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其他对联《宝光寺楹联详解》之戒堂(一)

《宝光寺楹联详解》之戒堂(一)

2020-10-27 23:08:24未知新都宝光寺 0条评论

戒堂楹联

僧宝肃威仪,但令根基无透漏

佛光圆聚戒,斯于定慧有因缘


戒堂说明

戒堂是沙弥僧、沙弥尼受三坛大戒(初坛沙弥戒、二坛比丘戒、三坛菩萨戒),成为比丘僧、比丘尼的地方。此联清嘉庆四年(1799年)刻于戒堂廊柱,署“主席佛德立”,即当时主持宝光寺法席的佛德和尚立,未署撰书者姓名。


僧宝、威仪、根基、透漏、聚戒、定慧、因缘


注释


僧宝:佛教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之一。佛是真理的发现者,法是宇宙的真理,僧是奉行真理的人。因僧才是世间难得的,故称为僧宝。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

威仪:佛教指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庄重举止,是对僧人的行为规范。如在戒律中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在行为中的“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四威仪等。

根基:佛教指道根、根性。《红楼梦》第101回:“根基不浅,道行非常。”这里指学佛的牢固信念。

透漏:因疏忽导致人或物的潜入或潜出。宋·司马光《论西夏札子》:“本地分吏卒应巡逻者,不觉透漏,官员冲替,关士降配。”


聚戒:指佛教戒律中的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摄律仪戒是遵守佛法不作诸恶,摄善法戒是奉行一切之善,摄众生戒是广修一切善法。详见《璎珞经·大众受学品》第七。

定慧:佛教的戒学、定学、慧学称为“三学”,简称戒定慧。戒即禁戒,律藏之所诠,能防止人们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恶业;定即禅定,经藏之所诠,能使人们静虑澄心;慧即智慧,论藏之所诠,能使人们发现真理而断愚痴。修此三学,可以由戒得定,由定发慧,最终获得成就。《翻译名义集·示三学法》:“今谓防非止恶曰戒,息虑静缘曰定,破惑证真曰慧。”

因缘:佛学术语因与缘的并称。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条件,缘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条件。有因有缘,必然成果。故产生结果的一切原因总称为因缘。


上联·下联讲解

僧宝肃威仪,但令根基无透漏

佛光圆聚戒,斯于定慧有因缘


上联意为:僧宝是佛、法、僧三宝之一。僧人要整肃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学佛的基础牢固,信念坚定,不出现任何有违佛教规矩之处。

下联意为:佛祖的光辉和力量,使你圆满受完包括三聚净戒在内的所有佛教戒律,这对你下一步掌握禅定和智慧的学问也就有结果了。

楹联点评

此联以传戒大和尚的口吻告诫新戒僧人:要看重自己,严肃威仪,由此奠定学佛的根基;承蒙佛祖的加庇,受了三坛大戒后,对于进一步学习禅定功夫和增长智慧是大有助益的。联语在对仗和声律方面皆十分工稳,无懈可击。尤以“燕颔格”嵌入“宝光”二字,使联句更加贴切、自然。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宝光寺戒堂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