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故事话说四仙桥的楹联故事

话说四仙桥的楹联故事

2018-04-16 22:54:30张健梅德清政协 0条评论

德清县乾元镇金火村,属典型的江南水乡,村内河道纵横,南山北水,地理位置极佳。村落历史久远,文化底蕴厚实,是文化名人俞樾、俞陛云、俞平伯的祖籍地。现今村里尚存着与德清俞氏有密切关联的一座古桥——四仙桥。这是一座江南曾常见的三孔石梁桥,横跨在南北两埭之间。古桥静静伫立了一百多年,迎来送往,不仅见证了人世间的沧海桑田,也见证了德清俞家的兴衰史。桥柱上的两副楹联,东联“野渡傍溪山,会有才人题驷马;嘉名登志乘,不劳仙迹访骖鸾,”西联“双桨泛轻舠,绿水潆洄南北埭;一条横略彴,青鞵安稳往来人”,相传为俞樾当年亲手题写,刻制在整块的竖条石上,阳文凸现,在绿树与清水之间,相映成趣。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德清县城东乌牛山下南埭村人,清代著名朴学大师。年轻的俞樾踌躇满志、才华出众,参加朝廷殿试时因“花落春还在,天时尚艳阳”的诗句深得主考官曾国藩的赏识,顺利地进入了举子们梦寐以求的翰林院。可对于一个耿直不阿的知识分子来说,官场就是如履薄冰之地。果不其然,俞樾出任河南提督学政,一场割裂经文案几乎给他带来杀身之祸。不就是出几道科考的试题吗?但俞樾从“四书”里截句而得的“截搭题”被诬为嘲讽皇上,俞樾被罢官,“永不叙用”,从此告别仕途。

“穷则独善其身”,人总是要奔一条活路,俞樾开始了刻苦的经学研究,四处讲学、著书立说。30多年的教育生涯,俞樾“门秀三千士”,培养了章太炎、吴昌硕、张佩纶等杰出人才。

离开故乡颠沛流离的日子,俞樾时时会感到故土难离,会念起乡人淳朴。“更向清溪问旧栖,一泉一石总留题”。根在那儿,故乡情就在那儿。修建四仙桥是俞先生晚年回乡探亲做得非常有意义的一件美事。那时,俞先生早已名动天下,很受乡里人的敬重与爱戴。修桥铺路,在乡间是善事,需要一名德高望重的乡贤出面主持,而俞先生就成了不二人选,成为了南北埭修桥的主要决策者。故乡重修拱元桥,俞先生出钱出力,慷慨赈助白银三百两。至今村里仍流传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桥工们只要在运输石料的船上插上标有俞樾的小旗,地方官府见到就免税,石料就掉价。于是乎船工们常常超载而归,于是乎平白里就多出了好多石材,据传四仙桥就是用重修拱元桥多余的石料所建。

四仙桥中孔的排柱墩内侧镌刻有精美的荷叶、莲藕组合图案,排柱的东西两侧以及桥额之上,分别镌刻俞樾当年亲笔书写的楹联和桥名。据民国《德清新志》记载:“四仙桥旧名普济桥,清光绪15年圮,邑绅俞樾创捐募建,易石而广其制,许德修监其工。”俞先生为何要将桥名从“普济”改为“四仙”呢?据传是因为祖先俞希贤、祖父俞延镛、父亲俞鸿渐,加上自己,正好四个人,而这四人俱是家族中的佼佼者,称作仙者亦不为过。既然祖先选择了这片热土,那么有生之年就要为这片土地贡献些什么。俞先生把他的笔墨就这么永久地留在了一座小桥上。

最近,再一次探访四仙桥和桥石上的楹联,我对这两副楹联有了新的认识。

先看东联:“野渡傍溪山,会有才人题驷马;嘉名登志乘,不劳仙迹访骖鸾。”

这里的才人指司马相如,为作者自喻。有一典故说的是,传说司马相如离开成都进长安之前,曾经从北门的一座升仙桥经过,面对着即将离别的妻子和前来送行的官员,他题字发誓:“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俞樾用时人熟知的汉代才子司马相如的故事来入联,亦有衣锦还乡的意思,同时也点出了作者与桥的渊源。其中“驷”谐“四”,“仙迹”合“仙”字,点出了四仙桥的桥名。妙构!而“嘉名”,意为造福乡里的美名;“志乘”指史册。德清城外的南北埭,虽是乡下,但聚集过很多有才华的人,新桥落成在这溪山之旁,不会缺少名家来题写桥柱,即使没有仙人们驾驭鸾鸟来访的传奇,造福乡里的作为也一定会青史留名。

再看西联:“双浆泛轻舠,绿水潆洄南北埭;一条横略彴,青鞵安稳往来人。”

在德清乡下,河网密布,老底子的通行工具就是瓜片子木船,南埭圩是俞先生的故乡,隔一条小河北埭圩是隔壁村坊。两村隔河相望。“轻舠”,意小船。荡起双桨,划一条小船,就能来往于绿水环绕的南北埭村。“略彴”,意小桥;“青鞵”,同“青鞋”,意为布鞋,喻老百姓。小河上架起一座贯通南北的石桥,乡亲们踏踏实实在桥面上过河,来来往往,安全又稳当。桥的西联说到了四仙桥的顺利建成、地理位置以及故里景色美如诗画。

无论怎么理解,我与俞樾大师之间始终隔着一条长长的历史之河。或对?或错?循着大师走过的人生轨迹,按着每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指引,以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深入古村,重读楹联,玩味古意,乐趣无穷。



再说一件曲园先生和四仙桥的民间趣事。

四仙桥桥头曾题有抱柱对联半副,题为“一橹二桨三人摇出四仙桥”,据说是当年曲园先生随兴所题,余下半联留与看官来对。

20世纪30年代,上海一家报纸,辟有《古联征对》专栏。曲园先生的“一橹二桨三人摇出四仙桥”上联一出,下联续对者众多,有“五经六贴七贤咏在八风楼”、“十生九死八王闯进七星关”……不久,最佳答案揭晓:“五音六律七孔吹成八板调。”可是,很多人读者却写信表达尚不满意,觉得上联是妖娆多姿的江南美人,唱得是吴语侬侬的越剧。而下联是举刀屠龙的北方男人,吼得可是畅快淋漓的秦腔。上联中三人用一橹二桨划过了四仙桥,活泼泼的意境,简单浅显的文字,水乡风情已经抑制不住地跳出来了。下联虽说对得也极工整,但是却少了天雷勾动地火的激情,绝非鬼斧之作。因而,千年等一回,盼望着有更完美妙趣的绝对出现。

“花落春仍在”。俞樾曾经意气风发,曾经跌宕沉浮,曾经名噪天下……而时光流转,一切都远去了,来去如风,连俞樾的四仙桥故事已是历史陈迹。但是,漫步在四仙桥头,站在四仙桥上,脑际依然怀想着俞樾和他家族的往事。俞樾作为德清俞氏文化名门世家的奠基人,是中华文化史上的标杆人物,其家族以其传奇卓越的文化成就,在清代及近代学术史上有着无法超越的高度。而他造福乡里、反哺故土的游子情怀,是德清乡贤文化永恒的精神财富。


此文入选浙江省政协文史委编辑的《浙风流韵》一书 

作者简介:张健梅,女,德清县第九届政协委员,德清政协文化之友社社员,民革党员,湖州市作协会员,中华财险德清支公司大客户经理。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四仙桥楹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