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其他对联一路凌波楫棹飞·贺联

一路凌波楫棹飞·贺联

2020-11-19 22:54:41云帆高扬阿扬说联 0条评论

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将于2020年12月中旬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举行。作为联坛一员老兵,义不容辞地撰联以贺,并借此感谢、感恩研究会多年来对自己的鼓励、培养和肯定。
  少长集名城,赏枚乘赋韵,红玉鼓声,两行映日旌旗展;
  诗联歌盛会,偕扬子奔腾,天风浩荡,一路凌波楫棹飞。
  上联首句“少长集名城”,前三字由王羲之《兰亭集序》而来。《兰亭集序》有句云:“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意思是:所有贤能的人都来了,年少年长的也都聚集到这里。这是互文,意为不同年龄的贤德之人都到这里来了。
  九州之大,名城众多。联中的“名城”究竟是指哪一座城市呢。接着的八个字给出了答案。“枚乘赋韵,红玉鼓声”。枚乘和梁红玉都是淮安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以此指代会议的地点(文末附有对二人的简介,此处略去)。他们一文一武,其“赋韵”“鼓声”闻名遐迩,流传古今。“赋韵”之间,皆为雅音;“鼓声”之中,充满正气。这正声雅韵悦耳赏心,自然也影响着传统艺术——楹联。“映日”的两行对联与展放飘舞的旌旗,相映成辉,为大会营造出了热烈、隆重的氛围。

  下联的首句直抒胸臆,同时也是客观叙述祖国各地的贺联、贺诗纷至沓来。这热情的祝福和真诚的勉励给广大江苏楹联人极大的鼓舞,于是他们“偕扬子奔腾,天风浩荡”驾舟飞行。
  此处的“扬子”,即指扬子江。扬子江因古扬子津而得名,是从江苏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长江下游河段的旧称,联中以之代表江苏。“扬子奔腾,天风浩荡”亦为双关语,自然界的力量和全社会的正气给予了江苏楹联人无限的正能量,因此他们“一路凌波楫棹飞”。
  扬子江原本只是指长江较下游的部分,但由于这是西方传教士最先听到的名字,“扬子江”(theYangtzeRiver)在英语中也就代表了整个长江。故而联中也可扩展理解成江苏楹联人和华夏人一起奋发向前。
  凌波,指在水上行走。晋葛洪《抱朴子·博喻》:“骋逸策迅者,虽遗景而不劳;因风凌波者,虽济危而不倾。”此处喻指江苏楹联人智而有谋、勇而无畏。凌波,亦比喻美人步履轻盈,如乘碧波而行。《文选·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韈生尘。”以此称赞楹联人腹有锦绣,口吐珠玑,驾轻就熟地运用楹联艺术,赞美时代、讴歌民众、颂扬祖国。
  楫棹,即船桨。短曰楫,长曰棹。唐·栾清《莲叶二客诗·其二·泛虚舟》:“楫棹无所假,超然信萍查。朝浮旭日辉,夕荫清月华。”以“楫棹”对上联中的“旌旗”,可称为偏旁对。“楫棹”还谐音“吉兆”。“楫棹飞”也是“吉兆飞”,吉祥的征兆翩翩而来,令人欣喜。

       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楫棹飞”,包含着对过去成绩的肯定,对眼下工作的歌颂,对未来奋斗的劝勉。此句也是一种宣言:全省会员一定能做到在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的统一领导下,像赛龙舟一样,同心协力划大桨,朝着既定的方向,创造出新的辉煌。
  撰联以贺,纸短情长。初心不变,昂首续航。

附联中人物简介:
  枚乘(约前210年-前138年?),字叔,秦建治时古淮阴人,曾做过吴王刘濞文学侍从。七国之乱前,曾上书谏阻吴王起兵;七国叛乱中,又上书劝谏吴王罢兵,吴王均不听。后离开刘濞而成为梁王刘武的门客,七国之乱平定后,因此而显名,在很长时间段被视为大国上宾。于汉景帝时被任为弘农郡都尉,在汉武帝刘彻即位后被以安车蒲轮征召,于入京途中逝世,享年约七十三岁。枚乘是西汉时期辞赋家,与邹阳并称“邹枚”,与司马相如并称“枚马”,与贾谊并称“枚贾”。在文学上,枚乘所作的《七发》在辞赋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梁红玉(1102年-1135年),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南宋名将、著名的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
  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韩世忠,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世忠的正妻。
  建炎三年(1129年),梁红玉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贺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