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我为乡亲写春联

我为乡亲写春联

2018-01-30 22:02:21湖北/蔡诗安中国楹联报 0条评论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师范毕业后回到了鄂北农村的老家,当了家无隔夜粮的孩子王,开始了教师生涯。也就是从这时起,我便年年腊月都要为乡亲们写春联,一写就是二十年。 
说来话长,解放前的鄂北农村,十年九旱,贫穷落后,读书人很少。而我是在六十年代,靠国家每月17块5角钱的生活费才读完三年师范的。当时,我的毛笔字实在“待不出客”,不敢应承。但乡亲们不在意,他们戏说道:“哪怕用茅草棍儿划几道黑印也是好的。”在别无选择下,每到腊月,乡亲们就“挑着箩筐借字”,来找我写春联了。 
有趣的是,还有人带烟来,有“大公鸡”的,有“圆球”的,还有“游泳”的。要知道,这在当年都不便宜。那时红花烟一角钱一盒,大公鸡烟一角五,圆球烟两角,游泳烟二角七。而当时一个棒劳力在生产队劳动一天,记10分工,年终按工分分配,每10分工才1角多钱。社员们说:“生产队里工一天,不够买盒公鸡烟。”后来,得知我不抽烟,就带糕点、盐蛋来,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当然,无论是香烟、还是副食,我都悉数退给他们。当我叮嘱不要带东西来时,他们却说“贵人不可贱用”,说得我脸都红了。乡亲们这样看得起,我为大家写春联的劲头更高了。每到腊月,我都要买大、中、小号三种毛笔备用。墨是上等香墨,砚池也有大小两台。每当乡亲们来写春联时,就是再忙,也要放下手中的活,赶快去写。一年到头,就这一回,可是大事,耽误不得。 
动笔前,我都要裁好纸,磨好墨,还要在墨中加点香油,这样写出来的字闪亮闪亮的,很好看。当年,写春联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马虎不得。既要喜庆吉祥,又不能违背政治原则,所以我只能谨慎为之,照抄报纸上的春联,自然省事得多。当时用得最多的有:“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山水田园路统筹安排。” “反帝反修,支援全人类;治山治水,改造大自然。”等春联。那时除写门联外,还要把余纸裁成长条,竖着写上“人口清吉、百事顺遂、童言无忌、一本万利、“开门大发”“槽头千斤、“鸡鸭成群”“出方大利”等之类的吉祥语,贴在适当处,用以渲染吉祥喜庆的节日气氛。记得当年有个乡民,扁担倒下来,一字不识,把别人为他写的“水草兴旺”之类本应贴在牛栏门上的对联贴到房门上,弄得众人笑了一些时。更具戏剧性的是,这年金秋十月,结婚多年未孕的妻子竟为他生了个胖小子。大家一合计,索性来个歪打正着,给儿子取名叫金牛。为了避免这类笑话再度发生,待乡亲们来取春联时,我就一一告诉他们怎么个贴法。 
除写春联外,也有写婚联和寿联的。那时,用得最多的婚联是:“金屋人间传二美;银河天上渡双星。”用得最多的寿联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都是传统的最佳通用联,对仗工整,意境也很美。当年还给土地庙写过一副“庙小神通大;天高日月长”的对联。那时,每个湾都立有土地庙,一般都建在田畈的冲口上。庙里供有土地公、土地婆两尊神像。逢年过节,人们都要来此供奉,祈求土地菩萨保佑他们风调雨顺,田地丰收。 
在与乡亲们接触中,他们的那种坚韧顽强、积极进取、勤劳朴实、真诚待人的品格,让我印象深刻。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如何为人、如何做事的真谛,成为我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 
现在,又快到了写春联贴春联的时候,在这“和风酿绿辞岁酒;细雨浇红报春花”的日子里,预祝广大联友在新的一年里“心连心构建和谐社会;手拉手经营幸福家园。”也祝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春联乡亲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