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正门
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区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4年,创作诗歌240余首。杜甫的诗犹如日月,光照千古,启人以忠,其情又似江河,悠远绵长,忧国忧民。
杜甫草堂后门
今天的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
草堂外观
杜甫草堂核心文物区内,照壁、正门、大廨(即官署,指古代官吏办公的场所,杜甫草堂的大廨建于清嘉庆十六年,后人借以表达对“诗圣”的崇敬和敬仰)、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其楹柱上悬挂着的许多古今名联,讴歌了杜甫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
草堂内设场景模拟
1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此联悬挂于草堂诗史堂,取自杜诗《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1959年11月由陈毅题。“新松”代表美好的新生事物,“恶竹”代表邪恶的腐朽势力,此联寓意代表美好新生事物的松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尽快成长,而代表邪恶腐朽势力的恶竹,则必须毫不留情斩除干净。陈毅1959年参观草堂时,选此两句杜诗为联,并作跋语云:“此杜诗佳句,最富现实意义,余以千古诗人,诗人千古赞之。”
2
吏情更觉沧州远
诗卷长留天地间
此联悬挂于草堂大廨,清同治时,由四川总督吴棠书。上下联分别借用杜诗《曲江对酒》《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从匡世济民的思想情操和彪炳天地的诗歌成就两方面褒誉了杜甫。
3
荒江结屋公千古
异代升堂宋两贤
此联悬挂于草堂工部祠,由清人钱保塘撰,顾复初书,商衍鎏补书。上联指杜甫当年在荒僻的浣花溪畔修筑了简陋的茅屋,而诗人不朽的诗作,却使这简陋的茅屋与诗人的大名流芳千古。下联则指不同时代的两位宋代大诗人黄庭坚、陆游,他们在诗歌创作上推崇杜甫,具有爱国爱民的情怀,又皆流寓蜀地故而“升堂入室”,其塑像在工部祠内配飨,亦永受后世人凭吊、瞻仰。
4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此联悬挂于草堂诗史堂,1953年4月为郭沫若题。上联称颂杜甫这位穷困潦倒身患疾病的诗人,却是唐代诗坛的圣人哲人。下联表达了杜甫十分关切民间疾苦,赞扬其忧国忧民的忧乐之志。
5
诗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此联悬挂于草堂诗史堂,由清两江总督沈葆桢题,1953年4月叶恭绰补书。此联以杜甫的文章道德比诸葛亮的文治武功,颂扬了杜甫像诸葛亮一样,英名永垂天地,亦表达了对杜诗成就的崇敬和追怀凭吊先贤的感情。
6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此联位于草堂大廨,为清代诗人、书画家顾复初撰,邵章补书。顾复初将自己的身世和杜甫联系起来,发出慨叹,更是向诗圣表达崇高敬意。杜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失意困顿,流寓他乡,却有匡世济民的境界,牵挂百姓苍生的悲悯。他记录现实、反映民生疾苦,留下了长留天地的不朽诗篇,也留下了风清月白的千古草堂。这副楹联道出了杜甫及草堂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7
歌吟成史乘,忠君爱国每饭不忘,诗卷遂为唐变雅
仕隐好溪山,迁客骚人多聚于此,草堂应作鲁灵光
此联悬挂于草堂工部祠,由清代医学家严岳莲撰,陈云诰补书。此联称颂杜甫热爱祖国,一刻也不曾忘记,其大量深刻反映社会动乱、忧虑国家命运、感怀人民疾苦的诗歌,可称得上唐代诗坛的“变雅”之作。
8
杜陵落笔伤豺虎
爱国孤悰薄斗牛
此联悬挂于杜甫草堂大廨。1960年3月叶剑英参观草堂时,曾赋绝句一首赞美杜甫和草堂。这副对联乃摘用这首绝句的前两句。上联借用杜甫赞扬李白的诗句来赞扬杜甫,歌颂杜甫常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诗作,揭露社会黑暗,抨击贪官污吏。下联则意指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他那独有的满腔爱国柔情,忠义正气,直冲霄汉,迫近斗牛,昭示于天地之间。
9
挺身艰难际
张目视寇仇
此联悬挂于草堂大廨,取自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一诗,1965年夏由张爱萍题。此联赞扬杜甫爱憎分明,在国家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为国计民生殚精竭虑的爱国主义精神。
10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此联悬挂于草堂诗史堂,1957年2月朱德参观杜甫草堂后撰。上联指杜甫寓居的草堂永远留存于后世,受人瞻拜。下联指杜甫作为诗圣昭著千秋万代,永受人们敬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