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楹联入谱传承久

楹联入谱传承久

2018-01-26 23:08:59安徽/巩行远中国楹联报 0条评论

中国楹联文化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需要多渠道组织、全方位开展。对此,笔者有具体实践,即让楹联走进家谱、族谱,登上族人门户,融入族众心灵。 
经过多年间断筹备、编修,由笔者策划并执笔的安徽《太和县巩氏族谱》行将付印。本谱内容除坚守并保持家谱、族谱基本体例、条目外,相当部分篇目充满文化含量的文字内容与图片资料,如历代文书、乡土诗文、族人大事等。利用页码空白编辑“补白”,补白有楹联,有谚语,有格言。关于楹联内容,笔者还在《巩姓渊源》一辑里选录一篇《巩姓楹联选辑》,在《附录在谱》一辑里选录王四清先生发表在2004年6月4日《安徽日报》的文章《徽联感悟》。 
补白里的两组楹联,一为《居家楹联》,一为《春节楹联》。两组楹联的选录,需从大量的传统楹联里撷取那些既体现楹联文学样式之精华,又为普及楹联创作知识提供了媒介的代表性作品。如《居家楹联》:“守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 “勿求珠宝富;但望子孙贤。”“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是读书。”“善为玉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如《春节楹联》:“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九州增色;四海皆春。”“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有天皆丽日;无地不春风。”“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天地无私,为善自然得福;圣贤有教,修身可以齐家。”居家楹联,春节楹联,至今能够表现不衰,传承有继,在于楹联文学样式青春依旧,楹联文化表现活力正盛。 
据考,全国各地巩姓楹联,难得实数,然能够记载与表述巩姓渊源与族人延续历史及其迁徙的则尤为可读耐赏,如:“姓启巩邑;望出山阳。”“侍中忠节;卿士名家。”“畿甸系侯封之胤;湖山撰游览之书。”“中外驰名番国志;古今咸赞东平诗。”“钱塘牧民,新撰湖山妙记;金笼放鹤,恭祝合鼎长年。”巩姓楹联以及其他各姓氏楹联,饱含各姓氏族众的繁衍源流与迁徙的时代背景、人文故事、历史传说、地理文化。 
徽州,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并至今坚守之地,楹联文学样式记载、楹联文化表现繁荣并至今延续之地。此地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几乎能够原始性地展现中国楹联文学样式的端庄、楹联文化表现的精彩。一副副看似陈旧而时生新意的楹联与时日新,与地月异,与一代代人同岁,与一处处自然风貌共辉。因此,可以说她是安徽地方文化的代表,中国文化包括中国楹联文化的代表。在歙县徽州古城,在黟县、婺源古老村落,在休宁、绩溪各个宗祠,明清时期或厅堂纸质楹联或宅院门户木质楹联,处处入眼,时时传情。 
《徽联感悟》一文中,作者“漫步于古村落、老街巷,穿行厅堂宅院,楹联散发着诗意的芬芳,让人陶醉”。如劝善劝读类楹联:“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如田园风光类楹联:“看花寻径远;听鸟入林深。” “桂花松子常满地;红叶丹枫好吟诗。”如修身养性类楹联:“退一步天高海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一忍最高。” “克己最严,须从难处去克;为善以恒,勿以小而不为。” 选录此文时,笔者心想,将此文及其一些徽州楹联载入本族族谱,既宣传了徽州文化,又彰显了楹联文学样式、楹联文化表现在一方社会与一地社会公众眼里和心目中的文化价值、精神力量,可以让巩氏族人明白楹联自古至今昂首挺胸存在的文化功能,无分赵钱孙李世代传承的精神意义。 
在安徽《太和县巩氏族谱》里,笔者撰有两副楹联:一在《巩姓渊源》一辑。此辑骈文体《巩姓赋》一文系笔者在2015年底、2016年初应《中华百家姓氏赋》编纂组织特约而撰。《巩姓赋》结尾,笔者未用诗词作结,则撰楹联收笔。联曰:“河洛长流也,华夏一宗之血脉;子孙永守焉,邙山千载之祖根。”联文告诉巩氏族人:中国巩姓主流大宗之血脉是黄河、洛水,巩姓支派广布之祖根在巩邑、邙山。二在《谱事影踪》一辑。几年前,太和县巩氏族人在始迁祖(俗称“来祖”) 墓前立有一碑,笔者成联后请当地书法家席秉乾隶书。联曰:“茨水长流,来祖四门传厚德;倪丘永伫,后人万代仰高风。”编修族谱时,笔者将始迁祖墓碑照片辑入图片卷《谱事影踪》,并作图片说明,让巩氏族人明白并借此讲述、口承始迁祖的来龙去脉、墓碑联的古旨今义。 
家谱,族谱,是姓氏族众的家史、族史。将楹联文学样式、楹联文化表现载入家谱、族谱,实为一种直接迈向族人门坎、走进族众心间的鲜活的普及方式、生动的传承举动。作为楹联人,应具备自觉的文化担当意识与能力。惟此,才能够积极有效地具体普及、实际传承楹联知识与楹联文化。传承之形式不在于声势强弱——声势强,兴师动众;声势弱,且适且恬。于此,舍我复谁?于此,惟我践行!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楹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