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对联创作无情对常用术语解析

无情对常用术语解析

2019-11-16 22:02:38刘可亮联斋 0条评论

1.无情对:一种通过密集运用借对等手法,极力追求字、律等的对称,同时极力追求词、句等的不对称的幽默类对联形式。

2.羊角对:无情对的别名。前人根据常见无情对作品“主题不相关”、“意境相隔”的特点与“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诗境有相通之处,而形象地命名之。

3.借对:修辞中对仗一种,也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一个字、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在句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的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

4.借义:又称转义。指甲义不工,借用乙义或丙义造成“工对假象”的手法。例:

树已千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树/果”按照普通对仗的要求是不匹配的,但借用“果”的名词义造成了“工对假象”。

5.借音:指甲义不工,借用读音造成“工对假象”的手法。例:

厨人具鸡黍

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鸡/杨”借用“杨”的读音,让读者联想到“羊”而觉其工。

6.直对:即以形音义的全面对称为目的的普通对仗,是人们创作普通对联最常用的手法。

7.甲义:即字、词在句子中的实际含义。如“羊肠小道/驼背高僧”,“道”的甲义是“道路”。

8.甲词性:即字、词在句子中的实际词性。

9.乙义:即借义时“造成工对假象”的含义。如“羊肠小道/驼背高僧”,“道”的乙义是“道士”。

10.乙词性:即借义时“造成工对假象”的含义所属的词性。

11.工对义:即两个“小类工对”的字和词,相同、相近、相反或相类的那组含义。如“花”和“果”:


花:a植物器官;b消耗(金钱等);c(颜色等)混杂的;d不专一的;e姓氏…   

果:1植物器官;2结局;3、坚决、果敢;4、确实、的确;5、充实、饱足…

上下各5个明显不同的含义,对仗时可能有25种组合。其中,“a1”“d3”和“b5”3种组合,是“工对义”。

12.不工义:即两个“小类工对”的字和词,除了“工对义”以外的那些含义组合。如上例中“花”和“果”的其他22种含义组合。

13.上转:就是让上比中的字、词实现“转义”。例:

千首古风吟子美

一身新月种丁香

“首/身”属于上转

14.下转:就是让下比中的字、词实现“转义”。例:

树已千寻休纵斧

萧何三策定安刘

“树/萧”属于下转

15.双转:就是让上比、下比中对应位置的字或词都转义。例:

盛夏风光观食日

单元水电表居中

“元/夏”、“中/日”都属于双转。

16.异步:即上下比节奏点或停顿点不一致的情形。例:

举国/关心/高考/热

张家口/眼下/严寒

即为“异步”。

17.变词性:指在转义的同时,伴随着词性的变化。例:

好句何妨灯下草

高龄可辨雾中花(题眼镜店联)

“草”字由动词义转为名词义。

18.沉淀:即创作时,将甲义、甲词性落实到句子中的过程。

19.小类字:指与某一汉字含义相同、相近、相反或相类的汉字。如,“花”与“叶、果、实…风、雪、月…绿、杂、彩…费、耗、用…俏、专、色…”属于小类。

20.小类工对:偶句中两个对位的汉字,至少有一组含义相同、相近、相反或相类,即至少有一组“工对义”,即称为“小类工对”。如,“花”和“叶”都有一个含义为“植物器官”,故属于“小类工对”。即使这两个字还有其他含义,只要把它们安排到偶句的对应位置,也不影响“小类工对”这一结论。

21.  工值:判断借对的字、词工致度的一种赋值。通常为10分制。

22.  玉工:即小类工对。区别于石工、瓦工、泥工而言。

23.  石工:即大小类对,或略宽的对仗。如,“树已千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中之“树/果”。

24.  瓦工:通常指大类对。如,“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中之“雨/山”和“浪/桥”。



25.  泥工:通常指一个大类与另一大类的小类相对,甚至更宽。等同于普通对之宽对。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中之“翼/通”。

26.  冷工:指造成工对假象的“乙义”比较冷僻,读者不易悟出。如树已千寻休纵斧,萧何三策定安刘。“刘”的乙义为“一种兵器”。

27.  偏工:指某“玉工”字不在常见的选用范围,属于偏门。如,“书”可以对“笔、墨、纸、砚”为常态,若对“镇”则显偏。

28.  字的转义:指“词中的字”发生了借义情况。

29.  词的转义:指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含义,通过借用实现转义。如“风光”“老舍”等词,就有多个含义。

30.  蹉借:又称借磋。即借对的同时交股对。例:

急雨淹茅舍

云长走麦城

“急雨/云长”即为蹉借。

31.  自借:即以借对的形式实现自对。例:

黄鹤先声,白云嗣响;

五羊开府,万象更新。(时习之拟题广东都督府1912年元旦门联)

  “五羊/万象”即属于自借。

32.  借对密度:指一副无情对中实现了借对的字词占整个字数的比值。例:

细雨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实现借对的是“砖/石”“后死/先生”,故“借对密度”为3/7。

33.  借对深度:指转义后“甲义”和“乙义”的反差造成的审美感觉的深和浅的程度。

34.  借对深度指数:反映“借对深度”的赋值。通常用1-5来赋值。如“皓月一盘耳,红星二锅头”中的“耳”从虚词转义为实词,反差很大,借对深度指数为5。

35.  鸡肋指数:指由“石工”“瓦工”“泥工”,“冷工”“偏工”等带来的“不理想指数”。通常用1-10来赋值。

36.  叠加效应:指无情对微弱的“借对深度”或“鸡肋指数”累积起来,可以造成突出的好或差的效果。又称积聚效应。

37.  读者认同度:指某处借对不借助任何解释读者的理解和认可程度。

38.  字工义歧:指借对或异步后出现的词语“字字工对”而“甲义不匹配(所谓匹配,即含义相同、相反、相对、相类)”的特征。

39.  倒吊:指无情对创作时,先有下比而谋上比的操作。

40.  变音转调取义:即多音字在转义时伴随着读音变化的情形。例:

半间茅舍浮云里

中断参观离贵州

“间、参、观”三字均“变音转调取义”。

41.  毛不掩皮:指“词中的字”转义了而“词”依然属于直对的情况。例:

黄连素

白加黑

“素”字转义了,但两个词都属于药品名称,含义相类,不属于借对。

42.  隔山打牛:常指在判断“小类”与否时,不依据“含义”来,而通过传递式比对来判断的错误做法。如,“花”和“果”是一个小类;“果”和“因”是一个小类;不能由此认为“花”和“因”是一个小类。

43.  工拙参半:常用于指借对中部分字小类工对,部分字宽对的情况。普通对联中的借对较常见。例:

才子重文章,凭他二赋八诗,都争传苏东坡两游赤壁;

  英雄造时势,待我三年五载,必艳说湖南客小住黄州。(前人题二赋堂)

  “苏东坡/湖南客”的借对,前2字很工,后1字较宽,但整体还是很出彩。

44.  审美错觉:常指在欣赏借对或无情对时,“乙义”的逗引导致读者在审美上不由自主“误以为很工”的错觉。

45.  雅俗配:即无情对出句为雅句,对句为俗句的常见风格搭配方式。如,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

46.  神不散无情:有些密集借对而成的无情对,上下句保持着显性或隐性相关,称为神不散无情对。如“乃武归天,斯文扫地”“欲吃新河鸭,须交陈海鹏”等。

47.  雅无情:即出句与对句都为雅句的无情对。如,树已千寻休纵斧,萧何三策定安刘。

48.  神不散雅无情:即出句与对句都为雅句,且上下句句意相关的无情对。如,对月吟须浮白醉,连天号角动黄昏。

49.  时事无情:指针对社会热点而创作的无情对。如,“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50.  无情味:就是无情对作品“明显的对称”与“明显的不对称”的对立统一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

51.  三维评判法:就是从“工致之美”“错落之美”“和谐之美”三个维度来判断无情对艺术水准的方法。“工致之美”主要评判工致度;“错落之美”主要评判“借对深度指数”及叠加效应;“和谐之美”主要判断整体效果。

52.  无情集句:以集句的形式创作的无情对。例:

花开疑乍富 [唐 韦庄]

白露下长安 [唐 刘驾]

“白露”对“花/开”;“长安”对“乍/富”皆为借对。

53.  无情钟:以密集借对的方式创作的诗钟作品。例:

[分咏]残星·比干

横秋雁塞两三点

去夏龙逄七百年(易顺鼎《诗钟说梦》)

“秋/夏”“雁塞/龙逄”为借对。

54.  羊角诗:用到两处或两处以上借对的格律诗。例:

五律 秋收

  云浮征雁过,天际抹余晖。

  日落枝头重,风流干部肥。

  鸡鸣田野闹,牛逼土豪归。

仓满人何乐?贱粮徒鲠欷!

中间两联由“日落/风流”“枝头/干部”“鸡鸣/牛逼”“田野/土豪”密集借对而成。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无情对术语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