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李永增:楹联创作中两种常见情形

李永增:楹联创作中两种常见情形

2020-04-09 21:44:43李永增中华楹联 0条评论

楹联创作中两种常见情形往往被枉判违律,须要明确,予以正名。


一、七言联的特定格式

茶淡欣多远朋至

酒香何惧大山深


这是笔者在南召楹联学会“武士特酿杯征联”中撰的一副联,在评联时被打了“×”,说是上联不符合《联律通则》。孰不知,这是对仗的一种特定格式,即“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可以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句式是“二二三”,或“四三”,节奏属语意节奏,后三字不宜拆分。第五个仄声字和第六个平声字不能调换,节奏点在最后一个字,完全符合《联律通则》第四条所规定的基本原则。这种格式在古联中时常见到。如明代书画家徐渭自撰刻在其青藤书屋石柱上的一副对联:

未必玄关别名教

须知书户孕江山


南京玄武湖神庙中查宗仁集句联:

世外原无众香国

花阴真是小华胥


恩施阳明书院联:

蓄得奇书且勤读

忽逢佳士喜同游


北京桐城会馆联:

先辈声名满天下

后来兴起望吾曹


上述各联均属特定格式。巧的是,被公认为楹联之祖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上联恰恰正是这种格式。同时又有对联脱自律诗中的对仗句之说。而这种格式在唐宋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如:


任是深山更深处

(唐杜荀鹤《山中寡妇》)

疏影横斜水清浅

幸有微吟可相狎

(宋林逋《山园小梅》)

欲把西湖比西子

(宋苏轼《饮湖上雨》)

既然楹联之祖是这种格式,古人撰联又常使用,可见这种特定格式也是正规格式。


二、关于尾三仄

2020年元月中旬我撰了一副联:

竹节兰香菊韵味

松风梅骨柏精神


有联友指出上联犯尾三仄,不合《联律通则》。其实这也是一种特殊情况,即“通则”中要求“尽量避免”而避免不了的例外情形。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第五字尽量是平声,但有时候正好是仄声,而且与后两个仄声字组成一个不可拆分的词组,就形成了尾三仄,那就只好如此了,这就是常说的不以词害意。尾三仄在古联中也很多见,如:内乡县衙有联:

立定脚跟竖起背

展开眼界放平心


某县令自撰联:

白菜青盐粯子饭

瓦壶天水菊花茶


长沙岳麓山联:

大翼垂天九万里

长松拔地五千年


清·钱玷书联:

诗入司空廿四品

贴临大令十三行


郭味蕖自题联:

语带烟霞自古少

学如耕稼到秋成


广东海丰五坡岭文天祥被执处石柱联:

热血腔中只有宋

孤忠岭外更何人


北京北海公园濠濮涧桥头石柱联:

日永亭台爽且静

雨余花木秀而鲜


南京随园联:

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

孝弟忠信礼义廉没有铜钱可做来


尾三仄,也叫三仄尾、三仄脚,无论律诗还是楹联创作都在尽量避忌之列,但在实践中,有时却避免不了。对于这种情形,律诗可以拗救可以不救,楹联则不须救,而按《联律通则》第五条,从宽处理。对于以上两种符合《联律通则》的情形,一些联友却不认识。看来,我们还需要好好学一学《联律通则》,既知其一,又知其二,吃透每一条每句话的含义,撰写出更多更好的楹联作品,服务于社会。

略陈管见,就教于方家。


作者李永增系河南楹联学会会员,南阳楹联学会理事,南召楹联学会会长。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创作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