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对联网首页其他对联傅山对联

傅山对联

2009-08-21 09:58:04未知中国对联网 0条评论
傅山(1607-1684),初名傅鼎臣,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别号公它、又字乔山、亦曰石道人。入清后又名真山(法名),号朱衣道人,晚称老蘖禅。山西省阳曲县(今太原市北郊尖草坪区向阳镇)西村人。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书画家,山西文化名人的杰出代表,有“晋魂”之誉。
  出身于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源,先祖连续七八代有治诸子或《左传》、《汉书》,卓然成家者。曾祖傅朝宣曾为宁化府仪宾、承务郎,祖父傅霖累官山东参议、辽海兵备,颇有政绩,其父傅子谟终生不仕,精于治学。少时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博闻强记,读书数遍,即能背诵。15岁补博士弟子员,20岁试高等廪饩。后就读于三立书院,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指导和教诲,是袁氏颇为青睐的弟子之一。时因袁继咸曾得罪过魏忠贤之流,被山西巡按御史张孙振诬告入狱,傅山为了鸣不平,步行赴京为老师喊冤、请愿、作证,最终使这一冤案得以昭雪,让张孙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一时间震动全国,得到了人们的赞扬,从此名扬京师以及全国。明朝灭亡之后,在寿阳的五峰山出家入道,还常与顾炎武等人会面,秘密谋划抗清活动。后来他心痛地看到,反清复明已没有希望,就彻底隐居了,但声名却没有因此而消失。1684病逝,终年77岁。
  傅山通经史、诸子、佛道之学,精医学。兼善诗书画。其书篆、隶、正、草无不精。尤以行书更具特色。马宗霍《霎岳楼笔谈》称“青主隶书,论者谓怪过而近于俗;然草书则宕逸浑脱,可与石斋(黄道周)、觉斯(王铎)伯仲。”工画,其画竹亦有气韵。富收藏金石、精鉴别,尤精篆刻。著有《霜江龛集》十二卷,《荀子评注》等。传世书迹较多。《孟浩然诗》,草书孟浩然五律18首。纸本墨迹。纵28.2厘米,横394.8厘米。系友人张钺持纸索书,以余墨当场挥就。是一位有创造性的书家。遵循自己的信条,作字先作人,这在他的书法活动中起了很大作用。其草书孟浩然诗,充分反映了他的艺术观点和思想追求。诗卷落笔情深,气势磅礴。其草书笔画上变化幅度较大,而且不甚讲究转折起伏,更加夸张,极得乱头粗服之趣。看似杂乱无章,信笔涂成,仔细读来却觉有条不紊;用墨枯润杂揉,轻重相间,疾涩相生;加之结体以横风斜雨的形态,倾侧欹斜,勾连揖让,构成了沉着痛快、险峻跌宕的格调。此件草书诗卷为其代表风格。

============================================================

【傅山自题联】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傅山自题书斋
  又有作“竹雨松风桂月;茶烟琴韵书声。”“竹雨松风梧月;茶烟琴韵书声。”此联“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是常见而简单六个事物,这些事物在格调上是和谐统一的,都是文人雅士长伴的“良友”,亦作者所好。作者写联并没有从生活环境的其他纷繁复杂中去构图,而是巧妙地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用六个本应该是孤单的简约词组,组合出一幅清淡、高雅的意象图,表现了自己安详惬意的隐逸生活。简简单单的事物,平平淡淡的格调,却可以妙用如此,揽悟全联,正是应了那句话:简单就是美!它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此联作者又用于题山西省太原市晋祠云陶洞。

============================================================

【傅山撰题联】

万竿逸气争栖凤;
一夜凌云看箨龙。
——傅山题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同乐亭(1)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著名的有周柏隋槐。周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位于圣母殿左侧,树身向南倾斜约与地面成四十度角,枝叶披覆殿宇之上。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九百多年前就如此赞叹它的古老了,至今它依然苍劲挺拔,与长流不息的维老泉水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这些古树年代久远,至今仍然生机勃勃,浓荫四布。郁郁苍苍的古树和晋水三泉相配合,使大殿楼阁掩映在浓荫疏影,静水急流之间,景色异常优美。晋祠的同乐亭在晋祠和小南亭的东面,又名一鉴居,俗称上官亭。坐南向北,与白鹤亭斜对。清乾隆二年(1737年)修建。同乐亭现为傅山纪念馆,纪念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侠医傅山(傅青主)。

梧桐月向松中照;
杨柳风来画上行。
——傅山题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同乐亭(2)

圃蕊城萝随点缀;
事来功赴谢玄虚。
——傅山题山西省太原市晋祠松水亭
  松书亭位于苗裔堂正前方,此亭实为苗裔堂与七十二台上诸神的共同享殿,因为距离较远,人们就将它们的关系忽略。松水亭为一长方形建筑,亭东八角莲池,南侧有一株长寿松,北侧善利泉。“松水”出自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亭西有傅山撰题的这副对联,亭中是康熙庚子(1720)正月山西巡抚噶礼写的“松水亭”。

地占万空皆是水;
亭无一面不当峰。
——傅山题山西省寿阳县五峰山
  五峰山距原平市区26公里,旧为著名的八景之一,称“地角枕流”。建在中峰之上的寿宁寺,山门悬匾“五峰圣境”。接官厅面宽三间,内部陈设唐代以来各种佛像45尊。圣母殿亦为三间,有圣母等塑像六尊。传说,此圣母由原来民间贤淑善良的线姑娘坐化,主管风调雨顺,座下一眼山泉,历史上原平境内逢有大旱,乡民多来此处祈雨,流传众多美妙的故事。而令,这里风景优雅,成为人们欣赏大好河山的旅游圣地。寿宁寺内,还保存有清康皇帝御笔“五峰化宇”真迹。五峰山外围练家岗村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济寺。寺庙座北向南。创建于唐,重修于宋,建筑完整。正殿五间,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其中正殿为宋代建筑,单檐歇山顶,前设明台,五铺作双下昂斗拱。神台上有宋代彩色泥塑10尊,造型优美,线条流畅。与五台山中心区宋代彩塑别具一格,跟太原晋祠宋塑属同一流派,是研究五台山外围佛像艺术的典型实物。大殿内,还保存有宋、明时期木雕像150余尊,姿态各异,刻工精细。殿内悬有联匾:“宝殿巍峨,已接三清法界;天香缥缈,如游九府神宫。”

三关冲要无双地;
九塞尊崇第一关。
——傅山题山西省代县雁门关瓮城
  瓮城位于雁门关关城北侧地利门外,城高及关城之半,设有暗门。瓮城门俗称小北门,石券门顶,额匾书刻“雁门关”三个大字。两侧镶嵌砖镌这一副联语一副。一字一砖,相传为傅山先生所撰书。城门上有楼,砖木结构,谓瓮城门楼,现门楼已毁。作者不仅描述了雁门关的重要性,而且也叙述了关隘的历史。上联“三关”,是指明长城的内三关,即宁武、偏头、雁门三关,现存的雁门关是明朝修筑的,对联也是明朝修关时所作,所以写入了上联。下联追述历史,所述的九塞是指雁门关这里的历史悠久,春秋时期,雁门这里即是天下九塞之一。

重台唱法,祥云遍覆菩提树;
莲座传经,瑞口光临极乐天。
——傅山题傅山题山西省代县雁门关李牧祠
  李牧祠位于雁门关关城天险门外东侧,亦称武安君祠、靖边祠、镇边祠,为纪念战国时赵国良将李牧而建。祠宇建筑规模宏大,山门前有石砌平台,上竖石制旗杆1副,配设石狮1对。正中左右各筑踏朵台阶,并配以石雕石栏柱石栏板。山门两旁建有钟鼓二楼,祠院分前后两院,前院两侧为厢房,正面过殿供奉李牧塑像,背面供有韦陀像。过殿两侧留过道,设东西库房。后院正殿为大雄宝殿,供有一佛二菩萨。正殿左为方丈,右为祖师堂。在主殿东边,顺台阶而下有窑屋多孔,名九窑十八洞,石基砖券曾为兵堡。祠内悬挂有傅山撰书的这副对联。祠内现有残碑13通。

赖有藏山,俨畴昔寒云不动;
幡仇下室,到而今灵雨偏多。
——傅山题山西省盂县藏山文子祠
  盂县藏山,因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屠岸贾追杀赵氏遗孤而程婴也公孙杵臼两义士舍身救孤的历史故事而闻名。文子祠又叫藏山祠,位于盂县苌池乡藏山村东1.5公里。相传为春秋时期晋程婴、公孙杵臼藏匿赵氏孤儿赵武之处。因赵武谥号赵文子,亦称“文子祠”。始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神泉里藏山神庙记》碑载推断,最晚为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现存建筑除寝宫为元代建筑外,其余均为明、清两代重修增建。全祠30多处亭台楼阁,依地势而建,鳞次栉比,别具风韵。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藏山祠古建筑群大体分两组:以“文子祠”为中心的主体建筑为一组,以先祖庙、三代庙、八义庙、启忠祠等附属建筑为一组。以“文子祠”为中心的主体建筑嵌于幽深清净、跌岩回环的山谷之中。亭台楼阁皆依山门、牌楼、戏台、钟鼓二楼]东西碑房、正殿、寝宫、梳洗楼等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附属建筑置院落之外,区别鲜明,是按照宫廷建筑的特征而设计的。为救赵氏孤儿而丧生的程婴之子的假孤殿,祭祀赵氏先祖的先祖庙,祭祀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忠臣义士的报恩殿、二灵殿、三代庙、八义庙、奶奶庙、启忠祠、应忠祠、表孤祠,以及八角亭、六角亭、落架亭、僧院等诸多建筑。皆依地势而筑,因各朝均有增扩建,故整个祠院的建筑鳞次栉比,相得益彰,别具风韵,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瑰宝。

日上心红,赤县灵气三剑动;
月来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
——傅山题山西省太原市晋祠云陶洞
  云陶洞位于朝阳洞北侧。相传这洞曾上古人躲避兵乱的处所,原洞凿得很深,因年久堵塞,现洞深约30余米,洞高数米,伸向西北。洞口北面不远,凿浅洞一窟,筑有卧榻,乃当年傅山隐居处。洞的南壁突出怪石一块,上题“云陶”二字,傅山书,体为八分书,健笔凌云,高古奇迈,堪称逸品。傅山历经几次反清复明的失败后隐居太原,有一段时间隐居在云陶洞内,他接待友人时必煮茶,所以云陶洞也称“茶烟洞”,这就是晋祠内八景“石洞茶烟”的来历。夏秋之季,静宜园内“杂树交荫,希见曦景”,出云陶洞只走十数步就到园内。当年傅山同好友常在这里饮酒品茶,尤其和顾炎武更是多次在园内研讨学问,共赏雅景。此联首字“日”“月”合为“明”,下联末“珠明”,则暗指朱明。作者反清复明的思想,处处显露。

具觉能圆,是位次即非位次;
去佛不远,有神通原无神通。
——傅山题山西省平定县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平定县县城南关土垣上。据《平定州志》载:寺“宋熙宁间建,赐名‘天宁万寿禅林’。太师蔡京书额,寺内有大悲阁,双塔东西对峙。”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寺内建筑残坏,双塔依然如故。寺址高耸,双塔并峙,格外醒目。塔为楼阁式,平成八角形,四级,高约30米,每层收刹甚急,轮廓形制奇异。底层四面砌有券洞,内置佛像一躯,二层以上平座甚高,外观很象七层塔。二、三层刻假和直棂窗,檐下和平座上砖雕斗拱如木构规制阁角木制角梁安有风铎。塔刹为铜颀宝珠,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更换。清塔下存有北魏石佛三躯,眉目晰,躯体完好。

无羞无恶,从他们混帐胡涂;
不威不惩,到这里满盘算清。
——傅山题山西省平定县天宁寺

读罢楞严,闲听鸟声啼茂竹;
烧残麝脑,静观花影步苍苔。
——傅山题山西省武乡县普济寺
  武乡县山奇水秀,名胜众多,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雄伟秀丽的自然风光。据大量史书、志碑和出土文物考证,历史文化方面有开发前景可观的石勒兵寨和南钟山普济寺胜景,有东良洪济院、故城大云寺、监漳会仙观、韩北离相寺等古代建筑艺术杰作,其中东良陈村的吉祥寺壁画可谓艺冠三晋,艺术价值很高。自然风光方面:雄奇壮丽的板山是太行山的精华所在,板山红叶可与香山争艳,板山日出可与泰山媲美,中央电视台曾多次登山抓拍日出和日落的镜头采用。险、奇、幽、深的太行龙洞、焦龙洞、白云洞和岭彭寨等,都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特别是正在开发的太行龙洞,是迄今为止华北地区发现的最又深洞之一,洞内景点多,景观奇。联语写悠然自得的寺院生活。诵经焚香之余,听阵阵鸟啼从茂密的竹林深处传来,看婆娑摇曳的花姿树影投射在布满苔痕的石阶上。“楞严”,佛经名。“麝脑”,是一种香料。一“闲”一“静”,点出其幽静闲适的格调,鸟声用“啼”虽平凡,花影用“步”却出奇。

外道阐提多,设像三身迥茂戾;
众生饥饿苦,慈悲五谷获稔穰。
——傅山题山西省平定县圣寿寺
  建于北魏年间的圣寿寺曾是平定州历史上最悠久的一座千年古刹,但到明代已基本塌毁。史天泽的后人重修了圣寿古寺将其扩建为面积3000平方米、包括东西南北大殿和东西鼓楼的寺庙。寺庙西大殿的隔间为史氏聘请的祠堂和寺庙的住持人的起居室,同时这位主持人也被当作第十八罗汉得到供养。这种独特的十八罗汉供养方式是全国罕见的。上联末“茂戾”,即牟尼。

要看早些来,大文章全凭起首;
须观完了去,好结果总在后头。
——傅山题戏台(1)
  傅山善作戏联。有一年西湖香市,三台大戏对唱,都请博山作戏联。他便一口气写出四联。

看不清莫嚷,请问前头高见者;
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人观。
——傅山题戏台(2)

曲是曲也,曲尽人情,愈曲愈妙;
戏岂戏乎,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傅山题戏台(3)
  此联工整绝妙,寓意深刻,囊括戏剧的精髓,也涵盖人生的哲理。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
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傅山题戏台(4)

茶七碗,酒千钟,醉来踏破瑶阶月;
柳三眠,花一梦,兴到倾翻碧玉觞。
——傅山题山西省太原市晋祠景宜园
  明亡后,傅山衣红衣,居山寺,改号朱衣道人,从事着反清复明的秘密活动。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傅山因南明总兵宋谦在晋豫边界起事反清,事败下狱,成“谋逆钦犯”,虽遭严刑,却坚贞不屈,曾绝食九日,濒临死亡,后经营救获释,此案曾轰动一时,被称作“朱衣道人案”。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顾炎武因江南已无法容身,“浩然有山东之行”,应傅山之邀,千山独步,天马行地,来到了太原。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郑成功克镇江,袭南京,张煌言攻安徽,江南反清形势似转机,傅山闻讯后,急忙南下,既至南京,郑张已败走,他只好带着又一次的扫兴回到太原,其后一直隐居于晋祠云陶洞。他曾作《宿云陶》诗:“雾柳霾花老眼憎,云陶稳睡拔鸡鸣;晋祠三日无吟兴,只忆观澜智勇生。”隐居期间吟诗作画,潜心著述,并与顾炎武、阎若璩、阎尔梅、朱彝尊等学人考证晋祠,感怀晋史。傅山待友必煮茶,故有人也将云陶洞称作茶烟洞,“石室茶烟”是晋祠内八景之一。景宜园距云陶洞数步之遥,园内“杂树交荫,希见曦影”,此地为傅山饮茶品茗处。

侯不得友,王不获臣,自是神仙人物;
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合称有道先生。
——傅山题山西省沁源县郭泰祠
  郭泰(128-169),泰或作太,字林宗,太原介休县人。与李膺等交游,名重洛阳,太学生推为领袖。第一次党锢事起,被士子誉为“八顾”之一,言能以德行导人。官府召辟,皆不就。他虽好褒贬人物,然也不危言骇论,故不在禁锢之列。后闭门教授,弟子千人。

果知复性一言,虽四民二氏,俱许入祠谒夫子;
不拜读书二录,即两榜三元,亦虚在世称士人。
——傅山题山西省河津县平原村薛夫子家祠
  薛夫子,即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字德温,山西省河津县人。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薛仲义“通经术,以元末不仕,教授乡里”。父亲薛贞是明初的儒学教谕。薛瑄是个神童,幼时即可背诵《诗》、《书》,日记千百言。永乐十九年中进士,后来官至大理少卿,当时王振权倾朝野,因没有先向王振行礼。王振逮捕薛瑄,下锦衣卫诏狱,以贪污受贿罪名判处死刑。处斩前夕,王振一位老仆人在厨房流泪,王振问他为什么哭,仆说:“我跟薛瑄是同乡,深知他的为人。”于是王振才放了薛瑄。瑄后来回乡设教,教化于民。不再宦迹官场。瑄好“程朱理学”,曾言“自考亭(朱熹)以还,斯道已大明,毋烦著作,直须躬行耳。”(《明史》卷二八二《薛瑄传》)。著有《读书录》、《薛文清集》等集,今人辑有《薛瑄全集》。

============================================================

【山西省阳曲县西村傅山祠对联】

  杰出的山西文化名人傅山,博通经史百家,兼攻诗文书画,尤其对祖国医学有深入研究和独特见地。是明末清初三晋文化第一人,17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座“奇峰”。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农历六月十九,傅山出生在西村(现属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是傅家第十代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逝世,享年78岁。傅山祖籍大同,后迁至忻州,到他曾祖父那辈儿,移居太原西村。太原双塔便是傅山的祖父傅霖,当年为昌盛古城文风而倡导修建的。出自官宦世家的傅山,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记忆力特别强,后来又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教诲。因为袁继咸曾得罪过魏忠贤之流,被山西巡按御史张孙振诬告入狱,傅山为了鸣不平,步行赴京为老师喊冤、请愿、作证,最终使这一冤案得以昭雪,让张孙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一时间震动全国,傅山得到了人们的赞扬,从此名扬京师以及全国。明朝灭亡之后,傅山在寿阳的五峰山出家入道,还常与顾炎武等人会面,秘密谋划抗清活动。后来他心痛地看到,反清复明已没有希望,就彻底隐居了,但他的声名却没有因此而消失。为了取信于民,康熙帝在政权日益巩固后,下令让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年逾古稀的傅山也在被推荐的名单中。虽然竭力地称病推辞,但阳曲知县还是奉命,强行把他送到了京城。后来,康熙皇帝批准免试,封他为“内阁中书”,允许还乡。可他依然自称是平民百姓,居住在乡野之间,表现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被人称为“清初第一写家”,“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正是他提出的。傅山的绘画大多以家乡附近的名胜古迹为题材,现在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内,仍藏有他所画的《崛红叶》、《土堂怪柏》等真迹,傅山的诗文作品有《霜红龛集》等。在医学上,也有着巨大的成就。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他科科都有很高的技术,《傅山女科》、《傅山男科》、《青囊秘诀》等医学著作,至今还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为人民大众造福。傅山有一独子叫傅眉,在学问、书画、诗文方面也小有成就,傅山对儿子的期望很高。然而,经历过早年丧父、青年丧妻的傅山,晚年又遭到丧子的打击,异常悲痛,不久便与世长辞了。傅山流传在民间的故事和文化遗迹很多,在他的故乡尖草坪区,仍完好地保留着一些与他密切相关的景观。此外,还有人们熟悉的“清和元”头脑。而经他亲手调配的竹叶青酒,也成为极好的保健酒,畅销东南亚,并登上了欧美国家的餐桌。总之,他留下的许多宝贵遗产,至今让百姓受益。在他的故乡太原,虽建有傅山纪念馆(晋祠内)和碑林公园,也出版了整套的《傅山全书》,但弘扬的力度总显得不够,许多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傅山是什么人。因此,让当代人了解在这片土地上,曾有过这样一位文化巨匠,并让傅山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便成了山西人一直企盼的事情。

老杜遗风诗作楫;
大明赤子赋名山。
——佚名题傅山祠
  此联亦是傅姓宗祠通用联

晋阳地灵,圣贤气节垂千古;
忠烈济世,青主美名留四方。
——佚名题傅山祠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傅山对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