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对联分句句脚平仄应适度放开

对联分句句脚平仄应适度放开

2021-04-19 21:35:32安徽黄山 舒甘来对联天地 0条评论

     当今对联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其中利弊见仁见智,这里不多赘言。而相关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多分句对联的句脚,在联界争议颇多。我在一些对联群里就遇过一些联友的争议,感到各有道理,这里谈点一孔之见。

      《联律通则》中对多分句联句脚的相关规定是第五条:“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这种“平顶平,仄顶仄”称马蹄格,是当代对联学泰斗余德泉教授总结出来的,被认为是对联格律的最标准形式。

      由于《通则》只提了这一种规定,因此,一些对联纯理论派将此奉为圭臬,要求不能越雷池一步,而且要求要用正格,甚至对变格也认为不规范,更不用说用什么龙形格、鹤步格等规则了。

      笔者认为,马蹄格在对联分句句脚中当然是一种好的格式,但如果限制其它格式,那就走到另一个极端。这使我想起古代对妇女的“缠足”,把脚越收紧越好看,这种畸形的美学用在对联上,只能扼杀对联的丰富多彩性,禁锢对联人的思维和创作风格。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不宜对分句的“足”限制得太严太死。

       其实,中国楹联学会的《对联通则解读》中早已指出:“需要阐明的是,句脚按顺序形成两平两仄的交替,即所谓的“马蹄格”,不失为较佳的格式,但它绝不是唯一的,例如,朱氏规则也是主要的格式之一……在楹联创作实践中还有一些其它的变格格式……从总结楹联创作规律性的角度来讲,不管是马蹄格、朱氏规则,或其它变格形式,坚持“每句句脚之平仄形成音步递换”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共识的。”所以,马蹄格只是一种“较佳”的格式,但决不是“唯一”的。

       笔者认为,对诗联的格律要求,评定时可按重要性区分级别,对刚性要求的,从严掌握;对非刚性要求的,可酌情放宽。朱天运教授在讲解《联律通则》时,将“上联末尾收于仄声,下联末尾收于平声(联脚上仄下平原则)”“上下联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反(相对原则)”视为铁律;这个铁律一般不宜犯的,一些古人亦视为“死则”。除了铁律,朱文还将“同一个句子中,按节奏点实行平仄交替(相替原则)”视为准铁律;将“多句联,句脚字平仄轮换,最好是两两轮换(轮换原则)”视为铜律。准铁律一般情况也应遵循,但特殊情况下亦可放宽,以体现词不害意。所谓铜律,就是说不是一个硬性的要求。

      我很赞成朱天运教授对《联律通则》的解读。他把长联分句的句脚总结以下几种格式:

      一是单边格,上联各句句脚字为……仄,仄,仄,仄;下联反之,这种模式过于单调,缺乏变化和美感,一般不使用。这点我十分赞同,应尽量避免,尽量不用。

      二是自由格 ,上下联句脚字有变化,但无规律性。

      三是鹤步格,亦即李氏规则,也叫龙凤格,上联各句句脚字……仄,平,仄,平,仄;下联反之;

      四是龙形格,亦称朱氏规则,上联各句句脚字……平,平,平,平,仄;下联反之; 

     五是马蹄格,上联各句句脚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反之。

      比较这五种格式,诚然,马蹄格从音调论,有一定的优势,尽量作为优选格式,这点多数联家并无异议。

      但是,对联和律诗一样,毕竟以意为重,如果文字组合难以用马蹄格,用其它格也是可以的。适度放一放脚,不是很好吗?比如说,对多分句联的句脚,许多评委要求按马蹄格,其实真的没必要限制这么死,也完全可以不用马蹄格,用朱氏格、龙凤格、自由格都可以,只要句脚平仄有所变化即可。时代发展到今天,尽管我们多用平水韵,但试问当今的读者,有几个能用平水韵去朗读对联?基本上都是用普通话亦即新韵去吟读诗联。所谓自由格,只要求上下联句脚字平仄有变化,但无规律性。这在古联中也比比皆是,古人尚能允许,今人为什么如此固执呢?

       写诗撰联是一种使意境与格律达到和谐平衡的技巧。意为魂,律为体。有意无律或有律无意都是残缺的,影响了诗联的平衡和谐。但“意”和“律”相比,哪个更加重要?《红楼梦》中有段有趣的对话,林黛玉在教香菱做诗时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林黛玉的话似乎说得极端一些,但是其内涵是不要太迷信那些清规戒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这点上,中国楹联学会一些领导思想倒比较开放。刘太品先生在《对联理论与创作中的若干“误区”》中针对多分句句脚,指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征联评奖中,两分句联的句脚必须是‘平仄;仄平’,近十几年来,才宽松到允许‘仄仄;平平’的存在并时有获奖。但是在现阶段,三分句对联的句脚还不容许‘仄仄仄;平平平’,一有发现,内容再好也会逐出等级奖和优秀奖之外。至于更多的分句,有个时期会明确要求符合句脚双交替的‘马蹄韵’,还有些人会要求‘有规律的交替’,如一平一仄式交替、多平一仄对多仄一平式交替等。目前情况下,三分句到六七个分句的对联,只要句脚有所交替,即不判为出律,如能做到有规律的交替,评委们会赞扬一句作者格律把握较细。”

      “只要句脚有所交替,即不判为出律”,这里的交替,我理解为不一定有规律,即自由格也是可以的。我真诚地为刘太品先生的开放开明点赞!

      清朝诗评家林昌彝说:“(律赋)有时由六朝化出,则不必拘泥绳尺,联语亦然。”如果你阅读古人所作的长联,包括许多名联,许多并不合或者不大合马蹄格。就是用马蹄格的,并非都是正格,有变格的,有龙形格的,有鹤步格的,百花齐放,各显异彩。现在以四分句联为例说明:

       一是分句句脚马蹄格正格(上联末字单仄声,倒推双平双仄连珠交替),如清代书法家王继香题浙江绍兴青藤书屋联:

       数椽风雨,几劫沧桑,想月中跨鹤来归,诗魂尚下陈蕃榻;

       半架青藤,一池乳液,输石上飞鸿留印,名迹应光越绝书。

       这副联上联分句句脚是仄,平,平,仄;下联反之。

      二是分句句脚马蹄格变格(上联末两句句脚仄声,倒推双平双仄连珠交替),如四川泸州玉蟾山金鳌阁联:

      看泸地风光,九曲萦回,冱江环抱,万里平畴收眼底;

      数川南形胜,玉蝉耸翠,鳌阁流金,一天云雾锁雄关。

      这副联上联分句句脚是平,平,仄,仄;下联反之。

      三是分句句脚龙形格(即朱氏规则,上联多平一仄,下联反之),如汤文正斌题无锡惠山邹忠公浩祠联:

       六经万户千门,只慎独两言,上接泗洙,下肩伊洛;

       三疏九年再窜,痛引裾一决,晓行岭海,夜渡潇湘。

       这副联上联分句句脚是平,平,平,仄;下联反之。

      四是分句句脚鹤步格(即李氏规则),如康有为题北京龙潭湖公园袁崇焕祠联:

       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 

       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稳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

       这副联上联分句句脚平,仄,平,仄;下联反之。

      五是分句句脚自由格(分句句脚有交替但无规律),如湖北汉口长沙会馆陶文毅联:

       隔秋水一湖耳,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此境原非异土;

       共明月千里兮,记夜醉长沙,晓浮湘水,相逢好话家山。

      这副联上联分句句脚是仄,仄,平,仄,下联反之。这种句脚安排,既不是标准的马蹄格,也非龙形格和鹤步格。如果按余德泉教授的段合式规则来看,首句为一段,上下联句脚分别为仄,平;后面三句为一段,上联分句句脚是仄,平,仄,也非马蹄格正格,那全联通观,分句句脚只能属自由格了。

      有人作过统计,《对联话》共收载吴恭亨对联340副,其中单句联101副;二句联115副;三句联66副,句脚平仄为平平仄50副,为仄平仄12副,为平仄仄3副,为仄仄仄1副;四句联41副,句脚平仄为平平平仄25副,为仄平平仄7副,为平平仄仄4副,为平仄平仄2副,为平仄仄仄1副,为仄仄平仄1副,另有一副出现句脚同平;五句联12副,句脚平仄为平平平平仄4副,平平平仄仄3副,平仄平平仄2副,仄平平平仄2副,平仄仄平仄1副,;六句联2副,句脚平仄均为平平仄平平仄;七句联3副,句脚平仄为平平平平平平仄2副,为平仄平平平平仄1副。340联中没有八句及以上联。在不考虑单句联和两句联的情况下,三至七句联中符合“朱氏规则”的龙形格占65.32%,如果只看五句以上的长联,则17联中符合“朱氏规则”的龙形格占35.29%,其余属马蹄格、鹤步格和自由格都有。

       余德泉教授虽然主张对联分句句脚采用马蹄格为佳,但他在《对联格律·对联谱》中,有几个观点应重视:

       一是认为每边三句、句脚为“仄平仄,平仄平”这一格式虽非马蹄格正格(平平仄,仄仄平),但“应当承认它的合法性”。

      二是承认马蹄格的变格式,即“对联末二句句脚为双平或者双仄者”不能算出律,只是显得不如正格“铿锵”。

      三是承认“一副对联中,既有马蹄格正格,又有马蹄格变格,二者交错使用,是即掺合”,这样的对联也不能视为“破律”,只是认为“一副从总体看是变格的对联,则联中可使变为正格的范围,越大越好”。

      四是承认长联中有分段合马蹄格的“段合式”,但通观并不全合马蹄格;还有从总体看是用马蹄格,但“为服从联意的需要间或有所打破”的“间破式”;甚至还有“马蹄韵的规则在一联句脚运用时,基本安排是段合式,但段中句脚的平仄有时又有所打破”的“段合间破式”。这些都不能视为出律。

      以上足以说明,长联的分句句脚根本不是一种马蹄格所能容纳的。就是貌似马蹄格的规则运用时,又有许多变格或破格的地方。我们学联写联,对长联分句句脚,确实不能要求太死太严。不能把马蹄格当作“死则”,作为唯一要求。而要根据联意,优先考虑用马蹄格,如不能用,用其它的格也完全合律,决不能随意打入另册。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句脚平仄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