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居联界前茅的普通文人张荣培
——张氏《食破砚斋联语辑存》综论
◎景常春
书影来自雅昌论坛《江苏长洲张荣培<食破砚斋诗存>》,作者luoyunhua2009
(一)
张荣培的身世简况
张荣培因是民国时的普通文人,其生平身世大多未载书籍或不详。目前,主要从网上和张荣培《食破砚斋联语辑存》(以下简称联辑)获悉,荣培生于1872年正月,有作卒于1953年,据《苏州食尚网•苏州饮食古诗选》张荣培《胡未云东斋招饮》作者简介,为1947。字植甫、欣伯,号蛰公、铁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书斋名食破砚斋、惜馀春阴馆。光绪壬辰年(1892)附贡生,四次考举人不中,又两次被向国子监推荐作监生均未录取,以坐馆授徒为业。上海希社、苏州琴社、常熟虞社、常州苔芩社社员。抗战前常往来苏沪间,并一度寓沪上,与吴梅、杨了公等众文友唱和交往颇善。另有《食破砚斋诗存》、《惜馀春馆读画集•词钞》。
荣培书斋取名食破砚斋、惜馀春阴馆之故,据吴梅序《食破砚斋诗存》说:“吾生无寸田,惟依破砚为食,因以食破砚斋名吾诗稿。”食破砚,典出苏东坡古风《次韵孔敬甫久旱已而甚雨》诗:“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此诗是苏轼对自己屡遭贬迁后生活的艰辛困苦压抑的写照,意为因为没有田地,我的生计只有靠一方破砚台维持。张氏为一普通下层文人,生活自然较一般,故借东坡困境为斋名。惜馀春阴馆则取李白《惜馀春赋》、贺铸《踏莎行》词“年年有子惜馀春”等之意。
张氏尽管以秀才坐馆授徒至老,但他一直能泰然处之对待人生和世故,品性高洁。吴梅序《食破砚斋诗存》说:“其肮脏不平之气,宜若可尽发诸诗矣,而蛰公独和平雅正,无急徼噍杀之音。春朝秋夕,朋旧赠答,称心而出,不自矜伐。其涵养之深,又何如也……蛰公为人,藻鉴人伦似郭林宗,谦约节俭似龙伯高,口伐臧否似司马德操。”诚如张氏六十岁《自赞》所作的自我画像云:“……不俗不僧,非夷非惠。且学小糊涂,莫求大自在,烟霞容其啸傲,图史供其浏览,是放翁、坡老之化身”,可见他是个很豁达潇洒之人。
(二)
张氏的文学影响和《联辑》一书
虽然张荣培始终是个秀才而课徒,但他却一直是个十分活跃的文化人。过去由于历史原因其名其作均不见彰扬,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却可时不时可见他的一些文学作品和参与的文化活动。他曾为慈溪才女张曙蕉《绿天簃诗词集》题诗;在民国初年至三十年代,有江南三大诗社称号的上海希社、常州苔芩社、常熟虞社分别建立不久,他即同为三诗社社员,其社刊都收他不少作品;他曾与吴梅、蒋香谷、顾巍成等人发起组建苏州琴社词会;另与上海鸣社、淮安彩云社、青浦甓庐社、汕头壶社社友为神交诗友;他时常为苏州、上海的胜景、店堂、友朋等,吟诗作文撰联;他的诗联创作均始于十七岁,《食破砚斋诗存》、《惜馀春馆词钞》均刊印于1928年,“诗存”收其所作诗千馀首,吴梅为二书均作序,给予颇高评价。这些均说明,张氏的文学作品和活动是较有影响的。
不仅如此,张氏还以擅长对联著称。他的《联辑》癸酉(1933年)夏五月自编,由苏州观前街利苏印书社代印。此书为上下卷,上卷内分名胜、投赠、寺庙、祠墓、园林、斋舍、庆贺、哀挽等八类共575副,以后二类居多;下卷全为1912年至1933年的挽联463副,末附补遗44副,上下卷共有联语1082副。卷首有张氏自序;苏州美专教员、超社社长黄钧、吴梅二序,吴为之大为夸赞:“蛰公……其试帖、楹联二种习之尤勤,其工亦突过诗词……余读之吐属名雋,得水流花放之致,斯境未易至也。此道之难,在浑成,在自然,而对仗之工否,其次也。短则五七言,长则数十百言,世皆以长联为难,不知短者,须简练名贵,乃为合作……蛰公行年六十有二矣,诗词楹语……必有大胜前人者,传播宇内,藉以为一代文学之殿斯。”
纵观张荣培1082副对联,有四种与众不同之点:
第一、数量大而集字联极少,除十七副是集字联外全为撰作,这个数量在对联界只有李开先、杨浚、刘韫良、钟耘舫、吴恭亨几人。俞樾、张謇分别作联1275副、742副,但其中有不少集字联,俞则达到了其作的一半。
第二、以贺挽联二类居多,共793副,其中又以挽联尤盛,共578副。
第三、三十字以上中长联占67.5%,最长者120字、130字。旧时的贺寿联单边多以八言为主,荣培的寿联单边十二字至二十字就占59%。
第四、其诗词联创作以联为重,其诗集首作始于1906年,而第一副挽联却是1889年所作,且挽联全为按年逐次收存,足以证明其联作无缺,刊印《联辑》时是将其所作全部收入,如其自序所言“仆研精联语垂四十年”,大家知道,许多学者联家都识对联为小道、诗馀,所作联多随作随弃,不自收存。而张氏之联能保存完整收辑,可见他对联语的珍视。正如吴梅序云:其楹联“其工亦突过诗词”,如没有看重对联的认识,其对联水平难于超过诗词。为此,可以说张荣培是个以普通文人而名例联坛前茅的大家。
(三)
联语题材多样,价值莫容轻视,是珍贵的地方文化之一
张荣培的联语题材较多,涉及到名胜、投赠、庆挽等八个方面。从几个大的类型而论,实为名胜、投赠、书斋、庆贺、哀挽等,绝大部分均做到了对仗工稳,平仄和谐,贴切相宜,符合作为联家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的要求。
读张氏的对联,能感受到:描绘胜迹园林,或寄意感兴,或述功论绩,或流连美景,笔墨多变。苏州拥翠山庄在虎丘云岩寺,面积约一亩馀的小小园林。张氏拥翠山庄拟联,共写了白居易修筑山塘堤、“生公说法”、真娘“香魂”墓、王珉兄弟二人舍宅为寺、憨憨和尚筑精舍等与虎丘有关的典故,以虎丘的人文史实极妙地陪衬了拥翠山庄;联文视野开阔,穿越时空,内容丰富,把小小的拥翠山庄描绘得令人神往。如天平山范文正(范仲淹)祠联,一般写反映范仲淹之联,多以其忧乐思想为重点。但此联却重点写范创办义庄的事迹,称颂其为宋代的名臣,故乡的先觉,这样的先贤自然应该有祠祀祭。这与祠宇联的要求十分相符,可见作者很能把握联语的分寸。沧浪亭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久之园,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面,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山上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作者沧浪亭拟联,从联文可以看出荣培对此园林十分陶醉,写得细腻优美,如诗如画。又如沪上半淞园,于1937年“八•一三”事变,被日机轰炸夷为平地。半淞园清光绪初年为一吴姓者所有,至民国先后易主二人。园内亭台楼阁堂廊布局优美,还有玻璃板所印的《快雪堂书帖》。园名取自杜甫诗句“剪取吴淞半江水”,十分雅致。今园已不存,但张氏半淞园拟联却为我们保存并展示了园林风貌,弥足珍贵。
荣培的投赠、庆贺联,多为文朋艺友、亲戚、医生、律师及艺女之作等,无论是闻名遐迩之士,还是普通庶民,都饱含着赠酬联谊深情,称颂良友克业煌煌之绩;贺喜乔迁介寿,送达恭祝吉利称觞之语。如程瞻庐是鸳鸯蝴蝶派作家,名文棪,苏州人。多所学校任教。业馀为沪上《小说月报》《申报》等十馀个报刊撰文。笔下刻画人世百态惟妙惟肖,被周瘦鹃推崇为“今之淳于髡东方朔”。著有《红玫瑰》《湖海英雄》等30多种长篇小说。荣培赠程联,对其写作称颂备至。又如谭一民名维德,祖籍合肥,客居苏州。曾留学日本。臂力过人,善使双枪,为吴佩孚随从副官。从军中一文官习刻竹,学成解甲归田,以刻扇自娱。所刻扇骨为缩摹金文、汉碑、钱币,是著名刻扇艺人。张氏赠谭联,以明末清初南京的竹雕大师濮仲谦比拟谭的技艺,其作品可使苏东坡看得眼花瞭乱。
在215副庆贺联中,祝林康侯太夫人七十寿最有特点:“天留一日春光,醉倾桃斝;//人祝七旬寿母,欢舞莱衣。”林康侯之母生日的第二天就是立夏,故上联说老天爷留下最后一天春光为老夫人祝寿,即点明了时间,又颇有祥瑞之意,似乎连上天都特意留下这缕春光,让老夫人称觞介寿。另外有150副喜联切全年每个月、切姓氏、切地址等,是属通用性喜联,也是作者庆贺联一大特色。
哀挽联是张荣培联语的重头,而且均为中长联,共有583副,超过其全部作品的一半,其中又有428副是代人之作。可见作者既重世俗往来,又广于交际。同时,还发现他代江荫香作有两副挽联。江为民初擅写小说的作者,也是编著《楹联观海》《楹联宝库》的名家,亦工于撰联,却要请张为之代作,说明张作联之佳。而且,荣培挽联均能符合对象身份、辈份等情况。如对于长者、就学业师、诗社社长的挽联,则述德论功,于哀悼中仰之弥高。如挽陆谷人岳父:“十四年甥馆相依……而今杯水难凭,祇恐东方饥欲死;”挽潘梦九业师:“……得衣钵真传,一字推敲,独承训正,此后菊花吟就,更无邠老细论诗。”希社社长高太痴原名莹,后改名翀,苏州人,秀才。擅诗词,有文名。早年任江苏按察司书记,被借故辞退。后任《申报》《字林沪报》等几家主笔、编辑、总编。民初组织希社,与报界老友诗酒唱和。后落泊以终。其殁时作者撰挽五联,可见双方情谊之重。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张荣培还有挽淞沪抗日阵亡将士、挽自殉援工案之陈奎鹿、挽被日冦杀害的胡宗汉烈士、挽美国飞行员萧特烈士等六副联,表明了作者并不仅仅是沉浸于诗酒的文人,也是一个有血性、有正义感的男子汉。挽萧特联为:“先生抱公义捐躯,飞辔西来,从天而下;我辈衔深仇刺骨,麾戈东指,与日偕亡。”萧特,美国华盛顿州泰科玛人。1930年春来华,先在沪经商,后任我国航空署机师、军政部航空学校教官。一九三二年淞沪抗战,追击日机时牺牲。
细看张荣培的联语,约96%的内容均涉苏沪之地的人物、事情、景观等等,因而他的对联作品也是珍贵的地方文化之一,发挥了对联艺术的重要作用。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
第一、反映和记载了不少旧文化景观及变迁,如一壶春茶社、松鹤楼菜馆、遂园、上海也是园等十多处文化景观,以及42座私家府邸早已不存,张氏之联为之反映其貌,而今如欲恢复可按图索骥。有的记载了当时历史文化现象或变迁,如说之园也名全浙会馆,在苏州长春巷;苏州遂园,为慕天颜旧笫,今为刘氏所有(现仍能查知,今为儿童医院庭园。康熙年间漕运总督慕天颜购得申氏花园,改称慕家花园);记述了狮子林在清光绪中叶已倾圯,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叔公)购得,费时七年整修;上海徐园,亦名双清别墅,是海宁徐棣山(名鸿逵,商人)所建;苏州的平门是戊辰年即1928年新辟建的;开明大戏院,原址是北局丛葬处(今仍存,查知在苏州观前商业文化区),始建于1927年等等。
第二、保存了部分当地文人的作品信息,如舒问梅有《梅分阁本事诗》、黄梦畹有《鹤窠村人诗稿》、李筱崖有《瘦蝶词》《吟梅诗草》、陆绪卿有《春晖阁遗诗稿》等。
第三、反映或补缺订正了民初一批名不见经传的文化人,经统计共有二十多人,如希社发起人之一舒问梅(名昌森),藏书刊印家张叔鹏(名炳翔),藏书家赵学南(名诒琛),文人王佩诤(名謇),上海诗人黄梦畹(名协埙),书画家顾鹤逸(名麟士,文彬之孙)等,这些人物也算是较有名气的文化人,但众多书籍均未见收载;同时,其所涉人物还具有补缺订正作用,如刘迓邠,查实名叫传福,吴县人。《清代人物大事纪年》仅有出生年,张氏联语记其卒于1921年。另可喜者,今悉刘迓邠有《鞠傲轩集联新语》,这即为联界保存了个名家的生卒年时间,弥足珍贵。又如蒋香谷,名兆兰,词人(徐悲鸿妻蒋碧薇父)。《近代词人考录》卒年时间为问号,荣培联语记卒于1931年。从以上各方面分析可以看出,张荣培联语不仅是对联艺术佳作,它的内容也是珍贵的地方文化之一。
(四)
句式以正统为主,偶带散句、领字等,风格清雅秀丽、凝重吉祥,间作简洁
张荣培的对联虽多,但句式多以正统的四、五、六、七言为主,读之音调和谐,气韵连贯;另外偶带散句、单句一字领句等,有直述其事,直论其理之效。如皖山别墅拟联上下联首句:“借苏台、集皖水、衣冠构成”、“从城市、得山林、气象乐此”;赠铁路总公司联上下联首句:“自旅獒越雉、通道以还”、“合豎亥大章、画疆而外”等。
风格清雅秀丽的联语,几乎表现在名胜、园林、题文友书斋联。且看几副:
虎阜冷香阁拟联
缃梅百本,丝柳千条,酿成大好春光,觞咏集名流,劫后重摹新画稿;
芒屩一双,笻枝七尺,趁著无边风景,湖山供胜赏,望中如展旧围屏。
张氏梦墨小筑联
拓地不须宽,有小亭一角,奇石数拳,且安排花架药栏,桃坞春风添画稿;
得天便是适,无轩冕劳形,筝琶乱耳,尽消受酒樽棋局,藤阴秋月助诗情。
张氏留云山房联
陶公栗里,杜老花溪,位置隔尘嚣,且安排三叠云峰,半潭秋水;
开府小园,石丞别墅,经营参画稿,尽消受一庭风月,四壁图书。
这些对联,颇有清新中略带雅气的韵味,读来有飘流迤逦之势,犹如戏子文人悠哉游哉的浅斟低唱,甚有十分惬意之感。
凝重吉祥之作,主要反映在圣庙、贤祠、庆贺方面。如:
林文忠公祠拟联
为扫除毒害,悉数焚烧,何物敢称强,拼教秣马厉兵,直使狡夷寒破胆;
惜处理外交,多方失败,无人能继起,遂令偿金割地,坐贬名将愤填膺。
联文凭吊林则徐抵御外辱,严禁鸦片,直使英夷惊心破胆的功绩,又深为林横遭诬陷,贬官流放而愤愤不平。联文写得凝重,语意深沉。
荣培的庆贺联不论是贺喜、祝寿,还是乔迁、开业,多以吉祥喜瑞之风为主,遣词造句中运用许多喜气优美之词,使联文显得清明秀丽吉祥。如:
切四月分喜联
四月清和新节序;
百年美满好姻缘。
剪刀业开市
裁成大地春光,百般生意;
剪取半江秋水,一片灵机。
祝陈撷苏六十寿
敬宗收族,具范氏遗风,谱牒赖重修,花甲称觞逢八月;
务材训农,师卫文良法,英髦欣继起,莱衣舞彩祝千秋。
张之挽联则具凝重深沉之风,这与挽联的通常作法相同。挽联措词琢对,以亲切真挚,情文并茂为贵,写来满纸溢哀,字字见泪,引起他人深沉的慰唁之情。如:代父挽先慈中“空作百哀吟”,挽谱弟顾湘蘅中“更谁臭味托芳兰”,代颖生叔挽内弟戴传生中“原来春梦一场、淒凉惟有野棠知”,代父挽涵生叔中“虽非萁豆同根、亦关痛养”等词句,情真意切,读之无不使人泪雨涟涟。整个联文于沉痛之中,极显凝重深沉风格。
另外,张氏的投赠联、庆贺中切每个月、切姓氏、切地联,联文略事雕饰,却又质朴明快,尽呈简洁风格,在此不作赘述。
(五)
多句组对联句脚平仄的复杂特殊形式
多句组对联句脚的平仄,而今多遵循马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等变格式、朱氏规则等。据细检分析,张氏的多句组对联共有749副,句脚的平仄一般遵循以上三种形式。尤以四句组联遵循较好,除二副句脚为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不符联律外,其它均合律。但,五句以上之作共有669副,据分析有151副不属于马蹄韵等三种句脚形式的平仄,占25.5%。粗略分析有以下十四种格式:
五句组(1种)为仄、平、平、平、仄如:
挽汪子容太夫人
桂有子,兰有孙,修来老福重重,真如平地神仙,花甲称觞登上寿;
冬施衣,夏施药,积得阴功种种,恰值中元令节,莲台证果具前因。
(2种)为平、仄、平、平、仄如:
赠云露阁茶室逍遥楼
花气满楼中,雅趁三杯软饱,一枕黑甜,偷得此身闲,玉川子争来徙倚;
茗寮甲吴下,最宜四壁风生,半簾月上,坐消无事福,漆园叟同赋逍遥。
(3种)为平、平、仄、平、仄如:
挽徐尔康
自十年前倾盖相知,曾偕两踏棘闱,记当时雨花策蹇,桃叶呼舟,历历旧游犹在目;
于五月中寄庵小叙,何料遽归蓬岛,痛此后酒座论文,茗寮觅句,茫茫同调更无人。
(4种)为平、平、仄、仄、仄如:
代徐观海挽陆榕卿太夫子
溯三十年前,八战棘闱,以青衿终老,天厄太夫子,何其酷也;
从一再病后,七旬荆室,竟白首同归,我为小门人,能勿悲乎?
(5种)为仄、仄、仄、平、仄如:
代宋葵圃自述
浮生原若梦,幸此来家声克绍,士行无亏,八十年劫换沧桑,尚得优游岁月;
老死亦何忧,愿今后薄产能传,贻谋弗坠,千百载魂依墓木,不遭险恶风波。
六句组(6种)为仄、仄、平、平、平、仄如:
王废基祇园庵拟联
何处问齐云楼阁,九秋黄叶,舞尽西风,即今劫火全消,环珮吊幽魂,应转金轮归彻悟;
有人过玉带河桥,一朵青莲,移来净土,从此祇林大启,鼓钟宣佛号,好开黑狱放光明。
(7种)为平、仄、平、平、平、仄如:
无锡鼋头渚拟联
胜概极四时,秋冬雪月,春夏风涛,蹑屐此登临,直须驾鼍为梁,吴越并包罗眼底;
奇观收万顷,缥缈云峰,莫釐烟树,解衣来槃礴,真似骖鸾上汉,乾坤洗荡贮胸中。
(8种)为仄、平、平、平、平、仄如:
代陆叔陶挽妻
自结发至此,不及两年,闷恹恹病逐秋深,未遂卿一日胸怀,何弃予如遗,撒手竟先春梦觉;
况育子到今,恰经十月,惨离离魂随风逝,重累我满腔心事,更向谁共语,伤心惟有夜台知。
(9种)为平、平、仄、平、平、仄如:
代蒋小宋挽兄
从四十二年,历溯平生,出则谨信,入则友恭,并放怀文籍自娱,真不愧读书本色;
积七百廿日,釀成绝症,上有慈亲,下有令子,竟撒手形神俱逝,更谁怜同被深情。
八句组(10种)为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如:
重修狮子林拟联
池台管领,早定前缘,历元明清三朝,以肇造共和,胜地几迁流,怅荒烟乔木,无限淒涼,从此园林欣有主;
泉石经营,并参画稿,合朱赵徐诸家,而集成倪氏,新图重布置,看校舍庄祠,聿臻美备,好同俎豆永留芳。
(11种)为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如:
挽外祖母徐太夫人
自寄居外孙家,数十寒暑,倍极辛劳,可怜有愿诵经,修到八秩又八龄,泪柘梓舍,望绝桐枝,只剩得一身孤苦;
为预谋善后事,再三奔波,转成疾病,不意无缘觌面,延至二月廿二日,耗达申江,装旋吴郡,已遲了两夜光阴。
(12种)为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如:
代张鑅康挽姨丈王亦安
创丝织业,握商会权,作市社长,任电厂董事,为地方素具热心,好善如我公,岂期寿过五旬,骤撄险症;
抚五掌珠,种四玉树,续三锦弦,侍八秩萱亲,论家况应称全福,推诚同姨母,忍向秋高九月,竟赋仙游。
十一句组(13种)为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如:
代方冠洲挽薛蓉贞女士
卿何短命如斯耶,忆去秋桂花香裹来归,喜只喜、相夫敬,奉姑孝,任事劳,出言谨,十五月好梦遽醒,那忍覩遗衣满箧,剩粉盈奁,物是人非,触目伤心谁可语;
我真薄福至此矣,痛今冬葭管声中惨逝,恨却恨、怀孕安,及期变,生蓐艰,择医慌,廿二龄韶华断送,初不料保产有方,回生无术,泪枯血继,营斋设奠总难偿。
十三句组(14种)为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如:
代陆绪卿叔岳生挽
自藐躬堕地以来,时乱兵荒,备尝艰苦,赖荥阳继母,教养成人,而受室,而经商,而遣嫁完婚,壮志了桑弧,耗残有限精神,信此生俯仰无亏,裕后托两孙,得绍箕裘储薄蓄;
当革命兴军之始,风声鹤唳,饱受惊惶,喜周浦重游,平安立足,若悼媳,若哀稚,若吊甥哭女,衰龄逾花甲,挥尽许多血泪,幸续偶倡随偕老,承欢留一子,且供汤药乐馀年。
张氏的其它五、六句组以上之联均能分别符合几种联律,而且还是大部分。从这十四种格式看,不合联律的五、六句组联因本身对联数量大,所以用了九种格式,占大多数,比较复杂多样;十一句组、十三句组仅各一联,格式很单一,句脚的平仄交替更为杂乱,但读起来仍然朗朗流畅。
其实,多句组对联句脚的平仄,并非一定要合律。从清初至民国的不少均有对联专集的联家,也有较多这类作品,从李渔、薛时雨、周彦升、范当世到王壬秋、张謇、江峰青、吴恭亨等等。李渔是较早提出对韵者,但他连四句组联都有不合律之作,如其赠金长真太守为仄、平、仄、仄,题越望亭为仄、仄、平、仄;薛时雨题莫愁湖曾公阁为平、仄、平、平、平、仄,赠刘铭传为十二句,句脚的平仄交替则更杂;李寿蓉挽李鸿章母为平、仄、平、平、平、仄;江峰青题同善公所为平、仄、平、平、平、平、仄;吴熙贺王蒪甫八十寿为仄、平、平、平、平、仄,等等。还有,百馀字以上长联,除大观楼一类长联外,句组的平仄多无规则,此不赘述。
笔者初步认为,这些对联是笔随心走,词共意彰,不强迫比着条条框框而写作,而是以行云流水式的自然而然流淌,只要做到每一单句的平仄交替或合律就行了;另外,有不少联首句为领句,似可不与后面句组的平仄有关,然后各层句意之间的句脚平仄又做到了交替;还有,一些联描写的内容之词有特性,不便合律,但只要读起来通顺流畅,也不必强求。由此可见,联律不仅仅限于“马蹄韵”、变格式、“朱氏规则”等,有的时候还可以根据表情达意、运笔行文而定。既然这类对联既不合律又无定论,而联又较多,目前暂作特殊形式吧。
最后,简单说下张氏联语的不足、联辑编辑归类的不妥。一是其联除极少数因固有称谓、名词、数词等不能改变,对仗、平仄有悖联律。二是有的标题模糊不明白,如贺奚萼衔子吉斋、代xx自述)据理解为自挽)。三是挽联前半部分颇佳,后半部分有些联较平淡。四是个别联用词欠斟酌,如代人弟挽胞兄“心伤才过少年朝”,朝字此处生硬,宜用时为妙。五是编辑归类不妥,名胜类有4副茶楼联、投赠类有13副餐馆商店行业等联,可单开商肆类;寺庙类有2副祠联,应归祠墓类;名胜类有2副寺庙联,应归寺庙类;投赠类有1副私家花园、斋舍类有10多副应归园林类。
虽有上述小问题,但总而言之,张荣培是对联界少有的高产者之一,他将自己的辉煌成就展示于联辑之中,他又一个证明了普通人物之联并不逊于学者名家,也向那些认为对联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先生们,更加雄辩地震醒他们:先生的观点应该改弦更张了!
重庆@时习之先生见此文后回复道:
其实句脚平仄哪有什么“联律”?景先生何须被此种“联律”所拘?在前人的五句联中,(上联)句脚平仄为仄平平平仄或平仄平平仄的比任何一种“联律”规定的格式都多。
细看上面那十几种格式,张荣培还是有一定的规则的。一是最后两句句脚平仄相反;二是凡是句中自对句的句脚平仄相反;很少有例外。
所谓三种“联律”,大约是余德泉教授近来所主张的。他原来只承认马蹄韵一种,到2007年在重庆江津钟云舫160周年会上,也承认了朱氏规则。近来又承认了单平单仄,并命名为李氏规则。这三种规则大概可以基本涵盖一至四句联的句脚平仄安排,即绝大多数一至四句联的句脚平仄都在这三种“联律”的范围内了。但是对于五句及以上的句脚平仄,则根本无法涵盖,要靠“段合式”。我曾统计过一万多古联,结论就是五句以上不行。如有兴趣请看拙作《质疑“马蹄韵”》(在本版置顶)。
不包括段合式。一副五句联,如果分段,那么一段两句,一段三句,自然基本上都能符合“联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