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名人对联顾复初和他的对联

顾复初和他的对联

2019-05-10 22:57:39有趣的学长TheStoryTeller 0条评论

我一直相信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和他的人生阅历是有联系的,不管他从事什么艺术:写作、书法、绘画,抑或是音乐。人生阅历是形成他作品风格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之一。从今天开始,我会结合作者生平为大家介绍一些对联名家和他们的对联,说起来好像我会按时更新一样,嗯,这里就说一下更新的频率吧:每当我想起来的时候,我就会更新。


前文回顾:

自然、典雅,李渔和他的对联

随性、狂放,钟云舫和他的对联

淡雅、工丽,梁章钜和他的对联

从容、考究,俞樾和他的对联

稳健、狡黠,赵曾望和他的对联

朴实、诚挚,李彦章和他的对联

*乏善可陈,吴俊仁和他的对联

中秋特别篇:苏轼和他的对联

沉稳、厚重,成惕轩和他的对联

轻盈、悠远,江峰青和他的对联


之前咱们提到的诸多联家,虽然在对联这方面都具有极高造诣,但他们都还有些更加主要的身份,他们的自我认同必不以自己为文人雅士,如梁章钜、李彦章、江峰青是为民请命的朝廷命官,俞樾、成惕轩是著书研习的教书先生。而今天我们要看到的这位,虽然他也有过各种各样的经历,但他对自己的认同似乎就单纯的是一个文人雅士。他就是顾复初。

顾复初不仅是出色的对联家,他的书法、绘画也相当厉害。没找着他的照片,就拿书法作品来凑合一下吧。

顾复初,又名旭,字幼耕(一作幼庚),又字乐余、子远,号道穆、听雷居士。他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卒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这个和网上一般资料有所出入的生卒年份,乃由四川省楹联学会冯修齐先生考证。冯先生工诗联,对佛教文化也颇有研究,在他编纂的《龙藏古寺》一书中,载有生前与顾复初来往频繁的一位高僧——雪堂和尚的年谱,另有《顾(复初)何(元普)黄(云鹄)年谱》,系草稿,尚未发表。得知晚辈有了解顾复初的想法,冯先生随即赐书。在此也向冯先生再次致谢!

顾复初还有两个名号,一是晚年题署落款时用的潜叟,一则是曼卢山人。顾复初的出身符合典型联家的出身规律,同样是书香门第,而他的父亲顾元熙,则是年少及第,官至翰林侍讲,换句话说也就是皇帝的文学顾问。那在顾老先生的熏陶下,我们可以相信顾复初不成为文人雅士比成为文人雅士还要难。顾元熙在顾复初六岁的时候因病辞世,葬于曼卢山。顾复初以此为号,可见一个“情”字在他心中的地位。

顾复初出生在江南,从小聪明好学,后来进入国子监,诗文书画无不精通,可惜考场上缺点运气,屡试不第。据资料显示,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37岁的顾复初曾出居庸关游历。虽然从6岁到37岁这段时间我们暂时无法知道顾复初的生活细节,但这次外出,可能也是顾复初在书斋里许多年后“学毛线阿,老子不学了”的一次内心释放。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写联不避重字的文学爱好者何绍基担任四川学政,特别邀请顾复初前来和自己一起襄校试卷。这份工作对于咱们的国子监高材生的顾复初自然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何绍基对顾复初也愈加器重。考试之余,他们还讨论诗词,研赏书画,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和别人交流,这应该是顾复初最开心快乐的事了。

历史上只有快乐的时刻,却没有快乐的时期。两年之后,何绍基离任,顾复初打算回归江南,可是刚好遇上太平天国西征,有家难回。顾复初只好出资捐了个贡井县丞的小官,打算以俸禄赡养老母,但这肯定不是顾复初想要的追求。一年后顾复初辞去贡井县丞,改任从六品京职光禄寺署正。

咸丰七年(1857年)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这段时间里,顾复初曾经回到过自己的家乡,但是这些日子里所经历所目睹的往往都是水火刀兵下的凄迷之景。这些经历可能也为晚年顾复初爱去找雪堂和尚聊天埋下了伏笔。

咸丰十一年,满洲镶黄旗人完颜崇实以成都将军的身份入蜀,顾复初受邀为其掌笺奏,有时还代笔作诗撰联。说了半天终于扯到今天咱们的主题上了,我们来看以下两副对联:


汉昭烈帝陵

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

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


武侯祠惠陵

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惠陵其实就是昭烈帝陵,这两副对联最初落款都是完颜崇实所撰。但仔细阅读的话不难发现,两副联作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前作强调王权,后作偏于怀古。1957年,土家族书法家刘孟伉补书后作,并在联侧跋语云:“此联旧署长白崇实撰,长洲顾复初书,其实撰书并顾一手所为。原刻久佚,今补,仍以汉分法。”

接下来的时间里,顾复初先后又在骆秉章、吴棠、李瀚章、丁宝桢、刘秉璋等五六任四川总督处担任幕宾,莫不受到优厚礼遇。其间不少顾复初还与不少文人雅士有诗词唱和,并与龙藏寺诗僧雪堂和尚颇有交流。


新都新繁龙藏寺

立不二法门,只履西来,传衣南去;

住大千香界,岷山北峙,沱水东流。


龙藏寺潜西精舍

花竹蔚然深,路转溪回,惟有伊人自来去;

波澜不复起,风清月朗,且随居士证声闲。


又  潜西精舍

诗思梅花香里;

禅机流水声中。


无  题

萧疏外声利;

刚健含婀娜。


成都大慈寺

六根皆入菩提,行亦得,坐亦得,得无所得,乃为真得;

万善同归极乐,生不来,灭不来,来者非来,是名如来。


贺僧含澈六十寿

参有情禅,经沧海水;

具无量寿,如恒河沙。

*僧含澈即雪堂和尚。


顾复初传世的对联似乎不多,这些作品看起来都是比较简单的写法,放在今天看来也是相对浅显易懂的。顾复初的文学功底不可谓不深厚,然而写联的时候却举重若轻,在同时代的诸多选手中算是比较前卫的一个了。


杜工部草堂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诗史堂吟庐集句

眼中突兀见此屋;

独立苍茫自咏诗。


古柏亭集句

柯如青铜根如石;

花为四壁船为家。


昭烈庙

臣本布衣,一生谨慎;

君真名士,万古云霄。


马王庙

卜王道其昌乎,看天马来从西极;

此房星之精也,有苍龙见于东方。


望江楼崇丽阁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贮凉月,予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成都风神庙

怒者谁邪,看九天云垂,四海水立。

灵之来兮,有冕旒秀发,旌旆飞扬。


题湖北咸宁凤雏庵

造物多忌才,龙凤岂容归一室;

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许三分。


池  上

老作诸侯客;

权呼小墨池。


顾复初的对联,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工部草堂联、崇丽阁联和风神庙联了。


工部草堂联看似即景抒情,其实一个“亦”字不仅暗含了古今诸多流寓名士,也感慨了自己,但是接下来说“有长流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则以旷达胸怀收尾。

崇丽阁联虽题写崇丽阁,却完全不顾崇丽阁,而是自说自话,两对集句开头,随后以“青来”、“绿到”收尾,宛如大笔写就,气象恢弘。

风神庙联则是我说顾复初风格前卫的最典型例子,简单的四言句起,领字+自对句收,自对纯用虚写,像极了现代某些网络联手的风格。

顾复初寿至耄耋,晚年间亲友离世让他悲怆感喟,是作若干歌辞以抚今追昔。同治十二年(1873年),60岁的顾复初作了《菩萨蛮》一首,题为《感怀旧人无一存者》。其词内容暂未得见,仅从标题,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曼卢山人的那股遗世悲凉。

二度入蜀之际,顾复初续娶菱波女史范雒娟,光绪元年(1875年)初,范雒娟病逝,顾复初作《悼亡范宜人》七律八首,并将以往写给她的诗词纳入棺中。是年三月,顾复初前往龙藏寺为亡妻寻找墓地,雪堂和尚赠以寺南吉地,顾复初撰《继配范宜人诔》。五月,顾复初将亡妻灵柩殡于龙藏寺法云院,作五律诗八首,又作《重悼》七律诗四首。十月,动土建墓,并营生圹,顾复初自题墓联云:


美人名士一抔土;

蜀水吴山万里魂。


这段经历在冯修齐先生提供的《顾复初年谱》中记载相当细致,许是因为这段时间和雪堂和尚交流颇多,由此及彼的缘故。再联系文章开头说到顾复初“曼卢山人”,则其一生笃情,可见一斑。

光绪二十年(1984年),甲午战争爆发,81岁的顾复初病逝于成都,雪堂和尚遵其遗嘱,将他葬于原建生圹,与菱波女史同穴,并题联云:


识君时阅三朝,说法人间,宛如摩诘居士;

长我年多十岁,论诗方外,浑似东坡先生。


此联较之顾作更加浅显,但工稳之余,足见拳拳交心。

顾复初的对联,如果要用两个词来概括的话,我觉得除了前卫,还有就是深沉。因为小时候出生于标准书香门第,父亲早年去世也无碍自己带着天赋进入国子监,年少时候必定怀揣着读书经世的梦想,然而屡试不第之后出游居庸,加上后来担任幕僚的经历,想必使象牙塔里的读书人已逐渐认清了世情险恶、人心不古,于是抱着一颗深沉的心,抱着一个文人雅士的身份与周围人斡旋。晚年遇到的雪堂和尚,却似穷极一生所要寻找的知心朋友,因为两人有着一样对纯洁无垢的追求,所以自己的最终归宿所托付的人,不是某个文人、某个官员、甚至某个亲戚朋友,而是一个身居世外、与世无争的和尚。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顾复初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