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浅谈张謇楹联的思想内容

浅谈张謇楹联的思想内容

2018-03-20 22:15:08濮潇互联网 0条评论

  张謇的一生留下近800副楹联,这些楹联见证了他的事业理想、社会交往和思想脉络,勾勒出他一生的轨迹。他创作的楹联不仅数量多、题材广,且内容丰富、门类齐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地方色彩浓郁、实用与艺术共存两方面浅析张謇楹联的思想内容。

 

地域色彩浓郁

 

  张謇与南通息息相关,是南通的特色人物。可以说,南通的地方自治事业是张謇中年以后的最高理想之一,也是他后半生著力最勤和成就最大的事业之一。在楹联中,他书写了在通城交往的人、开拓的事业及这片土地上的风景名胜,这些楹联带着通城的印记,反映了南通地方特色。“赠陈国璋”“赠培根”“挽刘馥畴”“赠黄少轩”“挽香山(黄锡龄)”等楹联,如同一幅幅温情的画卷,展示其与儿时挚友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谊;“题赵亭”“挽宋琳”“挽晋师”“赠石师”等联,书写了少时从业老师:赵彭渊、宋璞斋、屠敬山、徐云锦对他的谆谆教诲;“寿沙元炳六十”“挽李审之(李磐硕)”“挽顾一梅(顾士魁)”“挽沈敬夫(沈燮均)”等联,见证了他与事业合作伙伴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拼搏精神。在“题狼山塔院”“题军山气象台”“题剑山山麓门”“题马鞍山我马楼”“题黄泥山圆觉精蓝大厅”联中,南通的五座名山巍然屹立于眼前;在“题大生纱厂”“题通海垦牧公司慕畴堂”“题通州师范学校礼堂”“题博物苑谦亭”“题中公园南楼”“题教养公积社”等联中,张謇在南通创办的实业、教育、文化、休闲、慈善设施一一呈现;在“题常乐镇关帝庙”“题常乐镇庙戏台屏联”“题常乐镇城隍行庙”“题濠阳小筑曼寿堂”“题移建药王庙”等联中,关乎张謇的传说一一得到印证。

 

『张謇为友人陈国璋所作对联』


实用与艺术共存

 

  张謇为人处世以务实著称,其子张孝若说:“我父平常著作,竟没有一篇文一首诗是空论不是实事;进而言之是记事论理,大而言之是治国为民……”他的务实观念影响了楹联创作,使其楹联实用性强,同时,张謇楹联多引经据典,意境深远,颇具艺术性。此类联语分为六类:


  开业联语。用于庆贺店家开业,为店家做宣传,功能类似现在的广告。张謇题写的开业联语切合题写行业的特点,颇具文化气息,不似一般开业联语遣词造句浅显低俗。国民10年(1921),张謇为上海一家眼镜名店作《题精益眼镜公司》:“使众昭昭,若岩下电;与世珞珞,望眼中人。”上联“使众”句,出自《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岩下电”句,出自《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若下电。”上联意为,顾客戴上精益牌眼镜,不仅看东西清晰了,目光更有神了。虽是夸张手法,却不乏新意。下联意为精益牌眼镜不但质量好,戴上后还能让你看见心中想见之人。著名联家吴恭亨对此联评价甚高:“轻轻着笔,添毫欲活。”短短8个字,一语道破其楹联特点。同年,张謇门人陈罕在南通城北芦泾港开办永朝夕馆,他题有《永朝夕馆》:“以永今朝,以永今夕;可与晤语,可与晤言。”上联“永乐”二句,出自《诗·小雅·白驹》,意为旅馆可以使客人们朝夕得到方便和快乐。下联“可与”二句语出《诗·陈风·东门之池》,是指这里是旅客相逢谈心的好地方。民国11年(1922)题《沪纱布交易所新筑》:“抱布贸丝,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成贾征偿,将信为本,循之以行。”上联三句交代了纱布交易所的功能是进行纱布买卖生意,通过物物交换,各得其所,各人得到他之所需。下联表明店主希望以诚信为本招徕顾客。全联未出现一个“财”字,却将这种愿望寄予其中,非常巧妙。除此之外,他还作《题布业公所》《题某医室》《题通海汽车公司》,这些联语虽为实际生活服务,却不失理性和文化气息。


  贺寿联语。即为庆贺他人生日所作楹联。清宣统二年(1910),张謇三兄张詧六十大寿,他书联道喜:“一官一邑,历两荐卓异而归隐;三代三日,合百龄上寿为美谈。”上联“一官”句是指张曾任江西学政和宜春县令。“历”句谓张两次以才干出众被上司举荐,后辞官回乡。下联“三代”句,指张詧祖孙三代分别于农历九月二十九、九月三十、十月初一相连的三天过生日。“合”句指张詧从子仁祖于前一日,适三十岁,而仁祖子方十岁,祖孙三代年龄相加,正好是一百岁。此联切合题写对象的生平与家况,是贺寿联中的上品。民国8年(1919),张謇为友人马相伯作《寿马相伯八十》:“扶风设教,声闻上寿;伏波忘老,矍铄是翁。”马相伯(1840—1939),名良,曾任上海徐汇公学校长、驻日参赞。张謇曾助其创办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出句谓马相伯致力教育事业,在教育界名声同其寿辰一样高,对句是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62岁尚能披甲上马,帝笔曰:“矍铄哉是翁也。”张謇以马氏典故实誉马相伯悉心教育,老而弥坚。此联借用典故切合题写对象,恰到好处,不失深度。


  婚嫁联语。为道贺新婚而题,张謇此类联语多喜用典故切合所贺新人的姓氏。民国5年(1916),为庆贺赵竹君之子与王勖臧之女新婚作《贺赵王新婚》:“仲輗和国新姻对;松雪山樵旧世家。”上联以宋宗室赵仲輗切新郎赵姓,下联以元代赵孟頫切新娘赵姓。再如《贺顾石公嫁女》:“花烛新词何水部,琴书旧学顾黄门。”顾石公即江宁顾云,其女嫁何姓郎,故上下联分别用何、顾二姓之典。


  贺迁居联语。此类联语在张謇现存楹联中的数量较少,仅一副《贺蕴素校长迁新居》:“大家老去犹传学,小巷新居正有人。”姚倚云(1863—1944),字蕴素,安徽桐城人,张謇友人范当世继室。张謇曾聘姚为通州女师校长。姚的新居在南通城东北隅季家院子。上联是指汉代曹世叔妻班昭,曾入宫授教皇后、嫔妃,世称曹大家。张謇以此典故赞姚倚云在教育事业上的卓越贡献。下联则契合乔迁主题。


『张謇为友人范当世继室姚倚云所作对联』


  赠答联语。一般用于友人间的唱和、酬唱,此处是指张謇在外交场合的赠答联语。清光绪八年(1882)至九年(1883),张謇追随庆军驻扎朝鲜期间,与外国官员多有往来,题写多副外交联语。清光绪八年,他与朝鲜吏部参判金昌熙在酒桌上应酬时,题有三副戏赠金石菱联语,颇具谐趣意味,其一:“闻乐徐参肉竹丝;品酒能分碧红白。”其二:“闻乐徐参肉竹丝;品酒能分碧红绿。”其三:“标卷平分甲丙乙;贡赋犹区上下中。”这些联语是张謇在酒桌上的即兴之作,既助了兴,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光绪九年,张謇与日本驻朝鲜公使竹添渐卿于朝鲜汉城相遇,作《集后汉书北史语赠竹添渐卿》:“百家之言,无不穷究;九州以外,正自有人。”上联语出《后汉书·班彪传》:“(班固)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下联语出《北史》。全联意为竹添渐卿虽为外国人,却对中国的文化典籍追根寻源,表达了对竹添渐鸿的钦佩之情。


  吊唁联语。哀挽联在张謇楹联中所占比重最大,其中有他对至亲、恩师、挚友的哀挽,这部分联语在前文已做分析,此处不再赘言。还有些哀挽对象,虽与张謇来往不多,但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张謇出于礼节也为其题写了哀挽联语。此类哀挽联有两类:


  一类是对当时社会名流的哀挽。民国14年(1925)作《挽孙中山》:“使第一任终,采择刍荛,公可至今存,超然立万物之表;更数十年后,绸缪桑土,国犹有与立,毋忘革三就而孚。”是年4月13日,张謇在南通孙中山追悼会上演说,对这副挽联作有说明,上联四句是指南京临时政府时事,张謇曾建议派人留学欧美“以广学而养望”。“一面可监视袁项城(世凯)趋向正轨,是则兼尧舜汤武而一之”。但孙中山未采纳。下联四句表达了“希望将来有人拨乱反正,安定国家,亦不可忘创民国之人,及革命以来十四年中,恩怨相寻,波澜起灭,久久不安之源流曲折也”的愿望。民国2年(1913),宋教仁被袁世凯爪牙刺杀于上海火车站,他怒作《宋渔父》:“何人忍贼来君叔,举世谁为鲁仲连。”针对此事张謇在给赵凤昌的信中说:“(宋)以调和南北慷慨自任,无端被害,此必有不欲南北调和者。乱人横行如此,世岂可问?”上联以来君叔代宋教仁,追问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忍心刺杀宋氏呢?下联以鲁仲连代宋教仁,追问现在还有谁愿意出面调和南北呢?全联采用疑问句形式,抒发其不满和愤慨。


  另一类是对友人亲朋的哀挽。张謇与这些人并没有交往,源于友人的关系,出于礼节,他题写了这类联语。清光绪十年(1884)作《挽徐泽和夫人》:“宝镜忽中分,剧病九秋杨厄闰;玉台今辍序,伤心一曲燕将雏。”徐泽和,通州西亭人,张謇故友。上联“宝镜”句以乐昌公主典故喻徐泽和夫妇离别。“九秋”指秋季九十天。“杨厄闰”即“黄杨厄闰”,这里比喻境遇困顿。下联“玉台”句是指徐因丧妻之痛,再也不能听到《玉台新咏》一类的艳情歌。“伤心”句是说徐夫人“以产后感疾丧”。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作《挽刘邦泽母》:“季能侍养,宦成而仲与侍终,以视鲜民,其幸远矣;我方无父,赴至而友悲其无母,谁非人子,乌乎痛哉。”张謇题写此联的前一年,父亲张彭年因病逝世,饱受丧父之痛的他尤能体会友人的丧母之哀。上联谓,刘氏在取得一定成就后,将母亲奉养到终老,这相对于无父无母的孤穷之民,已是很幸运的了,张謇以此自况,说父母在自己还未取得任何成就的时候就去世了,自己没有侍奉到寿终。下联以丧父之痛表示能理解友人丧母的悲痛心情。吴恭亨评价此联:“一字不涉死者,煞有别调。”


  张謇楹联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思想内容丰富,实用性较强,而且有较高的艺术品格,品读这些楹联的同时,仿佛是在聆听一位古稀老者的谆谆教诲。对张謇楹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真实而准确地解读张謇的精神世界,还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更翔实地了解张謇其时的风云历史。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楹联思想内容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