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其他对联细致入微方得趣 匠心独运巧成联

细致入微方得趣 匠心独运巧成联

2017-02-27 22:41:41石艳萍文化富源 0条评论

张兴贵,网名高原汉子,男,1966年生,山西临县人,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现就职于县教育体育局。先后在全国各类征联大赛中获奖290多次,40余副作品镌刻于各地风景名胜区,发表楹联论文15余万字。其人学富五车,目光犀利,联作工巧独到,亦不乏气势开阖跌宕之作,深受读者喜爱。在他诸多的精美作品中,咏物联尤为悦人眼目。

人体器官,相伴我们每个人的一生,能从看似寻常的这些物象中锤炼出升华的意象,不仅是文字功夫的显现,更是一种灵魂的开悟,我们一起欣赏张兴贵的几副人体器官联作:

题眼睛:
素善容天纳海;
难堪有孔无珠。

上联从眼的观察范围下笔,展现的是一种宏大的场面和非凡的襟怀,是对眼睛的褒奖,下联巧借成语,看似对盲人的悲悯,实则是对不明事理、不识大体现象的贬斥。全联一褒一贬,构成鲜明的对比,虽然写的是眼睛,但立意高远,富有哲理,妥帖工稳,饶有趣味。

题嘴:
无我岂能说话;
有人偏要扯皮。

如果说题眼睛联冷静,那么,他的题嘴联则充满了诙谐,相同的是两副联都是褒贬对比,不同的是前面是第三人称,这里是第一人称,采用了嘴巴自叙的拟人手法,情感跌宕,读来更觉亲切可信。在嘴巴的慨叹中,让人得到做人的启发,充分体现了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本联即是践行“文以载道”的一则实例。

题手:
合拢为拳,给力之时,可重可轻宜谨慎;
散开即指,朝人之处,有长有短莫张狂。

惟妙惟肖的描写,源于认真细微的观察,在这副联的两起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当然作者的目的并不只满足于描写,而是要探寻一种为人处世的启示。由“拳头”和“手指”的功用为切入点,加以合理想象与引申,告诉了人们一个朴素的事理:出拳宜谨慎,用掌莫张狂,从而达到了劝人立身处事须秉持良好操守的行文目的。言此指彼,意味隽永,这也正是咏物联的魅力所在。

题胡须:
先生出自下巴,不屈头颅,无愧硬茬,腰斩岂能成绝境;
本色存于钢骨,独留气节,永酬猛志,后来依旧向刀锋。

这副联用的是第二人称手法,写的慷慨激昂,令人读来回肠荡气,展示的是一种刚正不屈、坚守气节的勇士情怀,是作者面对君子倾诉的肺腑之言与仰慕之情,当然也是作者心灵的自我表白。人常说文品即人品,文字鉴思想,作者的精神与品质于此可见一斑。结句“后来依旧向刀锋”,余音不绝,韵味悠长,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接下来我们看看张兴贵对动物的题咏。

题狐狸:
妖术难藏三尺尾;
世人只爱一张皮。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狐狸早已成为善玩妖术的代名词了,但是中国人也始终认为:“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鲁迅语),作者将这两个观点融合在一起,辛辣地讽刺了再狡猾的狐狸、再高明的妖术,依然掩饰不了自己的尾巴;在下联中,作者的笔触回归到现实中的狐狸,意指人们喜欢狐狸,无非是为了一张好看的皮囊,做成衣服去炫耀,实在耐人回味。作者到底是在写狐狸,还是在讥讽人?使读者浮想联翩。

题鸡:
空有凤凰头,难去云端振翼;
不存鸿鹄志,只知土里刨虫。

文章贵在形神具备,这副联上起写形,与凤凰相比,“难去云端振翼”,托物兴叹;下起写神,与鸿鹄相比,空中土里,高下立分。需要学习的是,作者在这里用了四个副词:空有、难去、不存、只知,这几个词语,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深思熟虑,匠心独运。如果没有这几个词语的衔接,全联的韵味就会大打折扣。当然,作者的立意在于讥讽没有远大志向,不求进取的世人,具有良好的劝勉功效。

题蛇:
立身遥溯史前,因灵异做图腾,独与神龙分大小;
无足可行天下,以曲盘彰个性,时从草野起风云。

这副联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选取意象的敏锐目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上联从古代图腾入手,抓住蛇的灵异特征,硬是把传统意象中贬义的蛇,写得气象不凡,足可谓笔可逆天,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令人喟叹;下联从蛇的个性(特色)着眼,抓住曲盘的特征,寓意深刻,拓展了主题,特别是“时从草野起风云”,使得在世人眼中很平常的一个动物,顿时具有了英雄气概,不由人不心生敬佩。

让我们再看看张兴贵的题器物联。

题镜子:
问照面之人,可知反看?
做为官之鉴,唯有高悬!

古人云文无定法,读张兴贵的咏物联,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他绝不用某一种固定的死板手法写作,题镜子联,无一字言镜,又没有一字说的不是镜子的内涵。上联从镜子反面成像的规律生发行文,问了一句“可知反看”?问而不答,让读者自己去思索,留下了多少想象空间!下联作者又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古代衙门中的“明镜高悬”这一普遍现象,“唯有高悬!”掷地有声,余音袅袅,相信每一个读者读了都不会无动于衷,这就是文学作品美学内涵的具体展现。

题剪刀:
双刃纵横,也得授人以柄;
一诗吟诵,乃因裁柳于风。

这副联的上联,体现的是作者的辩证思维,巧妙利用“授人以柄”这个成语的含义做文章,却又不局限于原意。表达的是:有些事物,不依靠外力是发挥不了作用的,写得冷静而又沉稳。下联却笔锋一转,写得活泼自如,充满了情趣与诗意。作者成功地化用了贺知章的名篇《咏柳》诗之意境,两个文言虚词“也”和“乃”运用得贴切灵巧,水到渠成,给人以纤美的艺术享受。

题西瓜:
一刀切破,最解渴心,是嘴兼贪瓤里汁;
几口啃完,已无身价,何人不弃手中皮?

熟悉张兴贵的人都知道,他的谐趣联写得非同凡响,善于从寻常现象中觅到不寻常之处,让人在轻松活泼的快然一笑中得到感悟。题西瓜联的上下两起,干脆利落,洒脱爽利。第二分句略作转折,为第三分句的议论做好了铺垫。小小一联,有描写、有叙说、有议论,文脉顺畅,文采飞扬。特别是下结“何人不弃手中皮”引人遐思,是在感喟西瓜,还是在感叹世态?足可引人思入缈微。

张兴贵的佳联颇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如果爱联者能从以上诸联中学到他的撰联行迹,余则欣然矣!

最后我用他的一副题箭联作结,希望读此文者能够在行文的氛围营造和精准切题中有所体悟:

只有开弓,方能发势;
为求中的,不肯回头。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细致入微方得趣成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