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是一种美德,古今所提倡,不管是富豪大亨,还是穷家小户,都必须推崇此德。节约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能产生力量的精神,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必须具备的精神,它是一个家庭殷实不败,一个国家兴盛不衰的支柱之一。但是,它的作用往往被人们所小看,因为它一般表现在细微处,在点滴中。虽言聚粒砂可以成山,聚滴水可以成海,人们大多只看得见山,只看得见海,而对粒砂和滴水可视而不见,这就是时人对节约认识的缺失所在。本周以‘’节约‘’为联题,是一声呼唤,是呼唤节约之美德归来,节约之兴家、兴国之精神立起。在本周稿件中,都能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
章甫的33号联:
垄上应知疾苦;
盘中莫失乾坤。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人李绅《悯农》诗中的句子,这两句是提醒人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此联的重点不在垄上,而在盘中,盘中虽小,而关系重大,系国家之命运,系民族之兴衰。这是写节约这个主题最有深度的作品,笔下提醒人们不要在盘中失掉江山,盘中的浪费可以崩天,可以裂地,可以毁掉一个国家。万里之国,可兴衰在三寸之盘,这就深刻地阐明了节约的重要性。此联未提节约二字,而把节约写得比天大。
张新阶的35号联:
点滴当珍,耕耘之处汗无限;
晨昏勿怠,俯仰之间鬓已秋。
此联是写节约这个主题的,但没有明言节约,上联说的是惜物,下联说的是惜时,这两方面都进入了节约的内涵。一粒粮食一粒汗,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便是珍惜的理由,有了珍惜,节约自在其中了。上联写的物质来之不易,明示了节约物质的必要性;下联写的时光去之太快,暗示了节约时间的紧迫性,上下联合起来便丰富了节约的内涵。
胡孙文的42号联:
细水长流,源泉不竭;
狂澜急泻,江海亦枯。
此联是用的两个比喻,上联以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下联以狂澜急泻比喻挥霍,并以两种结果相对比,形成了明显的反差,突出了节约的意义。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露节约半点痕迹,而已显示出节约的重大意义,这便是此联的光点。
雷志勇的52号联:
三餐莫教盘中剩;
一世慎将身上新。
这副写节约的联写得很巧妙,妙就妙在一个‘’慎‘’字。任何人不可能没有穿过新衣服,但从节约的角度说,不可不断地换新,必须根据需要而定,一个‘’慎‘’字恰到好处,这便是炼字的功夫。失误之处是上联的‘’教‘’字在这里应该读平声,有错声之嫌。
薛维平的24号联:
提箸当思民疾苦;
弃羹莫忘汗艰辛。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再不要为衣食担忧,于是大家的节约意识便淡薄了,出现了大量的剩菜剩饭被倒掉的现象,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这不是说我们必须要吃剩菜剩饭,而要在下箸之前就要想到节约,不要一味的追求丰盛,吃不完而浪费掉。薛先生的这副联,可视为当家联,既可作为家风,更宜成为世风。
王书文的10号联:
主席睡衣,补丁七十犹龙甲;
雷锋旧袜,缝线百千似虎纹。
这副联乍看是趣联,但足可回味,不是以趣取一笑耳。主席指的是开国领袖毛主席,身为一国之主还穿补丁衣,趣谈这些补丁就像皇帝穿的龙袍上的龙甲;雷锋穿的破旧袜子上,缝补的线缝密密麻麻,好像虎纹一样,形象地道出了节约之典型。一个伟大领袖和一个革命战士的艰苦朴素之风,足可为传世之宝。虎纹与龙甲相对,既工整又有趣,但意思是严肃的。
尹登云的4号联:
厉行节约针挑土;
恣意奢华浪逐沙。
此联用‘’针挑土‘’与‘’浪逐沙‘’的形象语言,表达了节约与浪费的对比,告诉人们要珍惜所得,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附优秀作品
六、向 章
奢华为毒草,身沾病染;
俭朴乃香花,影拂神清。
七、萧文厚
惜珍千日富,
浪费一时贫。
九、陈儒富
奢靡事大,宝贵资源终有限;
俭约风行,文明传统岂无光。
十二、李德才
粮丰休忘耕耘苦;
衣足当思纺织辛。
十四、刘世益
今日资源浪费;
明天物质紧张。
十七、邓成龙
民命脉延,肯啖菜根勤蓄积;
国元气足,勿持如意碎珊瑚。
二十、 邓传杰
学先祖,苦读勤耕,才显民强国富;
吃光盘,节衣缩食,方知库足心安。
二二、陈宝初
饭菜口中尝、时时不忘耕夫苦;
恩情心里品、处处常思井水甜。
二六、曾凡浩
一收稻谷,衣衫渗透全因汗;
每下餐桌,饭碗溜光不剩粒。
三十、胡祖仁
一粒粮关家与国;
半杯水托盛和衰。
三一、胡祥文
精兵简政,勤俭精神传后世;
增入节支,国家号召暖人心。
三八、张永杰
待客真诚,情深不在珍馐贵;
为人友善,心醉何须玉液香。
四三、罗春安
须知广种俭勤子;
不碍深挖奢靡根。
四五、王明清
提倡光盘,除奢糜陋习;
厉行惜食,树节俭新风。
四七、马 华
厉行节约怜民苦,
严禁奢华促业兴。
五十、张良玉
尚俭传家,铺张应弃;
兴廉治国,惩腐当行。
五四、成协湘
防止饥寒,痛改铺张恶习;
奉行节约,宏扬简朴新风。
五五、王金玉
节省开销,切忌挥金如土;
奉行积累,自能集腋成裘。
五七、刘克祥
吃穿用住费,低调行事应无悔;
婚庆往来宴,适度光盘何不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