理事、小学教师)的一篇文章,主标题是《传统文化复兴任重道远》,副标题是——由一则中考对联试题说开去。
据该文介绍,今年河北省中考语文题是让学生给一个出句对句,出句是:品读国学精粹。
给老师阅卷提供的参考对句(答案)是:赏析传统文化。
稍微有点对联基础知识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出句就是一个“病联”,而提供的参考对句(答案),同样病的不轻。
看到韩全兴老师的这篇文章,我又想起了去年秋天的一件事:
2017年9月秋季开学,备受关注的“部编本”教材(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制、语文、历史教材)在全国所有地区的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全面启用。然而,初中一年级(即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一副悬挂于杭州西湖中山公园内“西湖天下景”之亭联,却是将本来无病的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编写成病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对此,甘肃省楹联学会副会长王家安,联系到该联作者黄文中女儿,已经80高龄的黄国梅女士,印证了教材中的对联,原创是“水水山山”之后,王家安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去信,几经周折,终于得到语文教材总编的回复:会和人教社联系,上报教材局,按照程序来修改。而对已经下发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现在全国都已经在使用了,我们不可能撤回来的,但会通知各地学校,让老师们在教课的时候注意一下,给学生修正过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总书记的强调下,国学进校园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各个阶段的语文教材中也扩充了传统文化的内容。然后,国学文化进校园是在走形式还是注重精髓?中考中的对联出句是病联,全国通用教材中的对联也是病联,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前几天,笔者曾问一位语文教师,你们是如何进行国学教育的?回答是:让学生诵读课本上的内容,说白了就是反复去读,直到记住。前不久,笔者和联友们讨论国学进校园,一位联友说,许多语文教师不懂国学,让不懂国学的教师教国学,结果可想而知。此话可谓一语中的。
是啊,诗词是国学,对联是国学,但是许多语文教师不懂诗词与对联,如何教学生知道怎么样的文字才是诗词与对联?除了死记硬背课本内容,还能够怎么?学生即便是能背下许多诗词与对联,但是不知道诗词与对联的规则,能写出合格的诗词与对联来吗?传承国学不是背前人的作品就算做到了吧?
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师,不懂起码的诗词对联的格律,应该不是危言耸听,所以,让国学进校园,首先要提升语文教师的国学素养,否则,很难让我们的下一代汲取到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
那么,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国学素养呢?笔者以为,学校领导必须对国学怀着尊重的态度,才能真正重视起来。如果领导们仅是抱着应付形势、走走形式的态度,国学进校园的效果就不可能乐观。
不光在教育领域,就是在整个社会,如今,重视国学可以说是喊得很响亮,但是有多少人怀着尊重的态度审视国学了?因此,话不需要多说,唯有尊重国学,才是真的重视国学,才能避免走形式。
不尊重国学的另一种表现就是不懂装懂,许多名家,他仅是某方面的内行,对诗词、对联可以说一窍不通,但也敢侃侃而谈,以其昏昏,使人更加昏昏,这些人其实就是践踏国学。
既然承认要传承国学,那么就请以尊重的态度审视国学、传承并发展国学!而一些名家,也请不要继续不懂装懂,误人子弟了。
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