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余汝毅:品读对联故事

余汝毅:品读对联故事

2018-06-10 23:59:38余汝毅鹤乡圣果 0条评论

虽然从上学开始一直都有诗词内容,但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而习读古诗词的人有时候并不是出于爱好,而是出于应试,曾感叹:都颂这朦胧散文美,谁传那唐诗宋词华。其实社会的发展,每个时代都有侧重,元曲、唐诗、宋词,到现在朦胧诗和散文等,都各有特色。不过近年来,国家对古诗词等传统文化的重视较往年有所加强,中央电视台专门有一个栏目叫诗词大会,这也掀起了诵读古诗词的热潮,特别是一个外卖小哥的惊现,才发现原来真正喜欢古诗词也大有人在,我也很喜欢诗词,但是我更喜欢楹联的奇趣。


说起接触对联,还得从小候说起,那时候过年,家家都会贴春联,村里红白喜事,都会贴对联,不过我们那时候在乎的就是好吃的好玩的,根本就没注意过对联写些什么内容。小时候没多少课外书,除了天天上学放学干农活,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上山钻林子,下河摸鱼虾,那时候家里一日三餐也常见不到荤星,哪有多余的钱去买课外书,学校里面也不像现在有图书室,所以小时候的知识面大多停留在课本上,记得最早看过的一本小说就是《西游记》了,那时候父亲喜欢看书,但是大多从他朋友那里借来互相传阅,那会儿大人观念不一样,是不准看所谓的小说的,像《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放到现在,谁家小孩儿有兴趣看,大人肯定高兴,但是我们那时候看的话没准就是一顿打,所以,当时只能偷看父亲借来的书,每当看到父亲出去干活了,我便抓紧时间偷看,还得要比父亲看得更快才能完整的看完,有一次躲在窗台边看书,边看书手不自觉的在床头上摸来摸去,一不小心手指抠进一个插座里面,触电了,退了好几步,用现在的话说当时都懵圈了。反应过来一看手指皮肤都烧糊一小块,如今想起来后怕不已,可见当时偷看小说这瘾有多大!这样陆续偷看了父亲借来的好多书,什么武侠的,古典名著,反正比较杂,直到有一天边看书边煮饭,可能太投入忘记火上煮着饭,糊了直冒青烟才知道,那会儿粮食很珍贵,平时大多吃包谷饭,只能偶尔吃一顿米饭,还让我给煮糊了,加上弟弟告状说偷看小说把饭煮糊了,自然免不了一顿打骂。那时候家庭教育跟现在不一样,小孩子挨骂挨打再平常不过,也没听说哪家孩子因为挨打挨骂去跳楼上吊出走的,可能多打着打着就习惯了吧,现在孩子因为父母突然的严厉接受不了做出匪夷所思的举动的不胜枚举,估计就是小时候只有呵护没有惩罚的结果吧。从辩证的角度来说完整的人生或者健康心理的形成,就必须要经历喜怒哀乐、成功失败、爱恨情仇、体罚呵护。所以时不时欠揍挨骂,如今想来其实也不是件坏事,至少在以后生活工作中遇到挫折打击也更能承受,正所谓:除去生死事,万般若等闲。可是现在又有多少孩子能明白这个道理呢?



言归正传,自从煮饭糊了被一顿打之后,偷看父亲的书也照常,只是做事更加小心不能出现大的错误,至少没再煮糊珍贵的米饭。其实偷看书估计父亲早已知道,只是没有说破罢了,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我一本书,说:武侠小说这些还是少看,看看有点文学底蕴之类的书吧,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本书叫做《李调元诗话》。可能从没有想到父亲会鼓励我看课外书,那种欣喜难以言喻,很快一两天便认真看完了,可能那时候年龄不大,记忆力也不错,书中奇趣诙谐的对联故事和对联到现在也依稀记得,这可能跟我后来我喜欢对联诗词有莫大的关系吧。


07年调动到了金沙江边小城绥江,初到另一个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除了单位同事,接触到的人也不是太多,人总得找点事情打发时间吧,那时候收藏奇石掀起了一股热潮,有时间我也会去金沙江边的河滩上捡石头,当然,一般是捡不到漂亮的石头了的,河滩上的石头基本上被掘地三尺翻了好几遍,但是依然抱着石逢有缘人的希望几回回寻觅心中的奇石。周末的一天天气突然好起来,原本觉得无喜无忧的淡然心态也一下子放了晴。我没有午睡的习惯,索性到江边河滩看看,眼前滚滚金沙江至此东流,心中一动有了一联“金沙江一江沙金”却一时想不出下联,在心理就老是有个解不开的结。也难怪古时候因为对不出对联而引发了多少悲情的故事,比如:说有位秀才进京赶考,某日投宿在一酒家,酒家老板是对联爱好者,且尊重读书人,他对秀才说“我有副上联,你如果对起了,食宿免。”秀才想,自己有考状元实力,怎会对不起一个乡野村夫出的对联?于是对老板说“你尽管出来,如果对不起我就不考状元了”。老板出的上联是: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解释下,古代冰字有偏旁一点的写法,我实在打不出一点偏旁的冰字。)秀才一看到这个上联立刻傻眼,冥思苦想一晚不得对,乃放弃进京,在此酒家天天思索。老板为人颇好,没收秀才任何费用,可惜半年后秀才竟郁郁而终。老板感秀才执着,大概也有自责因素吧,就出资将秀才葬了入土为安,并坚持前三年秀才祭日去给他上坟烧香。第三年,老板再次来到秀才坟前,秀才的坟头开了几株丁香花,老板顿悟而放声痛苦“秀才啊,你活着没有对起,死了都要对起,你可以了愿了”。对出的联便是: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萬)头。大家注意到没有,丁与百都是一字头,香的头是千,花与萬都是艹字头。且百千萬与一二三相对恰如其分。类似的还不少,相传,有一富孀旁居朋友家中,时有形单影孤之叹,遂出一妙联征婚,愿以万贯家财随嫁。其联云:“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一时无人应对。一天,忽然来了一游方和尚,身着敝衲,形容丑陋。那和尚提笔便写下下联应对:“倘修仙佛,休偕佳偶但依僧。”众人一看,对仗工整,妙语双关,于是齐声称妙。那富孀见后大窘。再看那和尚时,口念“阿弥陀佛”,飘然而去,最终此女子也没有嫁出去而误了终生。



我也曾出一联至今无下联,那是一次去绿荫采访的时候,看到一池荷花,一溪清水,邻里和谐,正好文联书法家们送联到绿荫,触景生情出了一联:“绿荫何美?荷美河美和美”。没想到此联一出令我冥思苦想至今无对。此联难在四个音同字不同的字,其中有一个还是疑问词。所幸的是我没有也不能郁郁而终,不过顺便也向高人求个下联,也算是了此一愿。言归正传,上文所提对联“金沙江一江沙金”叫做回文联,其实难度也不是太大,但是此联一出加之才学有限比不得古人,一时半会儿也对不出来,且说过了两天上班的时候同事正好从外面回来,顺口一问他去那里,他说去了梁村,灵光一闪便有了下联,原来梁村有个小村社名叫“凉水井”此地盛产最好吃的品芋。于是有了下联:“凉水井半井水凉”,当时我们单位的黄发宾老师在昭通也是有名的诗人才子,古诗词的功底也高于许多人,上联说与他,他也对了诸如:石板溪满溪板石、暧水瓶半瓶水暧等。对着对着便开起了玩笑,说我的名字一改也是个回文联,“余汝毅奶溢乳鱼”,我也不甘被戏弄,也用他的名字回敬,“黄发宾满鬓发黄”,顿时一屋传出同事们爽朗的笑声。但是说实话虽然对了出来,总觉得还不够响亮和众所周知,直到有一天看电视局《笑傲江湖》的时候,有一集出现了衡山悬空寺,更好的下联:“悬空寺一寺空悬”便应运而生,所以有时候冥思苦想而不得的对联可能刚好一个特定的场景和事件的出现会有更精巧的应对。这种回文联是你顺倒读意思和读音都一样,还有一种类型是倒读也通,只是读音和意思还是有差别。比如我曾写过一联:春初洁雪盖北岭(岭北盖雪洁初春),秋中明月映西楼(楼西映月明中秋)。所以有时候一个联乍一看很好对,其实内藏玄机。既然有回文联也附带说说回文诗,历史上有很多经典的回文诗,这也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字游戏,不过勉强说得上可以培养增强逆向和更宽泛的思维,看了些此类诗词,我也依葫芦画瓢写了一首:秋香桂月照西楼,月照西楼离客愁。愁客离楼西照月,楼西照月桂香秋。


作者简介

余汝毅,男,昭阳区新闻中心记者,喜欢古诗古词,尤其钟爱对联。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对联故事余汝毅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