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香茶,一张折扇轻摇起;
几多故事,几许开怀快道来。
话说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山西某知府刘嗣昌,去广东省亲。正赶夏季,刘知府一行十人,从晋北出发,风尘仆仆,一直向南行,经过河北、河南、湖北、湖南,两个月后终于到达目的地—广东南岭府。
一路劳碌奔波,加上湿热难耐,大家疲惫不堪。由于刘知府是北方人,不习惯岭南的气候和饮食,因此病了一场。衙役去请当地的中医,过段时间知府的病总算好了。刘知府每天不出屋。除了看当地州志、县报,就是接见亲属。他热得实在难受,当差的就不停地给他扇扇子,仍是大汗淋漓,汗水湿透了官服。南方人为了适应高温多雨的环境,发明了用竹子做成的消热解暑的休闲和睡眠兼备的用具,当地人叫它“竹床”。
这天,知府叫来一个衙役,吩咐道:“去集市买副竹床来”。衙役的耳朵有点背,加上刘知府用的浓重晋北方言说的,这个衙役恰是东北吉林人,听不太懂晋地方言。把“竹床”听成了“猪肠”了。衙役想:老爷从北方来这里,已有些日子了,一直没吃到肉,看来他馋肉了。在家乡时,他常吃北方的杀猪菜!这次让我买猪肠,莫非是要做杀猪菜用!
他边走边想,不知不觉来到一家肉铺。他便开口说道:“店家,给我来一副上好的猪肥肠”。店小二取了一副猪肠,上秤一量,二斤六两,差四两到三斤。于是问道:“客官,不够秤,给你配副猪耳朵行不?”衙役心想,我也好长时间没动荤腥了,这副猪耳朵,今晚不正好可以当做我的下酒菜吗?反正老爷也不知道此事,我干脆自己揣起来算了。他越想越高兴,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满口答应:”好好”。付了银子以后,他把猪肠装好,把那个猪耳朵用麻纸包起来,到店家库房里,偷偷地揣进自己的腰兜里。衙役美滋滋地哼着小曲,回到老爷的治所。他把这副猪肠,毕恭毕敬地递给刘知府。知府看后,大吃一惊,气得暴跳如雷。破口大骂道:“你怎么买回来猪肠了?耳朵哪里去了?”衙役顿时吓得跪倒在地,一个劲地叩头:“启禀老爷,耳朵在这里”。他哆哆嗦嗦地从兜里掏出藏好的猪耳朵。
刘知府哭笑不得,指着衙役的鼻子训斥:“教你买竹床,你却买猪肠,还偷藏猪耳朵,看来你和猪有缘,你就回去养猪吧,到时候你就能大大方方地吃猪耳朵了,何必这样偷偷摸摸地呢?”一气之下,知府当众宣布:”从今天起,你不是本府的差役了”。知府吩咐人,给了衙役十两银子当盘缠,遣返他回家去了。有联戏道:
一念之间,怎起贪心,唯图小利丢官禄;
三思以后,应除私欲,但让清流注净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