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经典对联东西南北巧入联(图)

东西南北巧入联(图)

2009-08-18 15:30:48冯忠方郑州日报 0条评论

 
东西南北是我国习惯的方位用词,如把它巧妙地嵌入对联之中,将会收到“新、奇、巧、绝”的艺术效果,笔者试举几例如下,以飨读者。

    清乾隆进士刘风浩当年进京赶考,得中探花,但因其貌不扬,乾隆皇帝还要当面再试他的才学,于是出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刘风浩略加思索,从容应对,吟出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君臣一上一下,对成此巧联。乾隆以“东西南北”四方星斗为题,天子天象,题出得巧!刘风浩以“春夏秋冬”四季花卉相对,对得颇妙!尤其是尾巴翘得精彩,“探花郎”语带双关。

    从前长沙有个考生上京应试,恰好碰上一个同乡考官,考官以为这个考生也许会冒充同乡,以求疏通,便以长沙街道名为联,出题相试:“东牌楼、西牌楼、红牌楼、木牌楼、东西红木四牌楼,楼前走马。”考生毫不犹豫,即以长沙街名为串,应声对道:“南正街、北正街、县正街、府正街、南北县府都正街,街上登龙。”考官一听,考生确是同乡无疑,见他文思敏捷,才学非浅,便将他录取了。

    清嘉庆年间,诗人宋湘的一位朋友到广东惠州任知府时,宋湘亲自书写了一副对联相赠:“南海有人瞻北斗;东坡此地即西湖。”“南海”即广东南部的东江岸畔,“西湖”乃惠州之游览胜地,为我国第二大西湖,联语对仗工整,自然妥帖,尤为巧妙的是嵌入了“南、北、东、西”四方位,不着痕迹,堪称妙笔。

    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经过一个叫通州(指江苏南通)的小镇时,想起河北也有个通州(即通县),于是即兴写了一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当天,他的一个随从,在街上闲逛,发现这个地方的当铺特别多,去见乾隆,并吟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闻之大悦。

    清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曾为扬州桃花庵撰联:“有月即登台,无论春夏秋冬;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这副名家笔下的联语,的确非同一般。让月“登台”,叫风“入座”,真是别出心裁,拟人另高一筹。此联借“风”“月”,抒发了作者在艺术上兼收并蓄,在风格上相互媲美的宽阔胸怀与高超见解。

    “扬州八怪”之一的书画家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县令时,有一位教书先生来告状,说他教书一年,主人讲明工钱是八吊钱,现在将要赖账。郑板桥想考考这位教书先生的文才,顺手指着大堂上的灯笼,出一联叫他对:“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那位先生略加思索,便应声对道:“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郑板桥由此推断这人确有真才实学,当即责令那克扣学俸的豪绅加倍偿付。

    被人称为“南宋四家”之一的马远,小时性顽贪玩,不喜读书。一天,马远看见南郊一个丫环,隔墙踏梯,拽着他家墙边桑枝,正在摘桑葚吃,便干咳一声,高声问道:“南院北邻近居,偷摘人家桑葚子,该也不该。”只见丫环双手扶墙,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对道:“东游西逛瞎混,不读古今圣贤书,羞也不羞。”一句话揭到疮痂上,马远羞得哑口无言。自那以后,马远一改故态,专心读起书来。后来,他写诗作画,很有成就,与名画家刘松年、李唐、夏圭并驾齐驱,人们尊为“南宋四家”。

    一次,宋湘西行至某省,当地名士会文,席间有人出对,联云:“东鸟西飞,满地凤凰难下足。”宋湘知其用心,不慌不忙对出下联,曰:“南龙北跃,一江鱼鳖尽低头。”下联出口,满座皆惊。宋湘自远方来,某省文士竟以“凤凰”自夸,反将客人比作“东鸟”,实在太不敬了。宋湘有勇有智,舌战群儒,自比“南龙”,而将对方比作“一江鱼鳖”,骂得痛快淋漓。联中多处作比,巧嵌“东西南北”,对比鲜明,生动形象,非常感人。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东西南北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