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名人对联李彦章和他的对联

李彦章和他的对联

2018-09-06 22:22:28有趣的学长TheStoryTeller 0条评论

我一直相信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和他的人生阅历是有联系的,不管他从事什么艺术:写作、书法、绘画,抑或是音乐。人生阅历是形成他作品风格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之一。从今天开始,我会结合作者生平为大家介绍一些对联名家和他们的对联,说起来好像我会按时更新一样,嗯,这里就说一下更新的频率吧:每当我想起来的时候,我就会更新。

前文回顾:

自然、典雅,李渔和他的对联

随性、狂放,钟云舫和他的对联

淡雅、工丽,梁章钜和他的对联

从容、考究,俞樾和他的对联

稳健、狡黠,赵曾望和他的对联

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个人物,比起前面几位,名声也许要小太多。他在梁章钜《楹联丛话》里出现过八次,在胡君复《古今联语汇选》中出现了四次,在吴恭亨《对联话》里只出现过一次。前面几位选手至少都还有自己的联集吧,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个人,甚至他的联集都是别人给编的。但是他在楹联历史上留下的多彩华章却是值得注意的。他的名字很好听,叫李彦章。

李彦章,字兰卿,自号“榕园”,来自胡建省福州市。相信福州的同学对这个“榕”字肯定有自己的心得。李彦章生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卒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这一生虽然并不漫长,但李彦章却过得精彩又充实。

李彦章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以往几名选手的经历来看,书香门第似乎已经成为文人雅士出身的标配了。李彦章的爸爸李鸿瑞,是一位很有群众基础的清官,老百姓称他为“来的清,去得白,如此好官再难得”,甚至为他建立生祠。相信这样一位好爸爸也对后来为官的李彦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小李爸爸就很注意对孩子的培养,李彦章和他哥哥李彦彬都获益匪浅,当时人称这两兄弟为“双珠”。而李彦章的天赋显然要超过他哥哥不少,在鳌峰书院(熟悉吗?是不是在哪见过)上学的时候,就“惊才绝艳”。后来李彦章进京赶考,年仅18岁就中了进士,对比一下前面我们说的几位联家,这个成绩应该可以吊打他们了,并且在当时李彦章也是同科进士里年纪最小的。跟李彦章同一年中进士的还有一位相当出名的人物,那就是林则徐。

在之前梁章钜那期节目中跑过龙套的林则徐同学,今天又来给李彦章当配角了。林则徐比李彦章大9岁,作为同年进士,一直对他非常关心。他们曾经一起在京城做官,后来林则徐先去了杭嘉湖道,几年后李彦章去了广西思恩,再后来两人又在江苏重新见面。道光十六年(1836年),李彦章调任山东盐务使,不成想在当年五月积劳成疾,溘然病逝。林则徐为他写了挽联:


卌三年才不虚生,帝简方隆,谁料谪仙归紫府;

重五节缕难续命,名心未瞑,应教词客祀红桥。

下联中的“红桥”让我思考了很久。上联“谪仙”是林则徐借老李家前辈来表达李彦章的去世,那下联怎么说?经过多方查证之后才知道,可能说的是李彦章经常参与的一个文人雅士的聚会:红桥修禊。

红桥又名虹桥,据说是瘦西湖第一景。最早开展红桥修禊活动的是清代诗人王世祯(自号“渔洋山人”,所以又叫王渔洋)。他死后当地人建立三贤祠,把他和苏轼、欧阳修并列纪念。祠堂有段荒废的日子,后来李彦章带头捐资重建,并重修江山文选楼、桃花庵等处,还另外修建了载酒堂于祠侧,以祀渔洋。李彦章在这里题联道:


昼了公事,夜接诗人,得句皆堪作图画;

修禊虹桥,访碑禅智,此才真不负江山。

看似说王渔洋,但其实我觉得也是李自己的写照。

道光五年(1824年),30岁的李彦章外放至广西思恩担任知府,这段时间之内他做了什么呢?先不说,我们来看看这段时间里他写的对联,这些对联很能反映出他这段时间的政绩。


修志亭

清坐使人无俗气;

读书何计策新功。

这是个集句联,上联来自黄庭坚的《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云涛石》,下联来自陆游的《冬夜戏书》。

榕园讲舍

茅瘴闢荒芜,难得边人尤信道;

榕村宗讲授,敢誇闽学有真传。

岚漪诗屋

地如山水匡庐,借徼外林峦,别开生面;

我慕文章太守,聚江西香火,不但诗缘。

润经堂(讲堂)

率土尽同文,愿此邦易俗移风,欲使偏陬如上国;

登堂能讲学,与多士敦诗说礼,须知太守本书生。

西邕书院正学堂

儒馆辟边城,渐户多弦诵,士励廉隅,快养人材为世用;

郡斋邻讲院,喜公暇论经,夜深闻读,不忘书味似儿时。

阳明书院正门

合千里外东至屯所、西至田阳,俗喜儒风,今已见从游多士;

愿十年后家有洙泗、户有邹鲁,化行荒服,我又宗先世成公。

实用斋

以禹贡治河,以春秋折狱,以三百五篇为谏书,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

知圣贤源流,知民物利病,知四千余年之得失,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

《楹联丛话》只有后面两个分句,有前面这些分句的版本来自《榕园楹帖》,一番堆砌之后感觉又不一样了。

从以上诸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重视教育的官员。李彦章在思恩担任知府期间,带头捐款修建阳明书院和西邕书院,自编教材,并在书院许多地方都撰写对联。李彦章还对自己的“闽学”相当自信,一句“敢夸闽学有真传”,不卑不亢。


知稼亭

经训即菑畲,我欲课耕兼课读;

艰难知稼穑,士无恒产有恒心。

武缘县小陆墟新修宣读圣谕亭

圣训敷言,知道在伦常,业先耕读;

民劳思善,愿人勤守隘,俗革歌墟。

林村劝农亭

雍睦八家,同能服先畴,颇有乡风安古处;

畲菑三岁,始永除后患,断无地角累升科。

伏康村劝农亭

载酒遍催耕,愿无忘两字丰农,为政先劳原自近;

索綯仍合力,正难得一家和气,力田孝弟本同科。

驮崆等村劝农亭

加意减租徭,十二村中,尔宅尔田,保汝儿孙常足食;

赴功烦版筑,三百里外,某山某水,守吾条约即良民。

宾州劝农亭

万二千家为乡,看水田再熟,洫路交流,到处争留吾所憩;

三百六旬成岁,忆春晚观风,秋晴喜雨,连年频与尔相亲。

上林县劝农亭

地利极膏腴,十万山近绕澄江,今年喜雨足田肥,人和岁稔;

边情须体察,三百里亲来行县,到处得兴农课士,问俗观风。

在思恩期间,李彦章除了修建学堂、亲自编书讲课之外,还很关心当地的农业。知稼亭即是他在书院里修建的,另外他还在许多地方修筑劝农亭,并将“双季稻”种法大力推广,使当地民众收获颇丰。他以朱熹、王阳明所推行的保甲制为蓝本,积极整顿社会秩序,并采取有力措施打击敌方豪猾抢占土司官田。仅罗土一土司便在一年之内,收回办公官田三百余亩。当地士民称他“ 实心教养” “ 公明廉正” “ 仁周边土” ,甚至为其建立生祠。(《论林则徐与李彦章》,黄保万,《福建学刊》1989.3)

道光十三年(1833年)二月,李彦章调任江苏常镇通海道,同年十一月,升任江苏按察使。这时候林则徐也在江苏担任巡抚。江苏地区自道光三年(1823年)以来,几乎连年遭灾。李彦章到任后向林则徐提出自己在广西推广的“双季稻”种植方法,林则徐很是认同。李彦章还编写了专门的《江南催耕课稻编》,详尽介绍了双季稻的种植方法和优势。

李彦章和林则徐一样,都有着努力改革、振兴民族的渴望。李彦章的积极上进让林则徐非常欣赏,林则徐的支持和鼓励也让李彦章愈发地努力工作。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连续忘我工作的李彦章,年仅42岁(虚岁43,林则徐联里写的“卌三”)就累倒了。回顾自己的一生,李彦章在弥留之际说道:

无他语,惟慨天不假年,未能尽展其为国为民之志而已。

比林则徐还年轻9岁的李彦章,未来还有那么多梦想蓝图等待他去实现,精彩的生涯却在高歌猛进的途中戛然而止。

在广西思恩担任知府的那段日子里,李彦章在各学校、各劝农亭所写的对联,都被当地士人收录并编纂成集,这本《榕园楹帖》即是李彦章为数不多存录于世的楹联总集。除了之前提到的治学、劝农两方面对联,李彦章的作品还涉及许多风景、门署、祠庙,另有一些格言类的,在此不一一列举,有兴趣的可以找我要《榕园楹帖》,这书网上很难找阿我费了不少功夫才搞出来。其实李彦章不仅擅长对联,他的诗也很厉害,比如《榕园诗钞》、《载酒堂集》、《出山小草》、《双石斋诗草》、《双石垒唱和集》、《小红桥唱和集》等等。

也许是继承了父亲“清慎”的德政思想,李彦章的对联显得朴实、诚挚,就像与人坐谈一样娓娓道来。“须知太守本书生”、“不忘书味似儿时”、“士无恒产有恒心”这些句子,反映的是一位儒生不矜不伐、不骄不躁的坦荡胸怀。最后还是以他的一副对联作结吧,这是他题写在榕园讲舍的一副对联:


智欲圆而行欲方,心欲小而志欲大;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对联李彦章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