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名胜古迹对联都江堰的对联,最差的竟是『余秋雨』所写

都江堰的对联,最差的竟是『余秋雨』所写

2019-03-21 22:40:51金锐何愁白藏阁 0条评论

 

说起都江堰的对联,恐怕最著名的要属余秋雨的这一副:

 

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都江堰景区将其悬挂在重要位置。但是只从对联本身来看,这副对联写得实在不敢恭维。平仄上,“水”、“道”都是仄声,“青城山”三个平声收尾,可以说毫无格律可言。意思上也是直白得不行,没有回旋悠长的诗意美。

 

不过这里也要替余秋雨说句话,他留下这十个字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声明是对联。又由于他的名气和内容的“精准宣传”,这副“对联”就成了极好的广告语,都江堰非常看重也无可厚非。这种时候,如果一定以不符合格律来指指点点,未免也过于无趣了。

 

就在我对都江堰对联不抱什么希望的时候,来到了宝瓶口附近的“南桥”景区,上面悬挂的大量对联让我耳目一新。南桥据说是清朝光绪年间丁宝桢所建,后来屡经翻修,现在已成了一处文艺气息十足的廊桥。

 

 

最外侧的对联是当代四川学者李金彝所撰:

 

胜迹数南桥,看影落长虹,更使江山生颜色;

游踪来北道,正春回大地,频添桃李斗芳菲。

 

此联开门见山,直接点到“南桥”,之后以“影落长虹”来形容,让人想到李白的“双桥落彩虹”一语。南桥飞驾于景区之间,“生颜色”也是用得恰到好处。下联转写游人,风景有了人物活动,自然能够活泼灵动。“春回大地”可以联想到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这一句承前启后,自然地带出尾句收结。一个“添”字、一个“斗”字,最见此联风采。当然,上联尾句“生颜色”处格律稍误,如果“生”换一个仄声字就好,不过也不必太过在意这种小地方。

 

此联的背后,是一副七言短联:

 

东流不尽秦时水;

西望长陪太守祠。

 

上联苍茫无限,将千古的成败离合都化入“秦时水”三字,使人感喟惆怅。“滚滚长江东逝水”“不尽长江滚滚来”“秦时明月汉时关”等,都是这类以浩荡之景象状时间之迁延的诗句。下联则从动态的“水”转为静态的“祠”,在不尽的江水之间找到可以凭吊的祠宇,立刻便将这种怀古之情固化、浓缩于一点。短联由于字数原因,不容易写好,但此联包容广阔,又能言之有物,可谓佳作。

 

 

此外,还有几副七言联:

 

平添古城几分色;

雄踞江源第一桥。

 

此联无甚出彩处,上下联都是套路化语言,相较而言,下联略好一些。

 

岷江东去分双路;

锦里西来第一桥。

 

此联为饶沛之撰。与前一联相比,立意有接近之处,但这副水平明显高了很多。文辞雅正、气象宏阔,一“去”一“来”之间,生出万千变化。

 

江上白云浮玉垒;

山头红日照青城。

 

此联为钱贤撰。玉垒山、青城山都在都江堰附近,此联虽然没有非常独特的地方,但是落落大方、工整雅切,也属不易。

 

要识富民先治水;

休言吃饭必由天。

 

此联署崇清书,不知撰者是否同一人。此联以“理”当先,写出都江堰的功效,别具一格。当然,过于重理也会造成行文显得枯燥的问题。

 

山色西连岷岭雪;

江声东下锦官城。

 

此联署钱成熹书,不知撰者是否同一人。岳麓山有联曰:“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此联与之相仿,气象雄浑,而摄取岷岭、锦官风采,自壮门庭。

 

纵观上述七言联,特佳者“山色”一联,其余“岷江”“江上”“要识”也署佳作,只有“平添”一联略逊,但平仄、对仗也没有问题,在一般景点很难见到这种场面。

 

 

除去七言联,短联还有如下几副:

 

八百里秦川归稼穑;

两千年古堰焕青春。

 

此联的好全在上联。“稼穑”借指农业,此处写出了李冰治水之功劳,又能气象宏阔,给人遐想。可惜下联的水准断崖式下跌,文辞浅白无意境,而“焕青春”一语更是莫名其妙。

 

看绿水绕城青山护郭;

任金樽对月玉笛随风。

 

此联为郭定乾撰。下笔比较宽泛,难以落到实处,算不得什么好联,但遣词清雅,也可一观。 

 

东别为沱,聿开天府;

南行有路,颂洽舆梁。

此联署名为江村叟,不知何人。观其文辞,高古典雅,而全联架构撑得很开阔,上下联各有分工。此联置诸古人集中,亦属佳作。

 

万井耕桑,渠端贤守;

两河关键,寺据公游。

 

此联署为董寿平书,作者不知何人,但看其风格,似乎与前一联相似,不负责任地猜测,可能也出自那位“江村叟”手笔。此联亦属佳作,可置先人集中,但较前作稍逊。

 

功夺天工,古堰风光赢塞北;

自然景色,名城魅力胜江南。

 

此联平白无味,都是概念化的语言,而硬要与“塞北”、“江南”对比,更是无趣。

 

夜色宜人,两岸华灯千户酒;

风光入画,一条烟水半城山。

 

此联平平道来,前一分句四字落俗套,最后的七言倒是颇有文采。虽然这种数字入联多有仿照“一城山色半城湖”之处,但此联内容新颖、下字雅切,自有机杼。如果去掉起首四字,此联将提升两个档次。

 

倚杖寻春,灌水峨山来不远;

授书如昨,老人童子去非遥。

 

此联署为王首康书,未知作者何人。联语有翩翩雅韵,文气充裕,起句“倚杖”“授书”使人如见古人之风。

 

揽辔西来,题名岂敢夸司马;

凭栏北望,起陆伊谁属卧龙。

 

此联起句即有壮采,收句又能落在实处,开阖之间自有法度,而“司马”与“卧龙”对仗精巧,也可见作者心思。

 

宝瓶口腾龙走蛟,飞花溅雪;

玉垒山黑牛白犀,鸟语蝉鸣。

 

此联文辞倒是清爽洒落,但是格律有问题,“蛟”、“犀”都是平声,而内容也没有特别精彩的地方,把地名、景物安置一处而已,算不得佳作。

 

挽既倒狂澜,前度宰官曾著迹;

作中流砥柱,重来司马好留题。

 

此联见气势、见襟怀,写景物能融入作者的情感又能言之成理,很是难得。

 

一江分二水,古堰泽荫西蜀地;

四象生八卦,青城道化天下人。

 

此联作者邵秉仁。从地理落笔,结到道家文化,布局、文辞都还可以,但是格律有失调之处,下联“下”字当用平声,应是作者失察。

 

离堆勒石,上刻蜀中治水英雄谱;

玉垒吟诗,情传天府美名不朽篇。

 

此联作者刘大宗。文辞直白无味,无甚可读之处。还算符合格律,但是对仗也有不少问题。

 

综合来看以上作品,最佳者当属两副八言联,直入古人门庭,“倚仗”“揽辔”两联亦佳,可见作者手段,“既倒狂澜”略逊,“夜色”联又逊,但也都不错,“八百里”“绿水”两联平平,其余“功夺”“宝瓶口”“一江”三联都有不小的问题,“离堆”一联则属于较差的作品。

 

 

剩下的都是三分句即三分句以上的长联,连开头那副“胜迹数南桥”一共9副,都是文采风流的作品,其高妙处不让古人,略平凡之作也是当代对联中难得的精品。观其作者,有些是晚晴、民国时人,有些是蜀地名家,也有些恕我孤陋寡闻,但想来也是饱读诗书的学者,如果有人知道作者情况的,欢迎留言指教。

 

群岭从西来,想千载白云,长浮玉垒;

洪流引东注,留一条翠练,稳缚苍龙。

——赵蕴玉

 

天府西来,适舆梁初成,万类有情皆渡岸;

大江东去,挽狂澜不倒,百川无恙自朝宗。

——刘兆藜

 

溯往迹至开明,水拥山横,在此时离堆东凿;

嗣通渠于蜀守,川流派衍,喜今日大道斯登。

——黄襄伺

 

离堆开凿以来,溅玉飞花,流不去秦时明月;

长桥竣工而后,跨虹戢浪,直视同汉代仙槎。

——刘襄遵

 

导汶阜而兴水利,感德铭功,百世犹思秦太守;

建桥梁以便行人,乘兴题柱,千秋谁效汉相如。

——秦松鹤

 

江上起楼台,对明月玉箫,有扬州廿四桥风景;

波间横蝃蝀,统遥山近水,写青城八百里画图。

——梁居酉

 

灌口有奇观,远看岷水过离堆,如由奉节窥三峡;

城南多胜景,遥望导江经普济,若自苏堤玩六桥。

——钟勖成

 

伊人宛在中,问诸君临水溯回,可知晋有范寂,隋有嘉州,唐有味江,宋有渭父;

君子大居正,趁此日登桥眺景,不禁西望岷山,东望巫峡,北望玉垒,南望青城。

——邓代昆(书)

 

 

综合来看,都江堰南桥的对联水平相当高,至少应在80分以上。虽然有个别平庸之作,但是许多当代联作都能可圈可点,文采斐然,这是一件文化意蕴十足的事情。我一直以为,对联虽是景区的妆点,但是不可小视,因为代表着一个景点的门面和文化内涵。全国大量景区的对联作品惨不忍睹,文辞平庸甚至不合对联基本规则的数不胜数,上下联挂错、挂反也是常见之事。而有一些景区,把著名的古人对联移到不显眼位置甚至摘下,重要位置挂上糟糕的对联,更是佛头着粪之举。

虽然我说话没用,但是仍然想说几句。一个景区,如果有现成的古人佳作,这是难得的文化财富,一定要珍惜、重视,尽量全部挂刻出来,至少挑选一些质量高、名气大的作品放在显要位置。而古人以外,当代人新撰的对联作品也很重要,这代表文化的传承,代表时代的风貌,会增加景区与友人间的亲密感。然而,当代人对联往往是重灾区,或者完全不合要求,或者陈词滥调、口号连篇,这就需要景区负责人的底蕴和见识,在众多对联中选择那些有文学韵味的佳作。不然,只能徒惹人笑尔。

我想,品评景区的对联作品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都江堰的对联一文权作开头。当然,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各位有一些景区的对联资料,希望可以发送给我,至少需要对联文字、作者、挂刻地点等。优秀的对联让人赏心悦目,糟糕的对联让人摇头叹息。当然,术业有专攻,不是每个人都懂对联,挂刻了不佳的作品甚至不合格的作品也很正常——这时有人指出,景区的负责人如果看到,应该会有闻过则喜的心情和传承文化的态度吧。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都江堰余秋雨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