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对联创作【理论探讨】对联的彼岸意识

【理论探讨】对联的彼岸意识

2020-09-02 23:34:41曹克定荆楚联坛 0条评论

彼岸是相对此岸而存在的,简单的说,一条河两边都是岸,身所处的这边是此岸,河那边是彼岸。此岸是一个已知世界,彼岸是一个未知世界,未知世界就是一个想象的空间。彼岸是很有诱惑力的,人对彼岸的思维过程首先是悬念,进而是遐想,最后是假设,这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如果彼岸进入文学创作,这个过程即是悬念引起冲动,遐想放飞思维,假设产生形象(准确地说是意象)。彼岸既是一个想象的空间,也就是文学创作的最大空间,作者一旦有了彼岸意识,就有了最大的自由。

这里所说的彼岸,不是狭义的彼岸,不是河的对岸,它是文学创作的第二空间(想象空间),是一个广义的彼岸。对于对联创作来说,彼岸又有了两重性,即彼岸的想象空间和彼岸的形式空间。


彼岸的想象空间


彼岸的想象空间是一个让人思飞神驰的天地,是最有活力的世界。它的状态是思维所规定,它的丰富,它的精彩是思维的表现,它不是一个经验世界,所以人的思维就不必受经验的局限。入神入妙的彼岸,永远是文学创作的追求。


一、想象的正在空间  正在空间是指彼岸的正在空间,它是与此岸同一时间出现的,是作者此时此地思维的延展对象,它的存在,往往是一个虚无的真实,但从来不会有人指责它的虚无,诘问它的真实。这里录本人旧作举例二三:“此地初来日暖,几处鹅黄,一线轻纱,群鸭荡波先试水;那边已见春浓,满川芳绿,三声翠鸟,细娘傍户正看花。”此岸乍暖还寒,有几分料峭。鹅黄是春的萌生,轻纱是薄雾的横挂,从“试水”就可见春意还在羞涩中,这是实写。但彼岸已是十分春色,郁郁葱葱,鸟语花香,还有一个柔情的女子倚着门边正在赏花呢!这是虚构。总不会有人问,未必有这样一个赏花人。它却能诱惑人们去作各种不同的猜测。或以为是作者为心上人设置了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妙环境,让心灵有一个美好地寄托。或者说这是作者希望的一个天地,也希望有一个良人不负春光。当然,彼岸就是一个希望,它的美也正是因为有了希望。又如:“只影孤灯,思绪重归旧梦;千红万紫,春光已到江南。”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孤灯旧梦,清冷凄切,读之让人叹息。且看彼岸,却是柳暗花明,万紫千红,生气勃勃,有了生命的高潮,使人奋起。试想,如果没有彼岸的日子,很可能是一个黑色时空。又如:“何日是归期?未解行囊,不尽天涯路;蓬门有望眼,已温新酒,更多枕上言。”这是一个信心的彼岸,彼岸的望眼是一种支持。一个游子,在无际的天涯路上,是多么的想家,家,就是游子的彼岸。在游子的想象中,彼岸的守望者——妻子,已经温热了好酒,时刻在门边望着他回来为他接风洗尘,并还有好多好多的知心话要在枕边跟他说呢!有了这个彼岸,就有了振作的动力,有了希望的归宿,如果没有这个彼岸,精神就会掉进深渊。

再如董必武同志为南湖纪念馆撰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是一个弘大广阔的彼岸,是一个风云世界,翻天覆地的彼岸。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和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彼岸已到了天边。虽然这两作都不是联,但它的启发很大,现在有很多写“神舟”飞空的对联作品已到达了这个彼岸。


二、想象的历史空间  历史空间是纵向的,是立体的。说它是立体的,因它是时间与空间的彼岸,通过时间的隧道上溯到达的彼岸。孙髯的“滇池大观楼”长联,下联是一个很典型的历史彼岸:“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临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它的美固然有此岸的气象恢宏,风光旖旎,如果没有彼岸的沧桑感,也就不可能有如此完美。作为历史空间的彼岸比正在空间的彼岸虽然少了几分浪漫、新奇,但多了几分雄浑、厚重,或许还有些许苍凉,这正是历史的色彩,丰富了空间的涵容。

我撰了一副“鸿鹄楼”联:“凭看重苇如城,比天烟水,锦鳞珍羽一家,更逐渔歌情入画;遥想旌旗蔽日,盖地征尘,铁马金戈万里,便随大汗志凌云。”下联的历史场面,凭想象而来,它是一个彼岸的空间,如果不凭想象是不可能到达彼岸的。鸿鹄之志也是在这个空间里体现的,有空间才能有形象,不用一种空间来诉说,鸿鹄之志只能是一句概念的口号。

再举古联一二:“香水濯云根,奇石惯延携砚客;画廊垂月地,幽花曾照浣纱人。”这是清人刘石庵题灵岩山西子池亭的一副联,对景追古,一个风姿绰约的西施就出现在眼前。又清人薛慰农题秦淮河水阁:“六朝金粉,十里笙歌,裙屐昔年游,最难忘北国豪情,西园雅集;九曲清波,一帘梦影,楼台依旧好,且消受东山丝竹,南郊烟花。”这副联另有特色,是由彼岸而归,以古时的情调来关照现时的景物,使彼此和谐生动。

历史本来是痕迹的遗存,但它真实的时空状态,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又因对历史有各种不同的认识,所以历史也是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想象的未来空间  未来空间是与历史空间相反的顺延空间,它比历史空间更为开阔,它没有局限,可以任意形成,但与作者的胸襟情绪有关。如郏县三苏坟联:“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这是一个低沉的情绪,未来出现的也就是一个悲伤的情景,一个凄凉的空间。当然,在对联作者的彼岸意识中,要有一个积极的彼岸。我撰了一副植树联:“两手汗珠,一篇创业文章,锹锹似笔岭头写;满山绿色,几处放歌小鸟,曲曲如弦心上弹。”这是一个绿色的未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彼岸。“人生不了匆匆路;余火燃烧灿灿秋。”这是一个激情的彼岸。如写计划生育:“;国计民生一并重;资源人口两相宜。”这是一个和谐的彼岸。“公路蜿蜒,穷山恶水脱贫后;游人络绎,靓色娇姿迎客前。”是一个全新的彼岸。

写未来空间的作品,古今都有,尤其今人对未来的描绘更为精彩,对未来的希望更有信心。想象的未来空间就是一个憧憬,憧憬是美好的,五光十色的,它是生活的动力,也是未来的彼岸。例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中国人落后贫穷时期的彼岸,现在不但成为老百姓的此岸,也将成为历史的空间。“高峡出平湖”,这是毛泽东作品中的彼岸,现在已成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此岸。想象的未来空间永远不会结束,也不断化彼岸为此岸。


彼岸的形式空间


彼岸的形式空间是对联作品独有的,对联是两行文学,这里权且称谓两岸文学,上联视作此岸,下联视作彼岸,两岸的长度、条件虽然相等,但两岸的风光各自不同。彼此既相异,又相融,不能顾此失彼。每当站在此岸,必须要想到彼岸,彼岸要比此岸更精彩,至少不能弱于此岸,不然,登陆过此岸的人,就对彼岸无兴趣了。但彼岸必须与此岸协调,创作对联的过程,大量的工作就是对两岸的协调,要顾大局,千方百计地求得两岸统一。用何种方式使两岸统一?一般不少于以下四种。


一、并列式  并列式是常用的撰联方式,它是两岸在同一精神下表现的两种面目,说不出哪个强,哪个弱,一般可以互换位置(调整尾字平仄)。如:“汉使浮槎撑斗去;缅人骑象过桥来。”此联写中缅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情景,不分谁先过去,谁先过来,成并列式。又如:“十顷平湖堤柳合;一庭清景藕花香。”这是一副风景联,堤柳藕花,相映成趣,共靓画面,不可分谁前谁后。再如我撰的一副鹳雀楼联:“灵禽披夕照归来,栖高梦自远;名句破云空递出,寄阔韵长豪。”上联写鹳雀,下联写王之涣的诗句,都与斯楼有关,一因鹳雀而得名,一因诗句而扬名,两者都有其历史的内涵。


二、因果式  因果式是此岸为彼岸的前提,因此岸提供的条件而使彼岸存在,彼此不可互换位置。如毛泽东的“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此岸提供了壮志,彼岸才敢改天换日。如我有一律诗颔联:“铜板叩关无可守;城墙开洞不须攻。”正因为有了铜板叩关,城墙才能洞开,一因一果。又例我一副春联:“对科技举杯,贺岁敬君三盏酒;让思维充电,入秋还我一山粮。”正因为对科技的尊重,拜在科技门下,才能让思维充电,获得了丰收的果实。再例我一律颈联:“无故抛来几点媚;忘形化作一枝春。”彼岸的忘形,是因此岸的媚色引起的,因果自明。


三、递进式  递进式是彼岸对此岸的深化,使两岸统一后的整体更为丰满。由弱到强,彼此不可互换。如清人何绍基题成都吟诗楼联:“花笺茗椀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此岸写雅士骚人雅集过的地方余香无穷,彼岸更使景物鲜活起来,更为生动,一个“活”字就升化了境界。再看蔡锷将军写的雪山关对联:“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下,黔岭云低。”上联写雪山关高踞群峰之上,地势险要。下联进一步使气势磅礴,显出作者豪情壮志,胸襟不凡。又例我写“三袁”一联:“桂花有性,从月里移来,抛灵化作三支笔;柳浪无羁,自胸中涌出,击岸便成千古声。”上联写三袁兄弟的性灵之笔,下联更进一步写三袁在文学上激浊扬清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使三袁的性灵之魂更弘大起来。


四、反证式  反证式是彼岸对此岸所提供的信息加以证明和补充,使此岸的存在合理和充实,彼此不可互换。如明末担当和尚所撰昆明筇竹寺联:“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上联写和尚化缘空空而归,庙里也没有施主来做佛事。下联写游方的和尚因庙内盐尽炭无而结束挂单(寄住)而离去。用彼岸的结斋来证明此岸的化缘确是因为盐尽炭无了。如在抗击非典时我撰写的一副联:“悼罢战友,又穿白衣,明知一趟拼生死;涌来心潮,直赴危难,岂有片时思去回。”上联的信息表明,明知道此一去生死难定,但为什么还要去?下联补充说明,为了救人民于危难,在紧急关头,心潮涌起,没有时间考虑去了能不能回来,也不允许去考虑。这便使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形象高大起来。又如夹竹园镇楹联分会成立,我写的一副贺联:“植园不负开春雨;出笋能听拔节声。”用雨后纷纷出土的春笋,来证明未负开春雨。同样,为祝贺公安县楹联学会成立,我所撰一联:“联花怒放未因晚;季节迟来也是春。”用“也是春”来证明“未因晚。”


以上是撰联的几种常用形式,不管是用哪一种,都要思存彼岸意识,在经营此岸的时候,要给彼岸留有足够的位置,不然,以至延伸受阻,求证无凭,因果不明,并行相悖。

彼岸既是撰联的想象空间,又是撰联的形式空间。在追求意境时,要多打彼岸的主意,在彼岸上多下功夫。在营构布局时,重要的位置也在彼岸。所以,撰联人必须要有很强的彼岸意识,不然,将会很被动。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理论彼岸意识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