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对联技巧李林森‖浅谈对联中的“合掌”

李林森‖浅谈对联中的“合掌”

2018-12-26 23:12:30李林森互联网 0条评论

“合掌”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无论是写联者,或者是评联者,亦或是受联者或观联者,经常各持观点,各有看法,甚至公说公有理,婆说理不差,导致写联者与评联者都对这个“雷区”很忌惮,以至畏首畏尾。

《联律通则》第二章第十条中的避忌问题(1)合掌,他只说了避忌合掌,并没有具体讲到如何避忌,怎么样才算避忌,因此无形间就象橡皮尺一样,许多人随时拉长或缩短他。因此,对于没有读熟、读懂《联律通则》的联者,具体操作起来就比较棘手。

汉语言文学本来就博大精深,其认知,就看你如何把度和是否正确理解其中的意思,笔者现在就以此避忌问题作一管中窥豹。

什么叫对联中的“合掌”:对联的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或者基本同义叫合掌。也就是说上联与下联之间同样重复一个画面或者重复一件事与物,就叫合掌。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重复,我把他归纳为三个方面。

其一:意义上的合掌。比如香港回归时,有一幅获奖联就是很典型的“合掌”联。上联是“明珠/还主”,下联是“香港/回归”,上联意思是香港这颗明珠要(归)还回大陆这个主人了,而下联与上联又是完全一个意思:香港要回归大陆了——这不是标准的“合掌”吗?

又比如“四海/传/佳讯,五湖/报/好音”这幅联也是一幅典型的合掌联。因为佳讯和好音都是一个意思,(并不是说四海和五湖比较接近就定为合掌),而是下联的“报好音”与上联的“传佳讯”都是说的同样一件事,才定为合掌的。

其二:词义上的合掌。比如“神州”与“赤县”,因为神州本身是指的中国,而赤县也是指的中国,这不就合掌了吗?还有“佳讯”、“好音”、“福音”,“花甲”与“六旬”也都是同样讲的一个意思。再有“三更”与“半夜”。谁都知道半夜就是三更!再比如“世纪”与“百年”,一个世纪也就是一百年呀,类似这些,这都是一般性的常识性问题,稍不注意就合掌了。希望写对联时不要犯这种常识性的低级错误。

其三:数词与数量词常识性的合掌。比如“五十”与“半百”就是“数词”的合掌,因为一百的一半就是五十,所以也是一般性的常识性问题,再就是“一年”与“四季”是“数量词”的合掌,也是属于一般性的常识性问题。尽管这些数词和数量词也都对仗工稳,词性对称,但他导致了下联与上联重复一个画面、同说一件事情、同是一个意思,所以就是合掌。

再比如“千秋”、“万代”、“千古”、“万载”、“五湖”、“四海”这类词,都不存在合掌,千万不要错误地以为这些词是“基本同义”就合掌了。切记,这是对联中的工稳和对称。并不是“基本同义”。

《联律通则》归定要求词类相近,词性相当,结构相似不是说的很清楚吗?所以,“千秋”对“万代”,“五湖”对“四海”这类词是切对的工稳恰当,且词类相近、词性相当、结构相似。是正好符合对联的规范要求的。而基本同义是指的重复上、下联的画面,重叠上、下联的意义。这也是很多人以为合掌的误区,是要特别注意的。

如果凡是对称的数字联都怀疑是合掌,那怎么还能搞得下去呢?所以数词一般(如“五十”“半百”等特例除外)没有合掌之说,而数量词有一部分也是在违反一般常规、常识之后(如上所例),才有可能岀现的合掌。千秋、万代、千载、万古也还可以往其它的意义上引申、和拓展,且没有犯上述常识性的错误。

再比如上联:“学品/千秋/耀世,下联:德行/万载/流芳”。本身“千秋耀世与万载流芳”就对仗工稳、对称,符合通则要求的相近、相当、相似要求,何况还在前面又冠以了“学品”千秋耀世;“德行”万载流芳。这根本就没有“基本同义”呀,这就是说“学品”和“德行”是“三好学生标准”(德、智、体)中的“德”与“智”,是二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是绝对不能纳入“合掌”范畴的。如果将对仗工稳、对称和相近、相当、相似跟“基本同义”划等号就会糊涂地搞岀对联中的冤假错案来。

又比如清代张照所题“岳阳楼”联:“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千里”与“万重”也都是数量词,千百年来,从未听人说过他合掌。这与我前面说的“千秋”、“万载”同一个含义,只是我前者写的是“学品”和“德行”而后者是“南极潇湘”和“北通巫峡”罢了。

再比如当代肖德安先生的联作:秀木/无声/迎客至;桃花/有意/引蜂来。虽说秀木与桃花有点近,但近不是“基本同义”,而且这种近又被联中的“有”与“无”分隔得远远的。即使秀木与桃花有“合掌”之嫌,又还有谁将这“有”与“无”这组切对相反的词组抡为合掌的范畴呢?

如何避免“合掌”或者远离“合掌”,我们在创作之前就要注意。首先每一幅对联大体上是要完整地表述一个主题中心,而这个主题中心又极易混淆两组联句必须各自独立的概念,如何在表达一个主题中心的同时,又使上、下联不岀现完全的同义或基本同义,这就需要作者在下笔时,就要将这个基本轮廓在心中分清楚。否之就有可能出现合掌。

这就是对联的独特艺术,就看你能不能熟练地用活这种技术。用得好是技术,用得巧是艺术,若正则邪说就是诐术了。

这也就需要将《联律通则》读懂读熟,烂记于心。俗话说熟能生巧。经常多看《联律通则》,多读联律方面的理论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久而久之就会熟练地、巧妙地避开合掌这个魔咒。



李林森简介

李林森,男,湖南岳阳人,笔名钝斧,春燕,2013年涉足诗、联领域,有部份作品发表于《中国楹联报》、《中华楹联报》、《对联天地》、《联斋》、《中华楹联网.微信公众号》、《湖南日报》和《岳阳日报》等。联斋特邀评论员。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合掌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